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战略     
大国争霸,抢钱、抢地、抢资源,都不如抢人!

大国争霸,抢钱、抢地、抢资源,都不如抢人!

原创 华商韬略  华商韬略

最初为苏联军备竞赛赢得胜利的R-7火箭设计师科罗廖夫,是地地道道的苏联人,而研制出美国第一枚弹道导弹“红石”,发明了搭载探险者1号的Jupiter-C火箭,带领美国航天事业穷追不舍,直到后来研制出土星5号,最终实现阿波罗号登月任务的冯·布劳恩,却是美国抢来的德国人。

人才的争夺,晚一步,都不行!

“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困难。”

作 者丨安小曼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正式批准该计划之前,杜鲁门曾犹豫不决长达16个月。多年后,在他回忆中对外透露,他当时一点也不愿意批准这个计划,“只是因为与苏联的关系,必须这样做”。

01

1969 年 7 月 16 日,全世界被一个大消息点燃。

当天,受苏联抢先将人类送上太空刺激的美国,亮出它卧薪尝胆 8 年之久的“复仇大计”——将土星 5 号超重型运载火箭承载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5天后,宇航员之一的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在驾驶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完成38万公里的征程之后,走出舱门于月球表面留下了那句名言:

“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这次人类登月,是美国的伟大胜利,也成为美苏冷战时期科技与太空竞赛的重要分水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边的共产主义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分隔成两个超级大阵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开始了,而且你追我赶,旷日持久。

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从此,苏联人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次年,为保持领先优势的美国决定制造威力更强的氢弹,并于1952年11月1日,率先完成了1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试验。

紧接着,1954年3月1日,美国又成功引爆了第一枚实用型氢弹,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500倍。这也是当时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实验。

但苏联不服气,于1953年8月12日,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武器之争的同时,苏联还把军备竞赛推向航天领域。

1957年10月4日晚10时28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自行研制的“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升空。将其送入太空的,是R-7洲际弹道导弹。

苏联人为他们的成就自豪欢呼,美国电台的广播员沮丧地说,“因为苏联,ICBM(洲际弹道导弹)这个陌生的名词突然间像‘吸尘器’一样家喻户晓。”

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些奇迹的创造者都是苏联,这让美国人感到很挫败。

同时,由R-7洲际弹道导弹衍生出来的R-7火箭,也让苏联拥有了更强的军事力量——这种火箭可以瞬间把一枚氢弹运送到8000千米以外的地方,打到美国本土。

美国记者在采访时,曾问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总统先生,你是否认为苏联卫星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他面露难堪地答道:

“就卫星发射本身来说,它的确证实了苏联人已拥有对我国造成重大威胁的火箭。”

这种令美国总统感到难堪的状况,在此后几年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加剧。

Sputnik-1升空一个月后,在美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苏联又发射了第二枚人造卫星。这一次还搭载了一位乘客——小狗莱卡,这是人类首次将生物体送入太空。

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国人开始发狠,决定奋起赶超。

Sputnik-1发射4个月后,美国成功发射了探险者1号。之后,美国又秘密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水星计划”,打算用最快的速度把人送上天……

但苏联还是抢了先。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的人类。而美国将宇航员送入太空,比苏联慢了3个星期……

美国人逐渐变得焦虑,于是决定干一票更大的。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上任次年宣布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美国会在1970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肯尼迪在演讲中说:“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困难。”他立下宏志,美国必须在“这片新的海洋中扬起风帆”,必须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大国”。

第二年,阿波罗计划诞生,成为美国真正在“这片新的海洋中扬起风帆”的标志;8年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表面。

阿波罗号登月时,苏联的航天技术进入了瓶颈期——其航天领域的核心人物、R-7火箭的领导设计者——科罗廖夫已经去世。面对美国的迎头赶上,苏联显得疲软无力。

也许连美国也没有想到,为了迎接苏联挑战而诞生的“阿波罗计划”,不仅为其带来了军备竞赛中的胜利曙光,甚至引发了美国的新技术革命,改写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阿波罗计划成功后,风光无限的美国立刻成为大家竞相合作的对象。由于美国迅速在空间技术方面走在前列,大家都想从美国的航天、气象和通信卫星中得到好处,这不仅拉近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还刺激了他们的经济合作。

