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俄关系     
俄罗斯外长这时候访华,怎会是巧合?

俄罗斯外长这时候访华,怎会是巧合?

环球时报评论发布时间:03-2120:25《环球时报》社官方帐号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于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特殊时期的一次特殊访问,因此受到国际舆论的特殊关注。

中美高层刚刚在阿拉斯加结束了一场“火力全开”的对话;而美俄近期也经历了几轮激烈的交锋,俄罗斯甚至召回了驻美大使。人们相信,拉夫罗夫在这个关头访华不会是巧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介绍这次访问时表示,拉夫罗夫外长访华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与他举行会谈,双方将就双边关系及近期高层交往对表,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请注意“对表”这个关键词,就双边关系及近期高层交往“对表”,当然包括近期密集而紧张的中美俄战略大互动。正所谓中俄战略协作没有上限,美国越霸道,两国对协作的展示将越坚决。

1, 中俄都和美国经历一番激烈交锋

差不多同一时间,华盛顿向中俄打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组合拳。相对于特朗普政府“六亲不认、四面出击”的外交风格而言,拜登政府的外交显得更有章法,且目标更为集中——在东西半球打造压制中俄的战略火线。两线同时出击,我们能看到华盛顿的老谋深算,还有一以贯之的狂妄与蛮横。

在东线对中国:

一,依据所谓“香港自治法”无礼且非法地制裁24名中方高层官员,不断就香港、新疆、台湾、人权等问题对中国指手画脚,干涉中国内政。

二,在中国周边国家密集穿梭外交,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美日澳印四国机制,修补与亚洲盟友的关系,试图打造“亚洲小北约”,对中国形成地缘政治上的围堵之势。

三,向北京提议举行高层战略对话,以期尽可能在中美战略竞合态势中占据主动,同时维持中美关系的弹性空间和战略张力。

在西线对俄罗斯:

一,因“纳瓦利内事件”对俄开始新的制裁。根据美国媒体之前的放风,美国有可能会在拉夫罗夫访华前后,宣布对俄罗斯加码制裁。

二,不断发出对俄罗斯的强硬表态,激烈指责俄罗斯干涉2020年总统大选,拜登日前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并对主持人用“杀手”这一侮辱性的词来称呼普京表示认同,直接导致俄罗斯召回驻美大使。

三,北约在靠近俄罗斯边境频繁军演,乌克兰在华盛顿的鼓励之下大兵压境。美英两国已经在俄罗斯周边拉扯起一个十几个国家的“反俄联盟”。

虽然华盛顿对待中俄的手段上有类似的地方,但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相对来说,华盛顿对莫斯科的偏见更深,而对中国的警惕和防范则更甚。对俄罗斯更加简单粗暴,对中国则更加老谋深算,布局长远。这种区别符合白宫近日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对中俄两国不同的定位。

2, 中俄都有一个“丢掉对美幻想”的问题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中,中国被称为是“唯一有综合实力、挑战美国所建立的国际体制”的国家。拜登曾多次公开说,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敌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无论这里有什么区别,中俄两国都面临华盛顿的大力压制,这是确定无疑的。

对中俄来说,都存在一个丢掉对美国幻想的问题。

特朗普对普京以及俄罗斯的特别好感,让俄罗斯一度看到了美俄关系缓和的希望(在美国还曾冒出“联俄制华”的声音)。但在美国建制派的强力阻挠之下,美俄关系改善十分有限,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有所恶化。

拜登上台之后,由于他本人及民主党对俄罗斯素无好感,美俄关系眼看着在急速下滑。由于俄罗斯综合国家实力的下滑,再加上美俄在经贸上的相互依存度很低,其在华盛顿政治天平中的战略分量也随之减轻。由于本来就有成见,华盛顿更可能对俄罗斯抱有日益轻慢的态度。

而特朗普当政时期,中美关系跌倒了最低谷。拜登上台之后,在有些涉华问题上的表态相对理性,也让不少中国人对他改善中美关系抱有期待。然而,拜登政府的一系列实际表现令人失望。

这次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让很多中国人回想起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中美双方针锋相对的场景。我对此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的傲慢与偏见仍没有改变,中国的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仍没有改变,而最根本的变化是:中国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世界强国。”

