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印军惨遭伏击死伤惨重,第三方力量崛起,南亚棋局将变!
原创 戎评说策 戎评
值此关键时刻,影响范围达9.2万平方公里、直辖人口1.8亿的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倘若不小心从某个地方,得到个几十亿美元军费,抑或是来上几批轻装火炮、便携导弹....一切,未必没有可能!
以下文章来源于戎评,作者戎评说策
印度再一次用实际行动,突破了其在我心中的认知下限。
据“中国青年网”4月6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3日,印度安全部队在切蒂斯格尔邦遭遇反政府武装袭击,截止6日凌晨,印军士兵死伤数字已达54人,其中23人死亡、1人被俘。
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印军又惨败了!
为何说是在意料之中。
前不久公开的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详情中,解放军在不动用任何优势火力的情况下,赤手空拳80人就打垮了印军两个营600余人
——在河谷冲突当天,预谋在先,且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印军部队,仅仅是在失去指挥之后,600印军就像撵鸭子一般的被80余解放军驱赶追逐,慌乱溃败中,仅仅是踩踏、坠崖、淹死的印军,就至少在24人以上!
一触即溃下,暴露出来的是什么问题?
至少,没有人会再去怀疑,当下一场“硬仗”开打时,又一次“加勒万河谷式”的惨败,不会在印军身上再度发生。
但是,为何又说是在意料之外呢?
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军士兵面临的是训练有素、饱含战斗意志且自建国伊始便未尝一败的中国军队。
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军虽败犹荣。
但是,此次让印度安全部队栽跟头的是什么人?
他们是游击队、是反政府军,是手中甚至还在使用二战时期李-恩菲尔德步枪、土制黑火药炸弹的“纳萨尔派”武装!
然而,就是面对这样“原始”的军队,印度安全部队此次在付出了54人伤亡、23人阵亡的惨痛之后,即便是按照其官方消息,击毙对方人数也不过“大约15人”。
当然,还有一个更丢人的版本:
有纳萨尔武装方面的知情人士宣称,此次交火,纳萨尔派武装阵亡人数仅为两人,其余数人轻伤,印度安全部队全军溃败...
如此强悍的“纳萨尔派”武装,究竟何方神圣?
印度,进退维谷
戎评相信,对于“纳萨尔派”武装,咱们的大多数读者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
为了方便大家对纳萨尔派武装有个大致的“画像”,戎评不妨附上几张该武装的照片,给大家感受下。
混杂的装束,老旧的武器暂且不谈,那副人物画像,是真的相当惹眼!
或许看到这里大家要疑问了:
一个印度反政府割据武装,为何要高举我国开国领袖的画像?
这一切,还要从上个世纪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现代印度政府脱胎于英殖印度政府。
1947年,通过与殖民宗主国英国的“非暴力协商”,印度虽然取得了国家独立。然而,正所谓“福祸相依”,“非暴力协商”立国的方式,虽然使得印度避免了内战暴力革命的惨烈,但是平稳的过渡,带来的同样也是印度社会阶级的一层不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共和国与英殖印度并无本质区别,与英殖印度相比,印度共和国除了曾位居统治顶端的英国势力大幅退场以外,作为构成英国几百年殖民统治中坚维持力量的地主、买办,以及统治重要分化手段的种姓制度,依旧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留。
然而,正所谓有压迫就有反抗。
1960年时,因不满于已位居“合法政党”的印共对印度当局的妥协投降政策,印共党内的部分“坚持彻底革命派”选择出走,公开决裂!
1967年时,以“解放没有土地的贫农和低种姓阶层,实现印度社会的彻底变革”为政治纲领的暴力革命派,发动武装革命运动。
因其起义的地点位于印度西盂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该组织得名“纳萨尔派”。
与此同时,又因为该组织将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战争理论奉为斗争纲领,因此其又得名“印共毛派”。
不过,虽然该组织挂了一个“毛派”的名称,但是其与我国可说是没有半点瓜葛。
对此,时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2005年时就曾公开表示:
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按理说,对于一向自诩为“南亚霸主”的印度而言,剿灭诸如纳萨尔派这样的一个并无任何外部强援的地方割据势力,那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自1967年“纳萨尔起义”以来,印度当局对该个反政府武装非但没能完成剿灭,在最近几年,纳萨尔派反而如燎原之火一般不断壮大
——2003年末,印度只有9个邦55个县处于纳萨尔派的影响之下,但是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3邦156县。
目前,纳萨尔派已在印度28个邦中的16个邦中拥有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在600个地区中的165个地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其活动范围从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印度的西海岸,影响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处于其影响下的人口更是多达1.8亿。
换一句说,也就是说每7个印度人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纳萨尔派“红色旗帜”之下。
无疑,对于印度政府而言,近年以来纳萨尔派的壮大趋势,所带来的“麻烦”可谓灾难性的!
首先是威胁印度现有的政治体制。
纳萨尔派的现阶段政治纲领是“解放没有土地的贫农和低种姓阶层,实现印度社会的彻底变革”,终极目标是“消除阶级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无疑,对于当下印度政府而言,纳萨尔派的政治需求,与印度国内存在的其他政治斗争诉求,如民族分裂主义要求的某一地区独立、教派主义要求的某一社会阶级特权,存在本质区别!
纳萨尔派不求妥协,他们需要的是推翻一切的彻底“革命”。而这,要求的必然是对当前印度政治体制的全面推翻!
