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战略     
国内循环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国内循环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平南  战略纵横家

从奥巴马时期,到特朗普时期,再到如今的拜登执政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为了打压中国崛起,遏制中国发展,可谓是拼尽全力。

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大家看到的贸易战实际上只是冰山一角,在资本市场中,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着一项更为庞大而尖锐的斗争。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老师在讲述两个大循环的故事课程中,就着重强调了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内循环体系建设问题,他表示:在我看来依赖国际大循环已不现实。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建立国内循环体系?美国对中国采取的金融封锁政策是否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集体封锁,中国能否有应对的办法呢?

1

国内循环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认识更加深入。

如今我们提到的全球化,虽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数十年,但实际上并没有人注意到,现在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基于以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旧国际体系和规则之上的。

而这一点至关重要,历史数次证明,在西方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会通过全球化的体系迅速将风险蔓延至其他国家。更为关键的是,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直仰仗着美元霸权优势一遍印着美元,一遍举着美债,不断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收割着全世界各国的利益,自己则躺在家里挣钱。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一定积极因素。各个国家可以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利用国际资本,一方面搞国内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出口的方式换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表面上看,美国通过印钞的方式,让美元流向世界各地,通过投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又通过美联储加息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钱回流到美国境内,从而实现了收益的最大化,而各国通过出口产品换取到的外汇,一方面可以用来再投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冲的方式,稳定本国的货币价值。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一方面各国拿到的外汇,一大部分都是由外资企业掌控,一旦全部撤资,必定会对该国产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美国因为长期通过发债和印钱的发生赚取利润,本国制造业空心化已经十分严重,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特别是各国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以来,本国经济直线下降,对外出口能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而进口能力也因为受到经济疲软的影响而低迷,这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流动性下降,各国产品出口滞销。

于是各国开始加快推动逆全球化进程,目的就是要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免受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另一方面保护本国经济,转变增长动力,减小被强制转嫁风险的可能。

具体说到中国,自建国以来,中国已经遭遇到了3次这样的冲击。第一次是上世纪50、60年代,苏联因为跟中国对立严重,撤走了全部的资金和专家,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硬脱钩”的表现方式。

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这也是一种“硬脱钩”的表现方式;第三次就是当下,拜登要求对中国实施金融封锁,这种封锁是全面的、强制的,更是“硬脱钩”的直接表现。

国家倡导建立内循环,一方面是基于国内市场日渐成熟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际循环出现问题而被迫反击。特别是经历了去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国际资本普遍表现较差,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来购买中国的产品。

以往中国主要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以内向循环为辅助,但是,如今一边是西方国家经济能力减弱,另一边是集体对中国进行金融封锁,中国为了保持自己的发展态势,必须要将外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逆全球化进程,西方国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将中国排除在他们建立的旧国际贸易体系之外,这种建立内循环支撑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为紧迫。

2

打破美国金融封锁,需要让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如今的国际贸易体系依然是以美元为主要交易货币的旧体系,全球金融中心依然是美国,美元也依然是全球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因此,同美国进行反金融封锁斗争,困难重重。

好在中国手里握有一张“王炸”,那就是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大国。

这就表明,在全球各个国家中,中国的市场最为活跃,中国的消费能力最强,这种强大的内需是我们建立内循环的基础,也是我们反击美国金融封锁最有力的武器和底气。

有了优质而庞大的市场,就有了反对封锁的底牌。中国可以一边反制裁美国实体来给美国施加压力,一边绕开美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双边的直接交易。

由于中国还有一项优势,那就是高度工业化,这就赋予了中国生产各种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双边直接交易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中国能够提供对方国家切实需求的产品时,交易才能达成。美国目前除了高科技技术本身和一些关键的高端制造产品之外,已经基本上无法出口任何实体产品了。这就是中国的优势。

但是,面对美国的金融封锁,双边直接交易只能是缓兵之计,要想彻底打破美国的金融封锁,只有让人民币走向全面的国际化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几年,这个问题在民间也被反复讨论。

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十分漫长而复杂的。

首先,中国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和货币体系及政策,并通过对外宣传来展示人民币作为货币工具本身的价值。

其次,中国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家信用等级,因为货币本身只是一张纸,而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之前那样,通过将人民币与黄金、石油等挂钩来强制推高人民币本身的可靠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提高本国的软实力、影响力。

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信用程度,来为人民币提供信用保证,有了信任别的国家才会使用人民币来进行交易。