但鲜为人知的是,给美国国运带来巨大改变的,竟是一个德国人。

02

送阿波罗11号上天的,是土星5号火箭。这枚火箭的总设计师冯·布劳恩,被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形容为“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

布劳恩的“伟大”,并不仅体现在他发明的火箭把阿波罗送上了月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在火箭领域颇有建树的德国火箭专家,布劳恩效力于希特勒。在希特勒麾下,布劳恩发明了当时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弹道导弹V-2,并因此获得希特勒授予的荣誉称号。面对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法国、英国、比利时……无一幸免。

一个原本应面临审判的纳粹战犯,为何来到美国成为最伟大的火箭专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时间还要回到二战时候。

1945年4月,面对盟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希特勒开枪自杀,纳粹时代终结。

希特勒刚死,远在阿尔卑斯山的布劳恩,就召集当时的团队,在一间农舍里召开秘密会议。

布劳恩说:“为实现星际旅行的理想,多年来我们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有义务保存自己,保存这一份最宝贵的知识财富。”

“我坚信,将来首先成功到达外层空间的必定是我们!”

那个时候,布劳恩已经决定投靠最能保护自己的人,而那些藏在废弃矿井中,重达14吨的图纸和数据,是他未来投靠的筹码。

1945年5月2日,还在美国深造的钱学森,追随导师前往欧洲前线,攻入巴伐利亚山区后,俘获了一名叫马格努斯的火箭工程师。

审问时,马格努斯用并不流利的英文,对钱学森说出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我的哥哥冯·布劳恩,发明了V-2导弹,我们都想向你们投降”。

钱学森当然知道冯·布劳恩——这个人在美国政府秘密发起的“回形针行动”名单中位居首列。

钱学森俘获马格努斯时,“回形针行动”的代号还是 “乌云行动”,这是一场美国对纳粹德国先进武器装备及其技术人员的争夺计划。

有统计说,二战刚结束时,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大概落后德国10年。

德国当时的武器和武器系统有多先进?不仅制造出第一架作战战斗机、第一种火箭动力飞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第一款高级反坦克武器……实验室、车间、飞机部件、发动机和风洞的规模以及技术水平也都超过英美。

这些还只是次要的,德国科学家“比所有其他国家都领先很多年”。

尽管美国军方希望吸纳德国的技术人员为自己服务,但国内反对纳粹的声音强烈,美军不得不把“乌云行动”代号改为“回形针行动”。

1945年7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通过了“回形针行动”计划,第一批120名精挑细选的德国科学家,获准前往美国。

他们之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候选人、顶级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以及导弹、燃料、原子能、军事、电子和生物战方面的专家,还有“在任何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杰出或不同寻常的科学或技术性知识成就的人”。

此外,美国还轻易得到了纳粹头子戈林领导的布伦瑞克空军研究所重达1500吨的成套仪器,以及超过300万份秘密研究资料。这促使美国对德国V-2导弹地下工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劫——仅设备和资料,就装了满满300个火车车厢和13艘轮船。

两个月后,第一批德国科学家中的7名火箭科学家抵达位于波士顿港长岛的斯特朗堡,这便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随后,他们又被带到试验场作为“战争部特别雇员”,协助美国陆军进行火箭试验,这便是布劳恩后来发明土星5号的伏笔。

到1947年,共有1600名德国科学家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抵达美国。美国空军上校麦考伊在给华盛顿空军情报局的一封信中写道:

美国国内,尤其是政府机构内部,科技人员严重短缺。德国科技人才成为空军研发计划中必要、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因素。

事实上,回形针计划名单上很多人都是纳粹战犯,这些人欲通过该计划逃避战争审判。因此,在正式批准该计划之前,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犹豫不决长达16个月。