显然,对此印度政要高层也有着清晰的认知。
例如,印度前总理曼莫汗·辛格在2006年时就曾公开宣称,“纳萨尔主义是我们(印度)国家面临的最大内部安全问题”。
其次是阻遏印度的经济发展
与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般,如今的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同样在上演着一场“印度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
——从最初的以深山密林为根据地暂且求存,到如今遍布印度16邦的农村郊区,一条从尼泊尔边境到印度东部的连贯红色走廊,已然在印度成形!
不过,因为与印度当局之间存在尖锐的阶级立场分歧。
对于印度政府希望开发利用农村偏远地区丰富矿产及自然资源的厂矿建设、征地基建等行为,纳萨尔派在其影响下的9.2万平方公里的印度农村地区,通常是保持一种抗拒乃至反对!
在此态度下,多年以来由纳萨尔派策动的各类集会抗议、袭击破坏事件可谓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迫使许多在纳萨尔派活跃区域的资本投资,最终被迫撤出。
无疑,对于一向渴望“建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印度政府而言,以上列述两项中无论哪一项,都可谓是必杀,且不可触碰的“逆鳞”!
然而就是这么奇妙。
视纳萨尔武装为必除逆贼的印度当局,虽年年斩草,却又每一次只能无奈接受“春风吹又生”!
视印度当局为阶级敌人的纳萨尔武装,纵然在广大乡村地区混的风生水起,却又无论如何都无力将革命势力渗透进城市中央!
就是这么奇妙,双方彼此视对方为死敌,纵然恨得牙痒痒,却又各自难进一步!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
众所周知,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早在1947年印度取得国家独立之后,便已经废除。
然而,从法律层面上讲,“种姓制度”固然已被废除,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种姓制度遗毒在印度社会的消失
——在今天的印度,依据各类人群的实际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印度人依旧被分为了三六九等。
他们分别为
表列种姓:即,传统的在册达利特,贱民、不可接触者,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19.7%。
表列部落:即,在册的原始、山民部落,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8.5%。
其他落后阶层:即,因为各种原因在社会和教育上落后的阶层,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41%,以在册的首陀罗为主,包含了部分落魄的吠舍。
先进种姓:即,传统的在册高种姓,及社会和教育上保持先进的阶层,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30.8%,包含全部的婆罗门、刹帝利,及部分的吠舍,和极少数的首陀罗。
其中,纳萨尔派的铁杆政治支持者,主要是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这部分人口,占据了印度总人口的25%左右,约合3.7亿人口。
印度政府的铁杆政治支持者,主要是先进种姓,这部分人口,占据了印度总人口的30%左右,约合3.9亿人口。
在此以外,“其他落后阶层”则处于中间摇摆位置。
在政治上,他们相对而言可能更加倾向于纳萨尔派的土地改革、种姓制度废除等政策主张,但是在经济上,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以印度政府为政治代表的印度教派势力、大地主及大资本家联盟。
不得不说,印度真的是一方神奇之地。
一个国家,两种道路,三方阵营,这种换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必然你死我活的撕裂,在印度,竟然能够以“僵局”的形式,平衡维持长达半个多世纪!
可是,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印度还能够继续维持吗?
漫漫前途,路在何方?
在计算机编程中,有这样一条被广为认可的“第一法则”——如果您的代码以某种莫名其妙的方式跑起来了,就不要再去碰它...
事实如此:对于大多数程序猿而言,代码完美与否从来都不是重点,最为重要的是,只要能够运行...
于是,在不敢妄动下,“祖传代码”被年复一年的不断新增,程序中的“屎山”出现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治理和“写代码”如出一辙。
要么革除积弊,推翻一切重构!
要么继续在“屎山”里缝缝补补,捧着越来越多的祖传代码,黯然落泪。
中国曾经拥有一座上承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超级“屎山”,但是通过两代架构师长达百年的重构,如今的中国可谓青春焕发。
印度没有那么幸运,或者说没有这么勇敢。
在“和平建国”下,一堆自雅利安人入侵伊始,横跨整个英国殖民时期的超级“屎山”,至今还牢牢的压在印度人头顶...
印度特色的电线,未尝不是其积弊日久的另一种体现
犹如程序员不敢轻易触碰删改“祖传代码”一般。
在积弊多年的今天,印度政府在国政决策上,同样也在“瞻前顾后”下,陷入缝缝补补的政治低效
——对教派势力的妥协,使得印度国内种姓制度余毒遗害至今;
——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纵容,使得印度政府扶贫的最终红利始终无法落到百姓头上;
——对腐败官僚阶层、军队地方势力的无奈甚至同流合污,使得印度政府的各项政令推行,最终化为一纸空文;
种族歧视、贫富分化、贪污腐败、法制遥遥无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真正决定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能够继续存在并持续壮大的,并非纳萨尔派自身,而是印度政府!
原因很简单。
倘使印度政府能够彻底消除其国内的种姓压迫,倘使印度政府能够如中国一般创造惠及亿万人口的扶贫奇迹。
印度人,又何苦会去投奔到外无国际强援、对内又无知短视“统一战线原则”,甚至已经逐步开始滑向红色恐怖主义的纳萨尔派武装去做无谓的挣扎?
印度政府是菜鸡,纳萨尔派武装也是菜鸡。
对纳萨尔派武装而言,“国际强援”近似于奢求,武装夺取政权,却又碍于政治支持力量的薄弱而绝无可能。
对印度政府而言,国内改革一日不成,纳萨尔反政府武装便一日有立足土壤。印度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但是自古以来最难的,莫过于自己革自己的命!
