首页   所有  
聚焦俄罗斯外长访华

聚焦俄罗斯外长访华

导读:中美刚结束对话,俄外长紧接着访华,有何意味?是中俄联手抗美,还是大国外交“合纵连横”,由于访问时机微妙——正值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结束不久,以及美国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密集展开“外交攻势”之际,拉夫罗夫此行备受瞩目。

金灿荣:中美“吵”完中俄见,这安排很正常

金灿荣2021-03-22来源:观察者网

金灿荣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

导 读

中美安克雷奇对话结束之后,美方违反外交礼仪的举动与中方的反击,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在热点背后,如何评价双方会谈的成果,研判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如何看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紧随而来的访华?观察者网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

【采访/ 观察者网 戴苏越】

观察者网:您认为这次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谈成了一些有利于中美未来发展的内容?还是说就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双方只是各说各地陈述了一下彼此的立场,然后也没有达成什么共识就散了。

金灿荣:我觉得这个成果还是不错的,虽然开场有点意外,吵得很凶。实际上,我觉得结果比预期的好,有三个成果:

第一个成果是,双方划了界,这是原来大家的预期,就是把界限搞清楚了;

第二个成果是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安排,比如说成立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对双方外交官接种疫苗进行协调,另外就是未来给外交官和记者提供一些方便。还有就是台湾问题,他们又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不变,还有承诺以后找机会继续对话。

第三个成果就是确立未来合作的方向。

另外,也确立了一个比较平等的对话,以前都是美国指责、中国辩解,以后美国单方面“训人”的情况应该是可以避免了,要么很平等地对话,要么我们就对着“训”。这次我们发言应该对美方还是有震撼的,如果以后平等对话能成为惯例,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观察者网:看来双方都没有白来。那么您如何看待双方各自内部对会议的评价?

金灿荣:双方的外交团队其实都得到了卓越的认可,这对以后的合作是有好处的。因为中美是大国,都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不支持外交,就得不到延续。

现在从自媒体看,中国网民对中国外交高级代表团的表态是比较满意的,美国那边呢也满意。

拜登总统的话是对国务卿布林肯“非常骄傲”,他很清楚地表达了美国的立场和原则,所以拜登也挺满意的。

两个外交团队的表现在各自国内都得到了首肯,反倒是对以后合作很好,因为这意味着国内的制约就少了,所以实际上是个好事。

观察者网:这次双方代表团在记者在场时的一些表现,其实是这几天整个互联网上最热的,非常具有戏剧性,然后两国的舆论反应都很大。您认为杨洁篪为什么会说“没有想到美方会做出有违外交礼仪的这种行为”,他在发言中也提到美方“没有资格”那一句话,为什么这次美方的一些行为会比较反常?如果是特朗普的团队,我们还可以说他不专业,但是这次拜登手下的团队应该是非常有经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金灿荣:我理解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就是美国国内民众对华的态度不好,大概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是敌人,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态度很负面。

而在政治圈里面,反华好像成了政治正确,所以为了让以后的对话显得比较有成果,民主党人就必须得先示强,让国内放心,让批评者无从着手。

再一个,民主党一贯想通过盟友、国际规则、意识形态来获得某种战略优势。所以在中美对话以前,他们先做了一些外交动作。

布林肯跟奥斯汀跑到日本、韩国搞2+2对话。美日还搞了一个联合声明,有点不太客气,点了中国的名。

美韩2+2上,美国也是骂中国的,但是韩国还可以,不选边站。可美日确实让我们不满意。

完了以后布林肯回去跟我们对话,但是奥斯汀又继续跑到印度去了。所以站在中国的角度,你在前面拉帮结派是不太友好的。

更重要的是,17号他们又对我们14个人大副委员长,还有其他另外10个人加以制裁,所以对他们这些动作中方就不太满意。

当然从美国国内政治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民主党一向就被认为在外交上偏软弱,所以他就要做一点示强的动作。

另外就是外交上具体的做法也有问题。比如说他发言的时候,很多话题涉及中国内政。这也是触发我们的红线的。

可能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这两个人资历还是比较弱的,布林肯50岁多一点,苏利文要更年轻一点,而我们的两位外交官是非常资深的。