拜登上台之初,中国和俄罗斯都向华盛顿发出了希望改善关系的信号。信号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这是一种善意。二,这是一个大国负责任的态度。大国关系的紧张,不仅有损当事国的切身利益,也威胁着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三,无论对中国和俄罗斯,改善关系的前提一定是相互尊重及互利共赢,不可能有谁会为了与美国改善关系,而在核心国家利益问题上做出妥协退让。

显然,华盛顿不能理解这三层内涵,或者说不愿意去理解。它当全球超级大国这么多年,自私蛮横惯了。俄罗斯人、中国人对美的认知逐渐变得全面、深刻,也丢掉了对它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的步步紧逼、类似的战略处境等等,让中俄越走越近。

3,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今年1月,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里,中俄关系经受了世纪疫情洗礼和百年变局考验,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对中俄关系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两国都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3月7日,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又对中俄关系做了更加热情洋溢的表述,他说,面对世纪疫情,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紧密合作,携手抵御新冠病毒,共同抗击“政治病毒”。“中俄组合”团结如山,始终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舆论马上注意到王毅用了“中俄组合”这个词。

“永无止境”“中俄组合”“肩并肩背靠背”等词,给了外界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中俄战略合作不断有具体的成果出来: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中俄两军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中俄能源合作继续推进……

中俄之间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的战略协作通俗概括起来就是“结伴不结盟”,这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已成为全球战略平衡的重要资产。毋庸讳言,美国愈发嚣张的单边主义和对中俄同时实施的狂妄打压不断提升了中俄合作的战略价值,增加了它的道义紧迫性。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这次还是疫情发生以来俄外长首次访华。我们需要从战略意义上去看待拉夫罗夫的此次访问。

中俄因为有了彼此,不会孤独。

来源:今天ing ,作者补刀客

执笔:山神

张志坤:打退霸权的猖狂进攻,仅仅敢于吵架还不够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评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对话

战胜美国霸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之下一个根本性的战略任务。不能战胜霸权,就不能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意味着美国霸权的失败。这一点,现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识。这个任务要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也是一切爱国者的共识。所以,反霸斗争是长期的历史性的任务,必须着眼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但是,打退美国霸权的猖狂进攻却是中国当前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现如今霸权对中国的打压与围剿太猖獗、太疯狂了,他们竭尽所能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各种打压中国的工具,竭尽所能在全般领域挖掘诸般围剿中国的抓手,为此已经发展到了贼喊捉贼、栽赃陷害,不顾起码廉耻、失去基本理性的程度。对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反击,使之有所收敛,则中国的核心利益就要面临危机,就有遭受重大损失的现实危险。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情形由来已久,美国霸权早已经被惯得不成样子了,肆无忌惮的霸权统治者们终于在刚刚结束的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晤中来一个高潮,进行了一次霸权肆无忌惮攻击中国的高潮性表演,结果演砸了,因为中国方面强硬反击,美国不但没有达成教训中国的目的,甚至反过来还被中国骂了一通。也就是说,在霸权看来,中国更加桀骜不驯了,距离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此次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晤惊艳全球,一跃而成亿万人瞩目的重大国际事件。有人借机鼓吹起哄,说“阿拉斯加的中美对话很可能将载入史册”云云。这样地拍马屁,未免拍得太过离奇,其实难堪!此次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对话,充其量也就是中美战略关系中一个小小的节点而已。

事实上,这场阿拉斯加对话并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真正的亮点不过就是吵架,就是中国敢于同美国大声吵架抗辩了。

在咄咄逼人的霸权代表面前表现,参加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的中国代表出了应有的勇气和硬气,凌厉地回击了来自美国方面的指责训斥。必须承认,这是巨大的进步,是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不但令一切旁观者震惊,在相当程度上也将让霸权主义者感到震惊。对于中国人民而言,这更是一件大好事,从铺天盖地的舆论反映就可以看出,这一反击极大地提高了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战略形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与勇气,极大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在相当程度上让一切爱国的中国人长舒一口胸中闷气,对此必须予以充分的肯定。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晤是中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胜利,因为中国从中有许多直接与间接的收获,这些收获对于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但是,我们还必须辩证的认识到,敢同霸权当面吵架固然是进步,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既不能解决战胜美国霸权这一根本战略任务,也无助于打退当前阶段内霸权对中国的猖狂进攻,霸权骂不走、骂不退、也骂不败,还要在骂的基础上去打,要通过各种付诸强有力实际行动的“打”来击退乃至粉碎霸权对中国的攻击与攻势,捍卫中国的主权与实际利益。“打”为主,以“骂”为辅,只有“打”得狠,才能“骂”到位,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打”与“骂”结合的有机结合。