宿命似乎已经注定:菜鸡互啄,谁也不会输,谁又都会输...
印度还有活路吗?
2013年9月,中国首次提出了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的“一带一路”构想。
2014年10月,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此正式成立。
犹记得,当年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在此之下,戎评今日提到的“印度之困”,本来也已触手可解!
什么是一带一路?
在戎评看来,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希望以经济纽带,来最终实现欧亚沿线参与国家的利益共同——在此之下,沿线国家的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消费市场将得到成熟培育、经济将迎来繁荣、共同利益所带来的,又会是政治谅解与长效的和平!
无疑,对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同时却又迫切需要开发资金、技术,同时又存在充沛人力及消费市场培育潜力的印度而言,既提供资金、又提供技术的“一带一路设想”所能够带来的发展预期,可谓不可估量....
印度可能得到什么?
围绕印度政府实控区域所展开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极大的改善印度本国投资环境时,还会吸纳大量的无业游民,促使其转向工薪消费。
而在此之下,随着进城务工人数的陡增,曾因“土改“不彻底而广泛存在的农民-地主阶级矛盾不仅能够得到有效降低,在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下,曾经拥有大量土地的印度地主,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更会主动投向工商业投资...
农民不再纠结于土地、地主因种植收益降低而开始的土地抛售,将进一步减轻土地兼并,刺激工业投资、工厂对识字率的要求,会促进教育的发展、而普及教育所带来的,必然是教派势力的持续走低,困扰印度千年的种姓制度,也将不攻而破....
至于“纳萨尔派”武装?
到那时,也不过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不过很可惜,随着印度的一系列“愚蠢”,以上的美好,也不过终究只能存在于永远的“想象”之中了——在毫无根据的“树敌”中,印度向从未将之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屡次发起挑衅!
2017年,印度是为了获得美国洛马公司的F-16生产线。
2020年,印度是为了转移国内疫情矛盾,寄希望于献媚美国,获其援手。
可笑否?
短视否?
嗟乎!竖子不足与谋!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据央视新闻4月9日报道:
在过去24小时,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万6789例,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最高纪录,也是本周以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第三次突破10万例。
当然,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的真实情况或许更糟。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2月3日报道:
有消息人士称,一份来自印度政府的血清调查显示,在印度约13.5亿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可能正在感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真实感染人数或超3亿,远超印度卫生部报告的官方数据。
事实如此:
在四邻不睦、疫情失控、阶级矛盾、政府渎职、官僚腐败的老病新伤下,如今的印度局势,已成一滩烂泥!
虽不至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值此关键时刻,影响范围达9.2万平方公里、直辖人口1.8亿的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倘若不小心从某个地方,得到个几十亿美元军费,抑或是来上几批轻装火炮、便携导弹....
一切,未必没有可能!
来自公众号:戎评(rongping898)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人民解放军游击军的历史与现状
原创 CCNUMPFC WorldCommunistParties
(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 伊晨晨 编译)
【编者按】本文来自2021年左翼杂志《人民进军》中的一篇文章(内容有所删减)。简要介绍了印度人民武装斗争的历史和现状,并表示要继续坚持与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作斗争。
20世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武装革命和反抗帝国主义的行动对反对抗殖民主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主义失败了,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而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这使一些国家发生了一连串的武装斗争,这种状况持续了30年之久。
在印度,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泰伦加纳邦农民武装斗争,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在印度共产党的领导下,还发生了广泛的激进的农民斗争,如特巴加、Punapra vailar 和Varli等地的运动。但领导层走向了修正主义,选择了议会道路,背叛了正在开展的“持久人民战争”。与修正主义不同,武装革命始于由查鲁·马宗达同志和坎哈伊·查特吉同志在动荡的60年代的领导的印度的“春雷”(纳萨尔巴里起义)。纳萨尔巴里的革命武装叛乱蔓延到全国,特别是拉基姆普尔凯里、斯里卡库拉姆、 比尔普姆、穆萨哈日和索纳尔普尔等地。该国成千上万的学生和青年加入到革命中。印度进入了革命时代,人民战争的发展路线就是要顺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人民战争在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领导下曲折前进。无产阶级的武装部队——人民解放军游击军(PLGA),一直在开展“持久人民战争”,这是一种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有利武器。在过去20年里,它一直在印度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大官僚主义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革命阶级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9年12月2日,法西斯政权在一次秘密行动中杀害了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的昔日中央委员会成员希亚姆、马赫什和穆拉里同志,这在全国各地的政党、人民和游击队中引起了强烈的愤怒和仇恨。就在这无耻的冷血谋杀案发生一年后,人民解放军游击军于2000年12月2日成立,以纪念在党和人民中受爱戴的英雄领导人。2004年9月21日,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与毛主义共产主义中心(MCC)合并,成立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两党的人民军队也合并了。在一段时间内,人民解放军游击军成为了全国激烈游击战中的强大力量。