杨洁篪主任、政治局委员是1950年的,他是老虎,王毅外长1953年的。而美国的一个四十几、一个五十几,还挺嫩的,上来就教训……所以就有问题。

中国的内政问题,你私下关门建议建议也可以的,当着记者的面宣讲一通,挺不符合中国文化的,是吧?而且是两个资浅外交官,居然还对两个资深外交官居高临下……

所以前面的小动作加上当时对话又不得体,中方加以一定的反制很正常。

最后还有很具体的一句话,什么“美国将凭着实力地位来跟中国打交道”,这个是有点威胁意味的。所以杨主任就做出了相对比较强硬的反应,明确这个东西对中国人无效。

观察者网: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看出些关键的信息,比如面对现在美国的或者国际上的形势,以后中国的外交工作是不是会往这个方向稍稍再偏一些,那种很温文尔雅的风格有所转变?

金灿荣:这个我估计也是因人因事而异,中国本质上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家。我估计是你强势我就强势,你尊敬我就尊敬。

我们绝对不会发生像特朗普接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那样,自己做个高椅子,让人家坐个小椅子,我们不会干这样的事。但是对西方的态度,可能还是会有点不同。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美方在会议之前,有很多非常不友善的动作,没有为会谈创造出一个很好的氛围。比如说,把您过去曾总结过的、美国会向中国打的牌,好像一次性全部扔出来了。包括试图拉着盟友对中国喊话,在声明里也讲了,一定要盟友的利益,给人一种很咄咄逼人的感觉,好像不是真情实意要和你解决问题,而是想借这个机会表演一番,或者说向你示威。您觉得这一串表现,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金灿荣:我的观察是在会谈以前,中方大部分学者的看法是会谈比不会谈好,对会谈本身还是肯定的。同时多数人都说起点不要高,因为两国关系现在很困难。

美方其实也是这么一个基调,中美关系太重要了,也要谈,但是也说不要抱太高的期待。我记得布林肯专门讲过,这不是一个制度化的战略对话,以后会不会继续再说,所以他也浇了一点冷水。所以双方其实对中美关系的现状都是很冷静的。

另一方面,确实还值得肯定的是,相对于特朗普后期,现在的对话还是要真诚一点,质量要高很多。当时,美方拒绝对话,或者像在夏威夷那样,蓬佩奥与杨洁篪国务委员还是见的,但见完就出台惩罚措施,很不礼貌。

所以说,中美关系的总体状态是比较严峻的,在这个背景之下能对话就不错了。 抱着现实的期待去对话,双方其实都做到了。

最后的结果也还行。双方都摆明立场,同时也在认真地探索合作之道,先找几个小问题先合作:气候变化,想办法把外交人员、记者的签证解决等。这应该讲是很重要的,在现在很困难的时候,任何一点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

对美国的这些小动作我们要批评、要揭露,但是对它愿意谈话还是要肯定。而且美国的小动作好像确实没什么作用。

美方说盟友告状指责中国的很多行为,王毅外长就说,这是盟友讲的,还是你编的?就这么点了他一下。你这种拉帮结派实际上并不反映你的强大,而反映你的战略弱点,它根本不会影响中国的政策。这些点评我觉得就挺到位的。

综合来讲,阿拉斯加2+2对话,我个人认为还是未来4年拜登政府和中国交往的一个好的起点,要给予肯定。中国外交代表团的表现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坚持了我们的立场,也表现了建设性的合作姿态。

至少从国内舆论来讲,是满意的,国际舆论目前是感到有一点意外,但是意外之余,这也有某种理解在里边。

我还有一个感觉,这次我们表态相对比较强硬,但美方后来的反应还可以。

杨主任差不多19分钟的发言,一是对我们的执政理念、执政成绩做了介绍,二是也指出了美国的一些问题。比较关键的,比如说你美国不能代表国际社会;以武力推翻各国合法政府,这是错的;你国内有很多问题、种种矛盾,警察过度执法,抗疫不力。应该讲,还是触到他的痛处。

结果对面就说承认美国确实有问题需要解决。他们说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也承认错误,没有隐瞒。这个我觉得就挺好,比蓬佩奥他们好,对吧?蓬佩奥完全是硬拧,那就没法沟通了。

所以我偏乐观一点,整个中美关系是严峻的,但是双方愿意坐下来谈,是个好迹象。

观察者网:那么您认为,之后拜登的对华外交,会如何从这个起点延伸下去?