再次,中国要通过调节自身市场能力,来加大进口商品数量,因为只有别的国家同中国做生意,才会被强制要求使用人民币。

中国通过支付人民币的方式来换取外国的产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为直接、快速、有效的办法。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海外流通量的不断提升,这种提升不能是基于中国政府的行政推行,而是应该基于市场的切实需求。

一方面,别的国家信任中国,在同中国做生意的时候使用本币结算的基础上,愿意在同第三方国家交易时也使用人民币结算,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家信用要足够强大,政策要足够稳定才能够让世界各国选择人民币作为本国储备货币,在对冲本币价值的基础上,也稳定了本国货币的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反击美国金融封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想购买美国的大豆,而美国因为对中国实行金融封锁,企业无法对中国进行出口,那么中国可以向别的国家,例如巴西购买大豆来代替。

但是,如果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同巴西做生意也需要用美元进行交易,这样一来,美国同样会利用金融手段来阻止中巴两国达成交易。因此,只有人民币国际化了,被巴西接受了,才能够让中巴两国通过使用同样的人民币来达成交易。

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它能够让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绕开美元、避开美国的监控,而不会影响中国需求的实现。

3

逆全球化时代生死攸关的决战,输者出局

我们再说回到国内、国际循环这个问题上来。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建立和完善国内循环的重要性,下面来谈一谈在这个逆全球化时代,建立内循环对于中国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表面上看,建立和完善内循环体系可以让中国一方面避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国内产业更合理化地升级和转型。但实际上,内循环的建立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一般民众角度考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经一度积极加入全球贸易体系之中,虽然我们通过出售低价的劳动力和破坏本国环境赚取到了一定的利润,但实际上我们一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一边收获却是十分微薄的利润。

大批中国青年人,离开自己的家乡,远赴沿海一线去打工,他们背井离乡,吃苦耐劳,实际上换来的却是整个产业链总收益的1-3%,其实就算将全部的生产要素都算进去,中国从产业链中获取的利润也只有总利润的10%。

更可怕的是,这些青年人离开自己的家乡,使得本地区建设的劳动力严重匮乏,而他们的收益又与当地经济无关,说白了,就是为外国人去卖命,自己只能挣一些生活费,付出的劳动和回报的价值严重不成正比。

如果内循环建立,这些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兴办工厂,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润的同时,也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其次,从国家层面考虑,中国经济安全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当美国通过美元购买中国产品之后,就会通过出售美债的方式,让中国把赚到的美元还给美国。但是,美债支付的决定权并不在中国手里,一旦哪一天美国突然不支付美债了,那么中国就等于白白将产品送给美国人了。

要知道对于美国来说,美元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而对于中国来说,那些实体的产品可是我们一点一点做出来的,既消耗了人力、物力,又消耗了人民币,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是吃亏的。

如果内循环建立起来,自己生产的产品由本国的消费者购买,在资金回流速度和效率上将会大大提高的同时,安全性也有了保障。

最后,从全球层面考虑,中国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到了全球化的红利,未来的发展必定我们是坚定支持全球化的一方,但是,未来的全球化一定是建立在产业融合发展和国际公平贸易基础之上的,绝不会走原有旧全球化体系。

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全球化,中国一定是核心,大量的资本会围绕在中国市场周围,各路的产品会出口到世界各地,各国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加重要和积极,同时分配制度也更加趋向合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要做足准备,而绝对稳定、健康、活力、信任、成熟的市场,是这一切实现的重要前提。因此,今天的国内循环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国为了应对西方国家打压而反击的一种手段,更是为了未来中国经济长久发展,占据国际贸易主导权而做的重要准备。

从上述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在逆全球化时代,中国着重搞国内循环建设实际上对于中国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场大浪淘沙般的国际金融格局变迁之中,唯有早做准备的胜者才能留下,而失败的一方一定会被赶出局。

当然,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内循环建设实际上是更为全面的,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强调内循环建设,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外循环,虽然有些国家对中国进行金融封锁,但是还有更多国家愿意同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

温铁军老师提到的国际大循环不现实的论点,我是赞成的。因为即使其他国家继续留在国际循环体系内,其实力和影响力也无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比,在战略上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实际操作层面角度考虑,意义不大。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既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完善而成熟的市场机制,也没有参与构建旧的国际秩序和规则,说白了,我们没有资本“躺着挣钱”。

所以内外循环我们还是都要做的:国内有消费、投资、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外也要有进口和出口作为资本流通的保障,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取得这次对美国的反金融封锁的胜利,我们的经济才会继续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2021-4-8点击数/观注度 3034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