这个国家的反动统治阶级从殖民者那里继承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制。自伟大的纳萨尔巴里农民起义以来,军队、国家警察部队以及各种中央和国家突击队全力支持帝国主义者,以镇压革命运动。人民解放军游击军从反英独立、民族民主运动中,特别是从农民叛乱中发展起来,并逐渐壮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通过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印度,人民解放军游击军是从基层开始发展的武装农民部队,并正在发展为高级的武装游击队,目的是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游击军的金字塔般的组织结构是由成千上万的民兵组织发展而来的,这是数万名革命人民的基础部队,正在发展为战略地区和大片游击区的分区、排、连和营。
第一次游击行动从 Magurjan开始,是历史上的纳萨尔巴里农民武装起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现在还有英勇的Mukaram、Amuvatikar和其他地区的伏击行动。从攻击臭名昭著的政府警察部队开始, 2020年3月伏击了中央特种突击队,比如眼镜蛇特种兵(COBRA)以及一些较小的伪装成米纳帕(Minapa)的地区后备警卫(DRG:District Reserve Guard )的印度军队。
民兵组织(The People’s Militia)参与到控制当地绅士和敌人的代理人、收集敌人的信息、保卫革命人民委员会(RPC)成员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破坏敌人的物资等行动中,以及参加对抗敌军的自卫武装行动并摧毁敌人的通信网络。民兵组织(The People’s Militia)与人民解放军游击军的正规部队一起发动游击行动。人们不仅给予了广泛的支持,而且在这些行动中以各种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了这些行动和人民的支持,人民解放军游击军在“战略反攻战役”中取得了重大成功。这对受压迫的印度人民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国受压迫的阶级、社会阶层和种姓,在革命阶级斗争中被动员起来,自愿加入人民解放军游击军。他们以战士和指挥官的身份成为人民解放军游击军的武装部分。因此,人民解放军游击军非常熟悉人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
在过去的20年里,人民解放军游击军在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领导下,坚持马列毛主义,发展成为了一支有弹性的力量。它向人民灌输战斗精神,并在统治阶级中制造了恐慌。印度统治阶级发起了反革命的“绿色狩猎行动”,并在目前残酷的“SAMADHAN”(“SAMADHAN”是印度军方镇压行动中使用的口号,其中“S”代表聪明的领导,“A”代表积极的战略,“M”代表激励和培训,“A”代表可操作的智能,“D”代表基于关键的能力和关键性的胜利,“H”代表驾驭技术,“A”代表为每次行动制定计划,“N”代表不会通融受贿)进攻行动中对该国人民发动全面战争。共产党、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游击军做出了巨大牺牲,勇敢的团结起来打击这场法西斯主义的进攻。
在农村阶级斗争和人民政治力量发展的过程中,游击区的革命人民委员会(RPC)正在发展为游击队基地,人民解放军游击军正在强化自身,并在人民国家权力的形成、巩固和扩张中发挥重要作用。
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代理人都卷入到了资本主义无休止的金融危机中,这为他们的崩溃铺平了道路。他们正在庇护法西斯主义,并采取了一些腐朽的政策和行动来维持他们的剥削制度。现在的形势越来越有利于发动世界革命。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正处于形成、巩固的过程中,就像我国、菲律宾、秘鲁、土耳其等一些国家,在毛派政党的领导下,正在通过游击战争发动人民战争,建立国家权力机构。各国受压迫的民族正越来越多地发动抵制帝国主义的行动。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游击军与菲律宾共产党(CPP)的新人民军(NPA)以及秘鲁、土耳其等其他国家的人民游击队合作,为巩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工人阶级斗争、受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以及世界革命民主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表示要永远消灭帝国主义,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印度共产党(马)与印度国民大会党结盟
原创 CCNUMPFC WorldCommunistParties
(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 伊晨晨 编译)
【编者按】加拿大社会主义报纸《人民之声》驻印度记者B. PRASANT2021年3月25日在其网站上刊文。简要介绍了印度共产党(马)与印度国大党结盟的原因。
加尔各答,印度——今年2月,印度的选举政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印度共产党(马)决定在印度大选前在孟加拉邦与中右翼的国大党结成政治联盟。
印度共产党(马)在此之前是强烈反对国大党的,因为它认为国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独裁的。在印度独立后的几十年里,已经有2万多名共产党干部被国大党的支持者杀害。
是什么促使印度共产党(马)与其政敌联手?
答案在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极右翼印度人民党—国民志愿服务团(BJP-RSS)发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在印度的城乡迅速崛起。印度教右翼通过推动激进的公民政治运动的发展,包括一场针对穆斯林的大规模仇恨运动,增强了其在印度几个邦的选举实力,包括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1977年至2011年间,印度共产党(马)领导的左翼阵线在这里执政了30多年。
2010-2011年,共产党和左翼阵线在选举中失败后,议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政治空白。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日渐衰落的国大党无法填补这一空白,印度教右翼以强硬的印度教宣传和巨大的政治力量为武器进入了议会。
2014年莫迪成为总理时,印度人民党—国民志愿服务团(BJP-RSS)的政治和组织实力达到顶峰,它开始利用国家强制机关(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情报部门和部分武装力量)来巩固其对国家的政治控制,践踏每一种民主规范和实践。从属的企业媒体扮演了它期望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共产党(马)选择在孟加拉邦采取行动,可以被视为团结整个印度主要世俗力量的开始。但是,在印度共产党(马)的支持下,与一个带有政治压迫和家族统治历史的独裁政治机构建立联合联盟,无疑会受到政治右翼和政治左派的批评。
目前,政治上的紧急情况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印度共产党(马)未能鼓起勇气行动,而是坚持全印度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政党统一战线的策略,其后果对人民,尤其是穷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除非现在建立一个更大的由共产主义者和左翼领导的世俗联盟,否则印度人民党—国民志愿服务团(BJP-RSS)可以清除我们之前的一切努力,并加快实现其可怕的“印地语、印度教徒、印度斯坦”(Hindi Hindu Hindustan)口号。