金灿荣:我的观察是拜登当局的整个外交政策,还没有完全定位。

因为他现在国内问题还是很多,防疫、经济、种族关系、政党对立还没解决,所以现在其实外交没有完全确定。但是大致的方向是有了:美国还是要重新回到国际社会当领导,要把中国当主要的对手。

观察者网:对,很多次提到了竞争这个词,把它作为中美关系的主基调在定调。

金灿荣:它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跟中国竞争的时候,要把国内做好,然后要用三张牌压中国,一个是盟友,一个是国际规则,一个是意识形态。

这有点继承奥巴马,也有点继承特朗普。三张牌从奥巴马那里继承,从特朗普那里继承了军事动作,军舰飞机来东海、南海的频率一点没减少。搞四方机制也是继承自特朗普。

如果说有什么新意,拜登更注重国内建设。他曾经强调过,跟中国竞争是激烈的、全方位的,跟中国竞争的关键还是把美国国内的事搞好。

我觉得这个态度是对的,各自把国内搞好。他比特朗普好在哪呢,特朗普不承认美国有问题,他觉得其实美国挺好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中国。这个态度就没法谈了。拜登的态度我觉得还是比特朗普好一点。

观察者网: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拜登解决国内问题时,会把中国的事炒得很严重,来转移美国国内矛盾的视线。比如这次很多人觉得,对中国有一种表演式的强硬,是不是就有一点为了满足国内,转移注意力的意图?因为它国内问题多,所以反而会对中国更加不客气,或者说采取也很强硬的态势,也是有点学特朗普——你看,特朗普能做到的,我拜登也能做到。

金灿荣:这种危险肯定是有的。美国国内问题严重、解决不了,它会外移矛盾,那么中国是一个很不幸的目标。这样的话,对中美关系就不太好。这次的各种小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给他国内看,或者是做给反对派看。

这个应该讲是两党一致的,特朗普和拜登是一致的,中国不幸成为了牺牲品。我觉得美方做得过分了,我们当然要反击一下,但无伤大雅的,有时候我们就一笑了之,就算了。

观察者网:国内很多人还有一种担心,这次美国拉帮结派,主要串联的小伙伴,像印度、日本、澳大利亚都是前段时间比较跳,和中国“对着干”的,后面会不会在联络上之后,美国系统性地撺掇它们继续给中国在各个方向制造麻烦?

美国在幕后,让小伙伴跳在前面,对中国来说也很麻烦,但是又没有办法去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事情。

金灿荣:这还是得看情况。有些国家就会借中美关系有问题,利用一番,像日本就是这样。所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批评16日美日2+2对话后的联合声明,说美日是“狼狈为奸”。但有些国家,比如说韩国就还好。

欧洲也是这样,有些国家跟美国靠得很近,但我觉得至少德国默克尔政府还可以,跟美国还是有点距离的。它在欧洲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美国是有利益不同的地方。

观察者网:刚才我们谈了美国的盟友,而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中美对话刚一结束,紧接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要到中国来访问。到时候中俄双方肯定也会进行一轮意见交换和对话。您是怎么看待中美刚谈完,中俄就也要对话,您觉得可以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金灿荣:中美俄应该讲还是最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国,目前的总态势是美国与中俄关系都不太好,中俄关系总体状态是比较稳定的,最近美俄关系甚至有点进一步僵化。

美国公布了情报界的一个评估,结论是俄罗斯确实干预了美国大选,不仅是2016年,还干预了2020年大选,而中国没有干预。拜登接受记者采访,就说普京要为此付出代价。

光讲到这儿还算了,结果又把人家定义了一下,说普京就是杀手。这就有点过。结果俄罗斯就让大使回国,探讨美俄关系前景。

观察者网:对俄罗斯这样过分,美方是不是也有点表演的性质?因为俄罗斯对于美国民众来说,“敏感度”会更高一些,对它示强,在美国国内的效果会更好。

金灿荣:对。所以中美俄三大国的关系很微妙,大致状态是美俄、中美比较远,中俄比较近。但是在这个状况下,中美进行了2+2,这个时候很有必要在中俄之间有所沟通。一是减缓它的担心,另一个也确实要协调一下以后的对美立场。所以两个会见紧密安排在一块,我觉得挺正常的,对中俄两国都是有需要的。

观察者网:那么美国跑到亚太来拉盟友,中俄未来会不会走得更近呢?