1963年,杜鲁门在行动结束多年后回忆,他一点也不愿意批准回形针计划,“只是因为与苏联的关系,必须这样做”。

苏联同样不得不这样做。只可惜,人才的争夺,晚一步,都不行。

当时,欧洲战事结束后,大约只有39名德国科学家为苏联效力。直到1946年10月,美国的“回形针行动”开始一年多后,苏联的“奥萨瓦根行动”才正式诞生。

虽然“奥萨瓦根行动”一夜间为苏联招募了2000多名德国的技术人才,在数量上超越美国,但大都是被挑剩的。

最初为苏联军备竞赛赢得胜利的R-7火箭设计师科罗廖夫,是地地道道的苏联人,而研制出美国第一枚弹道导弹“红石”,发明了搭载探险者1号的Jupiter-C火箭,带领美国航天事业穷追不舍,直到后来研制出土星5号,最终实现阿波罗号登月任务的冯·布劳恩,却是美国抢来的德国人。

有人说,投靠美国无疑是布劳恩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决定之一,就像他当初期待的那样,星际旅行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但美国当时实行“回形针行动”的首要目的,是发展军事力量,而不是发展航天科技。布劳恩看似光鲜的背后,是他航天梦想长久的沉寂,十几年时间一直被美国军方死死地钳制着。

直到苏联的第一枚人造卫星升天,改变了一切。

03

1955年,时任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发展主管的冯·布劳恩,绕开美国军方,出现在了迪士尼制作的特别节目中。

这位导弹专家,身穿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带着德国口音,用一系列模型和插图向观众解释美国人将如何到达月球。

他郑重其事道:“明亮的地球身处茫茫的黑暗宇宙之中,我们得征服太空,否则或许某个不友善的国家会去的。”

这个名为《人与月亮》的特别节目,占据黄金时段,成功吸引了4000万观众。在那不久前,迪士尼乐园刚刚开业,成为儿童和年轻人的天堂,如今也成了布劳恩造梦的天堂。

在利用迪士尼向公众推销太空梦想之前,美国军方从未正视过布劳恩的太空梦想。

从1945年底开始,布劳恩和他的火箭科学家小组作为“战争部特别雇员”以来,一直协助美国陆军进行火箭试验。他们参与了布利斯堡导弹开发行动,研制出美国第一枚弹道导弹“红石”。

在美军心中,布劳恩的价值就是制造火箭,保证军事力量,而不是搞什么航天科技。

布劳恩的手下曾向他抱怨美国军方:“我们的项目没有优先权,他们把资金用在别处,现在甚至还削减我们开发导弹的资金。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说服他们让我们发射人造卫星?”

公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迪士尼节目播出后,美国军方被说服了,他们宣称开始发展民用科学卫星计划。

然而,布劳恩很快又遭遇新的阻碍。

1955年8月3日,美国海军在五角大楼召开会议。有人强烈反对布劳恩参与:以纳粹V-2导弹为基础,改进发展成新的火箭,美国的人造卫星计划,应该是百分之百的美国制造。

一切回到原点,布劳恩提出的航天梦想,自己却无法参与。就在他焦头烂额时,苏联的竞争对手却即将取得重大突破。

1956年2月27日,科罗廖夫向前来参观的苏总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展示了他的R-7火箭原尺寸模型,“它起飞重量267吨,最大起飞推力486吨。”

“换算成马力大概是多少?”赫鲁晓夫关切地问。

“大约是640万马力”。得到回答后的赫鲁晓夫甚为满意,转身对现场所有的人说:“我们要投入大规模生产,就像生产香肠那样,大量制造!”

紧接着,科罗廖夫把赫鲁晓夫引荐到另一个车间,带他参观一幅画——Sputnik-1的7倍缩小设计图,“R-7不仅能运输弹头,还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它能为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和军事历史方面一样巨大的进步。”

“但这会影响导弹项目的进度”,赫鲁晓夫有些迟疑。

“总书记,美国人正花费数百万美元研究这个项目,一旦R-7研制成功,我们只需将弹头换成卫星再发射升空就行了。”科罗廖夫已听说美国公开的民用科学卫星计划,他想以此说服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不再犹豫:“科罗廖夫,你要保证计划能够成功!”