这个国家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只不过是它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生存。
一、印度毛派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简称"印共(毛)",是印度一个信仰毛主义的地下政党,目标是推翻印度政府。于2004年9月21日成立,由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以及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合并而成。两个组织于同年10月14日公布合并事宜,并筹组了临时中央委员会,由人民战争领袖贾纳帕蒂出任总书记。
印共(毛)通常被视为印度左翼组织纳萨尔派,他们在1967年策动领导了西孟加拉无地农民的暴乱,即"纳萨尔巴里运动"。
印度真正的毛派革命始于1967年,他们在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起义,这被看成印度人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起义发生后,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春雷隆隆"(a peal of spring thunder,意译),对这一起义给予高度评价。
发展历程
1969年,以武装起义为斗争手段的印共(马列)成立,但不到两年,这个政党就分裂了。总书记玛瞿穆达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1972年,他死于狱中。在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度毛派支离破碎,但是坚持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战争理论,仍然是他们的共同点。
1971年的孟加拉战争对毛派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良好关系,所以,印度毛派中的一些人在这场战争中站在了巴基斯坦一方,这种举动很难被印度国内民众的情感所接受,也进一步削弱了毛派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在整个分裂的过程中,亲玛瞿穆达的毛派还在七十年代分裂成了支持林彪和反对林彪的两股势力。
分裂后,印度毛派陷于沉寂。直到1993年4月11日,读者在《印度时报》上又读到了一段文字:"极左分子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回潮趋势。"
毛派回来了。从1993年至今,印度绵延的贫困山区为毛派提供了舞台,他们的势力也从原来的4个邦扩展到印度28个邦中的13个邦。
1992年,印度前总理拉奥诚恳地向民众道歉,认为政府始终没有解决好土地改革的问题,而相关的承诺其实早在独立前就已经做出。然而此后,一次选举接一次的选举,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并未因此改善。而毛派的核心目标--土地革命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大资本。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印度农民的自杀率近年来也扶摇直上,社会分化加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印度的情报人员估计,目前的毛派武装人员大概有两万人之多,仅去年一年就造成了近千人丧生,他们毁坏铁路,抢银行,劫狱,让自己经常出现在印度报纸的头版。
印度毛派领袖相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而他们的理论变化是,不再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打赢一场战争,而是一边采取偷袭战术,一边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深。
短短时间内,从尼泊尔边境到印度东部,一条红色走廊已然形成。在这条红色走廊上,聚集着像比哈尔邦这样印度最穷的地方,山脉险峻、丛林连绵,游击队在许多地方面对的都是缺员多达35%的印度警察和他们落后的武器。
在许多地区,毛派游击队已经取代政府来管理当地,并依靠税收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比如恰蒂斯加尔邦的丛林里盛产竹子,毛派就向往来于丛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赋税,并要求当地的道路建设公司同样为之。而当政府带领军队来到山区清剿毛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受到当地农民的保护。印度毛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建立了严密的地下组织,这使得不了解当地情况的军队和警察很难对他们有所行动。但是,他们的势力也仅仅限于农村,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接受毛派这样的极端组织,而像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却可以凭借自己的高效获得民众的支持,取得包括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在内的地方执政权。
2005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也公开表示:"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印度毛派共产主义中心(Maoist Communist Center of India, MCCI)
恰蒂斯加尔省(Chhattisgarh)、奥里萨(Orissa)省、安德拉省(AndhraPradesh)三角地带为纳萨尔派武装(Maoist)藏匿区域。
简介: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印度的纳萨尔派(Naxalites),是印度毛泽东主义革命武装的一支。此前该武装派别曾在印度制造过多起袭击事件,印度政府也曾下令严防,与此次袭击不同的是,此前该武装派别只是针对政府武装人员,并没有袭击平民。
纳萨尔派游击队于1967年组建于西孟加拉邦。据称,尽管这支隐藏在印度深山老林中的武装组织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对印度安全构成的威胁却是最大的。据印度情报机构估计,这支武装大约有2000名作战人员,但支持者无法统计,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武装。印度情报机构和政府官员坦言,纳萨尔派武装之所以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是因为他们驱逐地主,重新分配土地,通过枪杆子来确保印度烟叶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了当地穷人的收入。另外,由于纳萨尔派推行男女平等,因此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容易招收到女兵。 印度左翼极端组织纳萨尔,也称印度毛派共产党,曾被印度总理辛格称为印度国内的最大威胁。该组织是1967年从印度共产党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原来主要以西孟加拉作为活动中心。近年来,其活动遍及印度近40%的国土,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印度中部和东部农村,尤以所谓的"红色走廊"著名,控制面积达92000平方公里。组织的人员共有5万名,其中2万名为武装人员。该组织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团体的普遍反对。