金灿荣:现在我们只能这么看,中俄是最好的战略伙伴。王毅外长在7号记者会上讲中俄合作上不封顶。中俄关系的状态应该讲是建交以来相对比较好的时候。

当然国际社会也关注会不会正走向正式的军事结盟,我倒觉得好像不会。普京总统曾经明确讲过,中俄不会结盟,让西方放心,因为我们目前这个状态是最舒适的,真走向结盟反而有很多麻烦。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中俄关系的现状很好,两国都挺满意的,多希望维持这个现状。进一步走向正式的军事结盟,我觉得不太可能。

观察者网:确实是这样。拜登现在已经上任也50多天了,最后想请您从国关的角度来评价一下拜登政府以及他的班子,在他任期里面对华大概会是什么调子?

金灿荣:我觉得拜登的开局还是比较顺的。他签署了好多行政法令,最重大的胜利就是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纾困法案,应该讲还是一个挺大的成果。

外交上,我刚才讲整个战略还没定型,我们只能看到方向。方向就是以中国为对手,然后恢复国际地位。他要把这两个联系起来,恢复盟友关系,重新树立国际规则的主导权,然后重新打意识形态牌,这样就又恢复地位,又取得对中国的优势。

目前他在往这个方向走,外交是不是有成就,现在还看不出来,我们只能看到比如四方机制协调了一下,G7会议开了一下,好像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德国、法国好像跟美国走的不是预想那么近,表现了一定的独立性。

因为我只能说他60天左右的开局基本顺利,但是现在还不太好做评价,等到100天可能评价会准确一点。

中美刚结束对话,俄外长紧接着访华,有何意味?

2021年03月21日上观

原标题:深度 | 中美刚结束对话,俄外长紧接着访华,有何意味?

明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俄外长首次访华。

由于访问时机微妙——正值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结束不久,以及美国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密集展开“外交攻势”之际,拉夫罗夫此行备受瞩目。

有分析认为,此访意味着中俄意欲紧密关系甚至联手反制美国;也有观点指出,这是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之间的正常外交活动,中俄合作秉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该如何解读这次访华所释放的信号?

大国合纵连横?

对于高水平发展的中俄关系而言,俄罗斯外长访华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正常的外交访问已被疫情耽搁许久。然而,此访却因为时机的某种敏感微妙而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一是,前脚中美刚结束高层战略对话,后脚俄外长就到访中国。在时间上似乎“完美”衔接,为外界想象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二是,在美国拜登政府的强硬姿态下,中国、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一时都陷入紧张。

就中美关系来说,在刚结束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外界见证了双方的激烈交锋。此前,美国新政府在印太地区外交动作频频:牵头召开美日澳印首次四国峰会、国务卿与防长的首次外访选择日韩并举行“2+2”会谈、美防长还特地造访印度……美方一轮轮“外交攻势”被视为意欲拉拢盟友以取得优势地位与“战略对手”中国展开竞争。

俄美关系也不平静。最近,美国总统拜登扬言要让俄罗斯为干涉美国大选付出代价,并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贴上“杀手”标签。为此,俄罗斯紧急召驻美大使回国商议俄美关系前景。

有评论称,随着美国新政府调整外交政策,中国、俄罗斯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加剧,拉夫罗夫此次访华说明中俄将更紧密地“背靠背”“肩并肩”,共同应对美国对中俄政策的转变。甚至有外媒及坊间观点认为中俄准备联手抗美。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季志业看来,当前,美国对华、对俄两头施压是一个客观事实,似乎也构成了拉夫罗夫访华的一大背景。但是俄外长访华紧随中美高层对话之后,可能只是时间上的某种巧合,不必生搬硬套认为俄外长此行就是要谋求俄中联手对付美国,如此理解和判断过于表面化和狭隘。

首先,俄外长应邀访华是中俄之间的正常交流。在出现新冠疫情之前,每年年初,特别是中国“两会”结束之后,中俄都会密集进行双边对话。通过交流对话,双方需要就各自国内形势和政策变化进行沟通,同时也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看法。

其次,这是中俄之间的例行战略对话。中俄作为两个大国,各有需求,各有做法,在很多问题上需要协调立场。中俄之间已形成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这种“战略协作”是指双方更多地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及两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去协调立场,开展合作。因此,两国早已形成各层面战略对话的机制,包括最高领导人层面、外长层面以及其他层面的战略对话。“在此背景下,俄外长访华,双方或就此次中美高层对话情况进行沟通,或者中方向俄方通报中美对话情况,也是应有之义。”