因此,在“敢吵架”的基础上,中国还必须进一步解决“敢打架”的问题;在“敢打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到“能打赢”,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网络上等等各方面都能在美国的进攻下打得赢,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人们不妨设想,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如果中国不能做到打得赢,而是打输了,如同甲午战争清军那样,从平壤一溃千里,那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板门店停战谈判吗?从此以后东三省还会有好日子过吗?整个中国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如何才能解决当代中国对霸权“敢打架”、“能打赢”的问题呢?

窃以为,有如下几点需要加以注意:

一要加强锻炼

胆略都是锻炼出来的,技能也是锤炼的结果。没有任何天生就敢、天生就会的事情,个人、集团与国家都不例外,都是一步步由低到高发展淬炼起来的。中国也是这样,无论是思想觉悟、斗争胆略还是战略技能,都只能在实践中加以培育成长。上述阿拉斯加会晤中敢吵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想办法去摸摸老虎屁股,真正做到敢于直面世界第一猛兽。

二要战术反击

现如今就要求中国全面反击霸权进攻,全面打垮霸权势力,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当年的“左”倾机会主义还要糟糕,如果真的搞这种“左”盲动,造成的损失恐怕比王明路线造成的损失还要可怕,真的很可能要使改革开放成果毁于一旦了。事实上,现如今中国距离向霸权发动全面战略进攻还有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实现这样的战略性的攻守转折,远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看得到的事情。但现在却不能消极坐等,而应积极出击,在战术意义上打好反击战。这里所谓战术意义上反击战,既包括政治领域,也包括经济领域、军事领域、科技网络领域等,这些战术反击都应该属于“内线作战”,要做到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还要做到有必胜的把握才行。

三要战略突围

现如今中国是不是处在霸权的战略包围之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战略估计,在中国也存在认识与看法上的严重分歧。

有些人认为,所谓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现如今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社会”,中美之间存在一点分歧,完全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更同什么“战略包围”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一些中国人认为,美国霸权正在全球范围内包围、打压中国,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的战略包围扼杀中国,扼杀中国的发展动力与动能,要使中国遭受一场前苏联式的失败,这就是美国所谓“战略竞争”的本质。

因此,谈论中国“战略突围”的问题,只能建立在第二种估计的基础上,即承认中国面临“战略包围”的现实危险,否则,在第一种估计的前提下,所谓“战略突围”的命题就根本无法成立,就纯属天方夜谭了。

在承认中国面临“战略包围”的前提下,具体怎样对待,也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是要“坐等坐待”。坚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美国拼凑对中国的围堵与打压不可能成功,中国不必在意,要保持“定力”,不要去管他,就当没有这回事,要十分“淡定”。至于美国到处挖中国的墙角、给中国设套,中国不妨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云云。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不能持这种“守株待兔”消极的态度,而必须积极应对,谋求突围破局。

笔者认同战略突围的意见,并进一步认为,当今中国要从内外两个维度上做出足够的突围努力。

笔者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在表象层面是外部的,看起来是什么 “C” 形、“O” 形、四边形之类,这已经炒作得够厉害了。但在内深层面,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却是内外交加、综合复杂的庞大战略工程。就内部而言,要做好反霸斗争,谋求对美破局,必须首先确立对美战略斗争的总方针,把战略路线问题摆正,为此就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摆脱资本势力、右翼势力对中国思想与利益绑架,认真搞好国内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反美斗争;就外部而言,要高举反霸大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构建新的全球反霸统一战线,把中美关系定位在谁战胜谁的基本框架之中。

总之,在反对霸权的总方针下,此次中美阿拉斯加对话就有可能成为伟大战略斗争一个的新起点,如果这样,它就有可能载入史册。反之,如果根本没有打退美国进攻与战胜霸权的打算,仅仅因为被逼无奈而吵上一架,那就只能是一时之举,也只能做到解解气而已,并没有实际意义。笔者但愿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来源:红色文化网

作者:张志坤


2021-3-22点击数/观注度 357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