纳萨尔起源于西孟加拉邦的小村庄,1960年代,因其领导者不满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妥协政策,公开与其决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对派。"1967年,他们领导了无地农民暴动,即"纳扎尔巴里运动",因为其骨干成员崇拜毛泽东,鼓动印度农民和下层阶级发起暴动,推翻政府和上层阶级,于是,该党被命名为印共(毛)。
历史意义
在激进的学生运动中,该组织的实力得到展示,声称要将极端运动从乡村蔓延到全国各地,并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主张对"阶级敌人"进行暗杀,并占领大学,对警察进行武力攻击。印度政府在2009年2月在左翼极端组织活跃的8个省份发起针对该组织的全面清剿运动。[来源:背景资料: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 2010年04月06日20:27 腾讯新闻]
二.纳萨尔派武装组织
印度的纳萨尔派(Naxalites),是印度毛泽东主义革命武装的一支,之所以被称为纳萨尔派分子,因为这支毛泽东主义者革命武装1967年首先在西孟加拉邦一个叫纳萨尔巴里的村庄开始)。纳萨尔派是近年比较活跃的一支南亚革命武装,其革命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涉及的地区也越来越广。
组织简介
印度12个邦的125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纳萨尔派毛泽东主义者活动的影响。 据印度政府估计,这支武装作战人员上万,支持者则无法统计,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革命武装。纳萨尔派毛泽东主义者所到之处,驱逐恶霸地主及其私人武装,把土地和粮食分给农民,推行男女平等,通过枪杆子来确保当地农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了当地穷人的收入。它赢得了居住在印度偏远的丛林地区,生活最贫穷的民众的强烈支持。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电,更不用说电脑了。妇女构成了这支军队的中坚力量。
纳萨尔起源于西孟加拉邦的小村庄,1960年代,因其领导者不满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妥协政策,公开与其决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对派。"1967年,他们领导了无地农民暴动,即"纳扎尔巴里运动",因为其骨干成员崇拜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鼓动印度农民和下层阶级发起暴动,推翻政府和上层阶级,于是,该党被命名为印共(毛)。
在激进的学生运动中,该组织的实力得到展示,声称要将极端运动从乡村蔓延到全国各地,并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主张对"阶级敌人"进行暗杀,并占领大学,对警察进行武力攻击。印度政府在2009年2月在左翼极端组织活跃的8个省份发起针对该组织的全面清剿运动。
该组织原来主要以西孟加拉作为活动中心。近年来,其活动遍及印度近40%的国土,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印度中部和东部农村,尤以所谓的"红色走廊"著名,控制面积达92000平方公里。纳萨尔派开始兴盛时军力曾达到86000人,经过与政府武装的长期作战后,这支武装已经精减到了4000人,尽管人变少了。但战斗力却越来越强。
作为印度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该武装时常袭击政府机构和警察部门,其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印度17个邦。
印度情报机构和政府官员坦言,纳萨尔派武装之所以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是因为他们驱逐地主,重新分配土地,通过枪杆子来确保印度烟叶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了当地穷人的收入。另外,由于纳萨尔派推行男女平等,因此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容易招收到女兵。
起源发展
纳萨尔派武装成立于1967年。纳萨尔派开始流窜时军力曾达到86000人,经过与政府武装的长期作战后,这支武装已经精减到了4000人,尽管人变少了。但战斗力却越来越强。与当年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不断强大的中共红军一样,纳萨尔派也在印度政府军的穷追猛打下创造了不少奇迹,故有"第二个红军"之称。
目前共有7000多人。作为印度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该武装时常袭击政府机构和警察部门,其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印度17个邦。
纳萨尔派武装是毛派武装,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共产主义武装40年前在西孟加拉邦小镇纳萨尔发动的暴力革命。该派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尔邦、恰尔肯德邦和安德拉邦,武装成员据说有3万人左右。成员以城乡贫困激进青年为主,经常袭击政府军警,勒索工程包商,甚至在若干偏远地区成立税收、司法等"行政机构",俨然地方政府。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曾多次公开表示,毛派共产党叛乱问题已成为印度内政安全最大的威胁,他日前并且要求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解决此一问题。
相关事件
印度安全部队多次遭纳萨尔派武装袭击。2009年5月21日,印度东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警察遭纳萨尔派武装袭击,造成16名警察死亡;2009年2月1日,15名警察在巡视达诺拉森林地区时被纳萨尔派武装打死。
2010年4月6日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当日在东部的切蒂斯格尔邦遭到纳萨尔派武装袭击,75人被打死。而目前,据报道,还有约100名安全部队人员和数百名武装分子在当地激战。印度内政部担心此次交战会导致安全部队死亡人数进一步上升。
2010年5月8日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当天乘坐防弹车在切蒂斯格尔邦的比贾普尔森林地区巡逻时,遭遇大威力的地雷袭击,7名成员被炸身亡,1名成员和2名骑摩托车路过的平民受伤。
2010年5月28日,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一列火车当地时间28日早上遭到疑为纳萨尔派武装分子袭击,火车发生爆炸脱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013年5月25日,印度纳萨尔武装攻击了印中部恰蒂斯加尔邦的一国大党车队,造成至少17人死亡,20人受伤,另有2人失踪,当地国大党领导人马亨德拉·卡尔玛当场身亡。
红色天空
印共(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7年。这年4月,印度西孟加拉邦纳萨尔巴里地区兴起一股农民武装运动,印度官方和媒体根据事发地点将这种农村武装斗争的组织和派别统称为纳萨尔主义或纳萨尔派,也有的将其称为左派极端主义。1969年4月,纳萨尔各派合并组建了印共(马列)。然而,好景不长,这个政党就陷入了分裂。在查鲁·马宗达总书记1972年去世后,这种分裂进一步加剧了。