第三,中俄合作历来强调不针对第三方。“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三不原则”阐明了两国合作的原则和底线。中俄双方去年底同意自动延续这一《条约》,表明双方将继续坚持“三不原则”。

分析人士认为,当外界都聚焦拉夫罗夫访华的敏感时机时,其实忽视了另一个重要背景,即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

季志业指出,在美国加强与盟友协调、对中俄示强的背景下,舆论有各种猜测和鼓动,有的甚至主张中俄结盟。但是,续约本身说明中俄会继续遵循“三不原则”。因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是以共商共建共享方式推进这一理念,因此根本不可能走结盟道路。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表示过中俄虽然理论上可以结盟,但现在没有必要。

就此次拉夫罗夫访华的意义,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指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中俄双方虽已商定条约延期,但是,如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王毅外长所说,使得这一里程碑式的政治安排,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中俄关系,双方都希望进一步作出具体的部署。这是其一。

同时,中美已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普京总统也有意邀请拜登总统进行网络对话。“当中美俄三边中的中美、美俄都已经或正在酝酿对话的情况之下,作为紧密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俄之间,沟通声息、加强协调,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于中俄会否“联手抗美”,冯绍雷认为,第一,这取决于美国本身。如果任何极端势力执意要与中俄两国为敌,那么,同时面临巨大外来压力的中俄双方,自然会以相应的适当方式合作抗压。第二,目前看来,美国只是展示强硬姿态而已。“图口舌之快、或借机探底施压的成分,高于当下马上就挑起重大对抗性冲突的可能。在此背景下,针锋相对地给与回击,同时也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借机寻事的机会,以观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中俄作为大国具有应对这样局面的丰富经验。”

冯绍雷还指出,在中俄美这一层次的大国多边关系方面,在中美高层会谈之后,紧接着,俄罗斯外长就来中国访问,这一安排确实相当罕见。这不仅显示了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密切交往和信任程度,同时也说明新时期的中美俄三边关系的互相关联性正在走向深化。“从客观上说,三边互动的加强有可能为中美俄三方之间的加强沟通、避免误解创造机会与条件。”

商议元首会晤?

对中俄外长来说,这是疫情之后首次“穿越”屏幕来到线下会面。双方“久别重逢”,面对面交流时会聊些什么?

季志业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去年中俄双方主要通过视频会晤,并未进行线下交流。两国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拉夫罗夫此次访华,预计“议题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分析人士认为,抗疫合作是必聊话题。

季志业表示,中俄在抗疫领域已经开展很多合作,包括疫苗开发的合作。未来,中俄如何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全球公平合理地分发使用疫苗这一全球公共产品,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沟通。

在双边领域,双方可能会探讨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事宜。去年受疫情影响,两国元首未能当面交流,而是举行了5次视频会晤。“今年是否需要安排线下会晤、选择什么时机、如何交流,这些问题都需要外长亲自出马沟通,这恐怕是拉夫罗夫来华的主要目的。”季志业说,按照双方交往的密集程度,今年应该是“轮到”普京访华。

与此同时,如何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自动续约后是否还有修改需求,这些预计也是拉夫罗夫此访要与中方沟通的议题。

季志业还指出,俄方尤其关注中国提出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提法。“这一提法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对中俄关系意味着什么,尤其是中国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会对中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俄罗斯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中俄之间如何促进和扩大内生性动力,如何开展更密切的合作,需要展开深入讨论。

冯绍雷预计,继2019年中俄双方就“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达成重要协议之后,也需要进一步落实有关事项,以推动经贸投资合作升级,拓展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等领域合作。同时,如何提升高质量的人文交流,预计也是会谈的一个方面。

此外,两国还有一系列超出双边领域的话题需要探讨,包括阿富汗、伊朗、朝核等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以及如何发展共同参与的上合、金砖机制等。

冯绍雷表示,就全球治理层面,如何发挥联合国核心作用,中俄需要作出进一步部署。就当前紧迫问题而言,中俄双方需要就维护核心利益、联手反对颜色革命、打击各种虚假信息进一步推进合作。

总之,季志业认为,拉夫罗夫此次访华是促进中俄更密切沟通,尤其是促进两国各方面政策协调、各领域加强合作的一个很好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拉夫罗夫两天访华行程中,中俄外长还安排了23日在桂林会谈。

冯绍雷表示,拉夫罗夫外长此去桂林并非政治安排,而是体现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桂林是山水名城,同时,客观而言,也是疫情期间各方面接待条件更为方便的一个地方。”

揭“大外交”序幕

从某种意义上说,拉夫罗夫此次访华也拉开了今年中俄“大外交”的序幕。接下来,中俄之间有哪些“好戏”值得期待?