科罗廖夫并不知道,他远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布劳恩,在美国航天项目中连参与的权利都没有。

1956年9月20日,卡纳维拉尔角,布劳恩的新型火箭Jupiter-C已研发完毕,虽然推力不及科罗廖夫的R-7,但已足够发射一枚小型卫星。

然而,发射测试当天,布劳恩需要接受五角大楼的人来监督全过程——他们要防止布劳恩利用火箭发射卫星。Jupiter-C的发射非常顺利,布劳恩和他的团队欢呼雀跃,他们迫切地希望华盛顿知道这枚火箭的真实威力。

此时,科罗廖夫还在试制生产阶段,直到1957年5月20日,R-7才进行第一次测试,比布劳恩的Jupiter-C晚了整整8个月。

在这次测试中,R-7升空90秒后就爆炸解体,以失败告终。4个多月后的一天,R-7载着Sputnik-1卫星顺利升空,成为首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物体。

这是R-7测试6次后的结果。

科罗廖夫十分幸运,即便从一开始就进度落后,即便失败多次,但因为有赫鲁晓夫的全力支持,苏联成为第一个把人造物体送入太空的国家,科罗廖夫成为率先实现太空梦想的科学家。

万里之外的布劳恩失落至极,因为他早在一年前就可以利用Jupiter-C送卫星上天。

讽刺的是,在苏联首枚人造卫星震撼全球后,即便艾森豪威尔被记者当面给了难堪,即便全美的民族自豪感大大受挫,美军仍没给布劳恩最大的科研空间。

接下来,布劳恩开始和美国海军的博弈——虽然布劳恩获准了发射人造卫星,但美国海军坚持第一枚卫星要由他们来发射,并取名先锋号。

与此同时,布劳恩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研制卫星。他的两个科学家伙伴前来助阵,负责设计卫星上的仪器,布劳恩为这枚人造卫星取名——探险者1号。

为了挽回面子,美国海军拼命赶进度发射卫星。火箭压根未做过测试,但媒体都宣称这次发射将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电视直播。

发射当天,美国海军的火箭从发射台升空后不久起火爆炸。唯一幸存下来的就只有人造卫星先锋号,它躺在附近的地面上开始传送讯息。

1958年1月31日晚上10时48分,在科罗廖夫的Sputnik-1发射四个月后,布劳恩的Jupiter-C载着探险者1号升入太空。

一个多小时后,卫星从预定的地球轨道传来信号,布劳恩和他的团队兴奋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刻的到来,实属不易。

此后,无论是把第一个美国人送上太空的水星计划,还是把第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布劳恩都成了绝对重要的领导者和参与者。

“回形针行动”中的德国科学家们,也开始被美国真正重视起来。

美国“土星火箭之父”亚瑟·鲁道夫、美国“航天医学之父”休伯特斯·斯特拉德霍尔德、美国“生物武器爆破专家”唐纳德·福尔克纳…这些为美国科技贡献重要力量的科学家,无一例外都来自“回形针行动”。

美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利用,划出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利用人才强大国家,是二战以后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的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科技力量薄弱。中国政府全力动员在外留学的科学家回国,参与祖国建设,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等一大批科学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冲破各种阻力,毅然回国。

如今,大国博弈再现,美国对中国各种围追堵截,甚至把敌对情绪从中国扩散至所有在美华人。而事实上,美国科技能有今天,华人功不可没。

从美国归国创业,推动我国半导体设备发展的中微公司创办人尹志尧就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他在英特尔工作时,英特尔研究所的组长、经理,全部都是华人,真正从事技术研发都是中国人。比如,5nm以及3nm的三极管结构,也都是由华人教授胡正明提出来的。

除了芯片,全球顶尖材料专家的前六名也都是华人,且大都是从中国的大学走出去的。

中国也正为全球人才尤其海外留学生提供着史上最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与支持。回望历史看现在,当前,也许是中国更进一步引进海外人才的好机遇。


2021-5-18点击数/观注度 3017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