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由印共(马列)分裂出来的几个主要党派均希望能重新合并,以带领农民运动走出低谷。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9月,印共(毛)正式成立,由贾纳帕蒂出任总书记。
印共(毛)甫一成立,便显露出凌厉的攻势。其采取的第一个比较大的行动是在北方邦金道利县进行的伏击战,共打死19名警察。之后,类似的袭击活动就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2005年11月,1000多名毛主义分子袭击了比哈尔邦的杰哈纳巴德监狱,释放了大约350名毛主义囚犯,其中包括该党领导人之一的A·卡努,并抢走了几百条枪和大量弹药。这一年印共(毛)共发动了1608起暴力事件,造成了566人死亡。2006年印共(毛)发动的暴力事件次数虽略有下降,为1509次,但造成的死亡人数却上升了,为678人;2007年其发动的暴力事件又有所增加,为1565起,造成了696人死亡。2008年印共(毛)进一步加大了袭击力度。2月,毛主义分子袭击了奥里萨邦一座警察训练学校兼军火库,打死了10名警察,抢走了一批武器弹药;6月,警方特种部队在渡江追剿毛主义分子时遭遇袭击,有39名特种部队官兵溺亡;7月,一辆满载警察特种部队人员的装甲车触雷爆炸,乘员24人悉数丧生,地雷系由毛主义分子埋设。
随着袭击活动的不断增多,印共(毛)控制的地盘也迅速扩大。在2003年末,印度只有9个邦55个县处于各个毛主义派别的影响之下,但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3邦156县。目前,印共(毛)已在28个邦中的16个邦拥有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在600个地区中的165个地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其活动范围从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印度的西海岸,影响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处于其影响下的人口更是多达1.8亿--也就是说印度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印共(毛)的"红色旗帜"之下。
据估计,印共(毛)的武装人员有2.5万人,在村一级的外围成员有5万人,拥有的武器超过了2万件,大多是步枪、冲锋枪和火箭弹。
印共(毛)并非只是一介草莽。它有着完整的指导武装斗争的理论框架。2007年1月,其在秘密召开的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指导该党今后工作的5个纲领性文件--《高举马列毛主义的光辉旗帜》、《党纲》、《党章》、《印度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关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决议》。
在《党章》中,印共(毛)决心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印共(毛)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划分为3个阶段:近期目标是建立一个紧凑的红色革命区域,这个区域从尼泊尔边界到比哈尔邦再到安得拉邦,同时寻求人民民主;中期目标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印度继续开展已在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以"间接统治、剥削和控制"为形式的新殖民主义;终极目标是通过长时间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何能"红"
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印共(毛)就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小角色迅速成长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威胁,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能在印度这么一个大国里撑起一片"红天"的呢?
一是印度普遍存在的贫困。
印度(毛)的支持者大都是贫困的民众,特别是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这两部分人占到了印度总人口的1/4,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在印共(毛)影响比较大的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表列种姓的人口占到了全国表列种姓总人口的55.8%,占贫困表列种姓总人口的70%;表列部落的人口则占全国表列部落总人口的49%,占贫困表列部落总人口的63%。这5个邦都是印度最贫穷的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40%,而全国为28%。由于过于赤贫,民众根本无法生存,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只好投身于印共(毛),从而为印共(毛)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后备大军。
二是土地改革的不彻底。
虽然印度在独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但是进行得很不彻底,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其中之一就是仍然有大量的农民没有土地或拥有的土地非常少。印度全国现在估计有1.7亿人没有土地,另有2.5亿人拥有的土地不到1/5公顷。没有了土地,农民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导致农民贫穷的一个重要根源,同时也为印共(毛)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个基础条件。事实上,印共(毛)所控制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较少的邦。例如比哈尔邦是印度人均占有土地最少的邦,占土地持有者总数67%的小土地持有者仅占全邦可耕地的16%,而4.1%的地主却霸占了全邦可耕地的25%,另外还有400万以上的农民没有土地。为了获取土地或为了土地不被掠夺,农民经常举行抗议活动。然而,这非但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反而经常遭到警察的棒打。农民对此甚为光火,在对政府逐渐失去了信心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目光投向了印共(毛)。
三是严重的种族歧视。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世界上等级结构最为森严的制度。这种制度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对各个种姓之间的往来和通婚进行了严格限制,低种姓的人不得与高种姓的人同饮同吃同住,每个种姓只能从事祖辈遗传下来的职业,轻易不得改变。这种制度不但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还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对种姓制度批判说:"在今天的社会组织中,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调和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虽然经过现代化的洗涤和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现在的种姓制度已与古代有所不同,各个种姓之间的限制不再那么严格,但作为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种姓制度依然在印度盛行不衰。例如在安得拉邦,低种姓必须要为高种姓提供免费的劳动和服务,虽然这是宪法明文禁止的行为,但在这里却大行其道。低种姓民众对此苦不堪言,但又无法轻易摆脱。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印共(毛)求助,因为印共(毛)坚决反对种姓制度,提倡人人平等。