“即使在疫情期间,中俄高层依然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往。随着疫苗的接种和疫情的趋缓,中俄交往会一步一步逐渐恢复。两国外长尤其承担着牵线搭桥、全面沟通的职责。”冯绍雷说。

季志业表示,可以将拉夫罗夫访华视为中俄高层逐步恢复交往的一个标志。今年,中俄互动可关注的亮点包括:两国元首能否实现线下会晤、今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的第二年,中俄在科技领域将展开哪些合作等。中俄在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在理念上可与当前有些国家提出的科技‘脱钩’之类的‘小心眼’形成对比。当然,中俄加强科技合作并非是为抵御所谓的科技‘脱钩’,不宜用这种对峙思维来理解中俄合作。”

俄外长访华前接受采访,谈及中俄关系、美国制裁

2021-03-22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于3月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今日(22日)拉夫罗夫正式开启访华行程。在临行前,拉夫罗夫接受了总台记者的采访,并重点谈及了中俄关系、美国的频频制裁等问题。

如何评价中俄关系?

谈到中俄双边关系,拉夫罗夫表示,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他认为,中俄协作的模式不受意识形态限制,极具自身价值,也不受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据拉夫罗夫介绍,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的第20个年头。这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为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基础。今年,两国将共同庆祝条约签署20周年。此外,双方已商定将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对于中俄关系在新时代的协作方向,拉夫罗夫强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在国际事务中奉行霸权政策,试图阻挠世界多极化和民主化趋势。中俄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加强两国在国际舞台中的高水平协作,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协作,确保国际和地区格局公平、民主和稳定。

如何看待美国制裁?

在谈及美国等西方国家频频对他国实施制裁时,拉夫罗夫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抛弃了传统的外交礼节和处事方式。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美国现政府,动辄使用制裁的“本能”已经根深蒂固,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惯常手段。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应该清楚,搞制裁毫无益处,对俄罗斯和中国施加制裁也是不明智的。

拉夫罗夫表示,为应对制裁,中俄除了应强化在联合国框架下就“立即结束单边强制措施”开展的合作外,还都应借势增强自主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国家实力。通过强化科技产业自主性,推进本币结算和可替代美元的其他国际货币结算,逐步摆脱西方控制的国际支付体系等方式,降低制裁带来的风险。

拉夫罗夫3月22日至23日访华期间,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与他举行会谈,双方将就双边关系及近期高层交往对表,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是俄罗斯真正的战略伙伴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日前在莫斯科接受中国驻俄记者联合线上采访时表示,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是真正的战略伙伴,两国志同道合,俄中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对话应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拉夫罗夫将于3月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拉夫罗夫表示,俄中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把俄中关系评价为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是当之无愧的、公正的描述。

回顾俄中关系发展历程,拉夫罗夫说,俄中过去20年的合作充满活力,双方2001年7月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具有历史性意义,它为两国之间形成新型关系,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今年是该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已商定将条约延期,俄中还将共同举行庆祝活动。

谈及俄中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拉夫罗夫表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新的经济增长中心、金融力量和政治影响中心正在加强。遗憾的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正试图阻止这些客观趋势,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自己在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中的支配地位,将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强加给他国。

他说,作为回应,俄中正在联合推动建设性议程,希望构建公正、民主、稳定的国际治理体系,并依靠各国及其一体化组织之间开展广泛的协作。

拉夫罗夫说:“对我们而言,中国是真正的战略伙伴,真正的志同道合者,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对全球和地区局势发挥稳定性作用。”他强调,俄中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对话应该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拉夫罗夫表示,自2006年以来俄中已经举办了 “国家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游年”“俄语年”和“汉语年”等大型活动。这些交流活动有助于巩固俄中各领域协作,使俄中关系内涵更为丰富,社会基础得到加强。

他说,2020年和2021年是俄中科技创新年,双方计划举办超过1000项活动,其中多场活动用于交流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经验,双方互动非常紧密。去年已举办超过500场活动,受疫情影响主要以线上形式举行。希望今年的一些重要会晤能够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2021-3-22点击数/观注度 4177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