四是政府警力不足。
印共(毛)多以偏远的深山密林为根据地,这些地区人烟稀少,政府鞭长难及。2007年12月,印共(毛)成功偷袭了查蒂斯加邦的一座监狱,释放了300名毛主义分子及其他囚犯,而当时坚守监狱的狱警仅有3人。这并非只是个案,在印度许多地方都是如此。在印共(毛)的影响区域,政府设置的警察站大都境况不佳,不但人手不够,整体缺员率高达35%,而且装备也比较落后,许多警察甚至连自卫的枪支都没有,一旦遇到袭击,别说逮捕毛主义分子,就连自己的小命也难保。2004年印度共有100名警察死于印共(毛)之手,2005年为153人,2006年为157人。除此之外,既有的警察整体素质也令人难以恭维。许多警察酗酒成瘾,不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的连一些基本的常规操作都不会。据2005年的一份调查,在贾坎德邦的一个警察训练中心,在接受例行训练时,395个警察中竟有235个不会正确使用枪支。
五是印共(毛)采取的一些适当措施。
针对贫困民众关心的问题,印共(毛)适时提出了一些颇具吸引力的口号,如"重新分配土地"、"推翻剥削阶级"、"人人平等"、"反对压迫"等。而针对自己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印共(毛)则实施游击战术,依靠深山老林反复运用"打了就跑"的作战方法,且昼伏夜出,神出鬼没,使装备落后又不熟悉当地地形的警方根本无法准确掌握其行踪。
苦无良方
对于印共(毛),印度政府采取的是打谈相结合的政策。
2004年6月,安得拉邦政府与印共(毛)组建前的一个分支--"人民战争集团"达成了停火协议,双方同意进行和谈。为此,邦政府接受了人民战争集团提出的一些停火条件,如停止清剿活动,收回对人民战争集团领导人的悬赏追捕,撤销对人民战争集团及其6个外围组织的禁令等。
2004年10月,安得拉邦政府与人民战争集团在海德拉巴举行了第一次和谈。会谈前,人民战争集团宣布,该集团已并入印共(毛),并以新组织的名义参加会谈。然而,由于分歧过大,虽经过4天的艰苦谈判,双方最后还是没能达成协议。政府指责印党(毛)要价太高根本无法满足,并要求其放下武器。而印共(毛)则反指政府缺乏诚意,对贫苦民众漠不关心,并拒绝缴械投降。
谈判破裂后,印度有关各邦纷纷要求政府出台统一的政策,并向各邦派遣中央警察部队,联合各邦共同打击印共(毛)。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中央政府2005年8月宣布印共(毛)及其外围组织为非法组织,冻结其资产,限制其活动。2006年3月,印度内政部印发了题为《毛主义目前情况》的政策声明,要求各邦不得与印共(毛)进行单独谈判。部长帕提尔在向议会作证时说:"毛主义分子最初使用的是斧头和弓箭,后来使用手枪,然后他们开始使用AK-47冲锋枪,现在他们使用手榴弹和地雷,当然还有火箭弹……面对他们的进攻,我们决不能妥协,也不能与之进行谈判,除非他们放下武器。"
然而,政府的这种政策却招致了广泛的批评。批评者指出,单靠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应该从事情产生的根源上寻找出路,将工作重点放在对贫困民众的关注和保护上,解决其生存及平等问题,这样才能剥离民众对印共(毛)的支持,使印共(毛)成为无源之水,最后干涸而亡。有鉴于此,2006年4月,总理辛格专门召开了有关印共(毛)的安全会议。在会上,他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对策。"一条腿"是强化警察力量,继续武力打击印共(毛),同时创造一种宽松的招安环境,吸引更多的毛主义分子"弃暗投明";"另一条腿"是设法减轻或消除民众被剥夺被抛弃的心情,为此,将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确保各项农村建设和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
然而,"两条腿走路"的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政府下拨给各邦的农村发展资金被各级官员层层贪污或挪用,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印度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一名普通印度人平均每年支出的行贿金高达2.1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800元)。
招安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不仅"弃暗投明"的人数极少,而且许多人被招安后由于政府安置不善又重新投向了印共(毛)。例如,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自2005年以来,投诚的毛主义分子共有282名,但仅有18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他人要么仍在苦苦等待,要么又重操旧业。结果,印共(毛)的势力范围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日益扩大。这让印度政府头痛不已。2007年12月20日,辛格总理在有关印共(毛)的安全会议上说:"我已讲过,左派极端主义是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单一威胁,现在依然如此,他们没有一天不发动袭击。除非我们消除这个毒瘤,否则,我们不可能取得和平。"
然而,在打谈均难奏效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和平,谈何容易。
资料:切蒂斯格尔邦
切蒂斯格尔邦位于印度中北部,是印度比较落后的地区,反政府武装活动频繁。
一是农民自杀现象严重。
据印度官方数据,2008年有16196名印度农民自杀,这一数字使印度1997年以来的农民自杀人数上升到了199132人。相信真正的自杀人数比这还要高。
印度农民自杀情况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中央邦和切蒂斯格尔邦,这五个邦被称为是印度农民自杀的"BIG5"--即"自杀五大邦"。
二是武装分子活动频繁。
2005年9月3日,切蒂斯格尔邦,23名印度中央预备警察部队士兵在一起武装分子制造的地雷爆炸事件中丧生。
2006年2月28日,切蒂斯格尔邦首府赖布尔以南500公里处发生两辆卡车被炸事件,造成至少55人死亡,约20人受伤。
2007年3月15日,切蒂斯格尔邦一个偏远村庄的哨所遭到反政府武装袭击。反政府武装用手榴弹、燃烧弹偷袭哨所,然后向哨所开枪,造成55名警察丧生,另有多人受伤。
2007年12月16日,切蒂斯格尔邦发生监狱暴动,在囚的近300名民兵武装分子和他们的支持者武装越狱。警方发言人说,切蒂斯格尔邦首府拉杰布尔以南的登代瓦达监狱发生监狱暴动,狱中377名囚犯中有299人越狱。
2009年5月6日,切蒂斯格尔邦发生一起反政府武装用地雷袭击警察乘坐的拖拉机事件,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
2010年5月28日,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一列火车当地时间28日早上遭到疑为纳萨尔派武装分子袭击,火车发生爆炸脱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019年5月1日,印度安全部门两部车遭遇纳萨尔武装分子的地雷袭击,事件发生在印度加德奇罗利县,除15名安全人员外,还有1名小车司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