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美关系     
揭秘美国对华战略彻底失败的真相

揭秘美国对华战略彻底失败的真相

原创 戎评说策  戎评

核心观点导读

运十和面板产业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毫不讳言,从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这二十年,就技术进步而言,我们制造业发展水平,用差强人意来形容都是褒义词了,不客气的讲就是一塌糊涂。

2003年前后,当国家意识到中国制造业路线存在问题后,火速拨乱反正,国资委的成立使得政府力量能深入一线参与产业调整和升级。打击造不如买的歪风邪气、严格监控技术引进、全力攻克技术高地,并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除了核电设备,十几年来我国通信设备、纺织技术、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家电产业、航天装备、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发电装备等产业链梯度先后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而仅在你我经历过不久的21世纪初,别说影子了,连水花都没有一个。

可以说,中国工业超乎变态的纠错能力,使美国对中国工业和国家实力的判断发生了严重的失误,进而错失了围堵中国的最佳时机,结果自然是其对华战略的彻底失败。

以下文章来源于戎评,作者戎评说策

随着中国工业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强劲,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历时三年的贸易战基本宣告失败。

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没赢过的大规模经济战,这场非传统战争的失利引发了国内外不少人士的思考。其中,最令人疑惑的一点在于,美国为何拖到2018年才决心动手?

要知道,此时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八年,进出口货物总额超过美国五年,并且消费在GDP三驾马车中的结构不断上升。如果美国提前到2010年或者2014年动手,结合当时中国制造业现状以及经济环境,取胜概率至少比2018年高出七成以上!

是什么让美国错失了打压中国的绝佳时机呢?

有些网友试图把原因归咎于,西方舆论圈和学术圈常年唱衰中国的论调,把美国的领导集团忽悠瘸了。

曾经在欧美风靡一时的中国崩溃论作者章家敦。

不可否认,长期浸淫在中国负面新闻充满各大新闻版块的环境中,的确使很多西方人潜移默化的对其产生了轻视,甚至是蔑视心态,但这部分人一定不包括欧美尤其是美国的领导集团。

事实上,美国领导集团对其他国家的了解,远远超过其国民对本国的了解,这当中也包括我们中国人。

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两个普通人无法接触的,即情报机构和智库!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和最有工作效率的智库,前者触须深入全球各地盘根错节,后者则由来自各国各行业资深人士组成,他们往往与前者合作通过情报机构的第一手资料向领导集团提供最准确的战略战术信息。

2017年 ,麦肯锡向白宫提交报告,称到2050年,“一带一路”将贡献80%的世界经济增长,新增30亿中产阶级。

结果第二年共和党的国师班农就造谣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野心的全球地缘扩张计划,随后美国国内也启动了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遏制行动,包括挑动地区矛盾和抹黑债务问题等。

所以,美国的领导集团根本不可能被忽悠到,如果分辨事务的水平如此之低,CIA和布鲁金斯学会这些机构早就该自裁以谢天下了。

作为民主党御用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那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戎评认为有两点:

不止是部分中国人对美国抱有幻想,美国国内有些人对中国也抱有幻想,这种幻想一直到2016年南海大对峙后才彻底抛弃,至于这种幻想是什么想必各位都懂吧?

实在不明白可以参考苏联解体前期和乌克兰两次动荡。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第二种原因,即中国工业强大的纠错能力导致了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重大误判和失败!

熟悉中国工业发展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改革开放后我们在经济上的第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将用于维持国防安全的重工业体系,快速调整为可容纳大量就业岗位和支撑国家经济长期良性循环发展的制造业体系。

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末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制造业生产活动几乎完全停滞,且供应链苛杂,生产工艺落后。

彼时,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却在ICT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将传统制造业带入了电子化的全新时代。

而此时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却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将传统制造业带入了电子化的全新时代。为了在短时间内追平差距,国家提出了三步走的制造业升级路线图:引进先进技术——国产化替代——自主研发升级。

但沉浸在全民急功近利的环境中,不少企业为追求极致的利益再加上西方的忽悠,要么走向了自废武功的死路,要么走向了走火入魔的弯路。

自废武功者如运十。

1980年9月26日上午9点37分,运十从上海机场腾空而起,历时28分钟首飞之战顺利告捷,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独立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

这之后,运十又接连在北京、成都、郑州、广州、合肥等国内各大地区主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密集试飞。

而在1984年的西藏重大自然灾害中,运十又承担起物资快速救援的重任,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机组六次往返双流机场和贡嘎机场,运送救灾物资多达40余吨,就连双流机场负责调度的人员都不禁问副师程不时,你们究竟是在试飞还是值班?

出色的高强度任务表现领运十在全球航空界名声大噪,然而,这架承载中国几代航空人夙愿的飞机却在1986年财政部否决预算后,被彻底雪藏。

事情的原委要从运十首飞成功三年后说起。

1983年,美国商用客机制造商麦道公司主动上门求合作,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麦道82型客机打开中国民航市场,作为交换,麦道公司将把飞机主要核心技术全部转移给中方。但当时,国内有干线客机经验的就只有搞运十的上飞,要跟麦道公司合作就意味着运十必须把平台给让出来。

经过论证,相关部门认为运十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大规模商业化前景,譬如生产工艺落后竞争对手,后期商业运行成本过高,没有市场竞争力。结果就是运十下马,把生产线用于和麦道合作。

1992年,民航局参考汽车合资思路提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装配MD80/90客机;

第二步,与空客公司合作研制AE100,计划在13年后的2005年上市;

第三步,自行研制设计制造180座的窄体客机,在18年后的2010年实现。

在这份看似合理的发展蓝图却存在着两大致命问题:

首先,其他项目被下马后不论是研究平台,还是人才体系,都保存的相对完整,等国力赶上来后,随时能够重新上马。而运十的结局不止是下马,为了赶麦道公司的工期,我们的平台、团队、生产工艺,甚至是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生产线都被彻底消失在错误的发展路线上。

其次,在与麦道公司进行合作时,我们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

麦道找上我们合作前,就由于机身狭窄,舒适度不高;整机较矮,机轮设计对地面压强大;等一系列短板,在民航工业领域一直被波音吊起来打,败迹一览无余。事实上,民航局提出三步走战略的九十年代,全球航空业兼并风潮乍起,像麦道这种市场不断萎缩的公司被吞并是迟早的问题,但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997年,麦道公司因资金问题被波音收购,MD90经波音评估后全面停产。

在该项目上投入数十亿人民币的上飞亏得倾家荡产,为了维持生计,上飞凭借着运十积累的程序技术储备,为隔壁的上汽研发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结果又导致大批员工跳槽到上汽旗下。

到2000年时,由运十项目搭建起来的人才体系和研究平台,也随着麦道的落幕而烟消云散。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国产工业软件身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产工业软件平均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个别领域能达到45%,在欧美工业软件称王称霸的二十世纪末期,这个成绩值得中国工业自动化界感到骄傲。

而欧美企业为打压中国工业软件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放任盗版横行在中国横行,致使一大批本土工业软件厂商倒闭。

走火入魔者如面板产业。

1985年,电子工业部主导彩电国产化工作,斥资300亿人民引进配套电子元件生产线286条,同时建立了七个CRT(大脑袋显示屏)显像管电视企业,全面冲击彩电产业链国产化。

我们成功了吗?

当然!200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彩色电视生产国,国内面板和电视企业纷纷押注CRT技术,到2004年时,中国CRT库存量同比增长近400%,彩电产业链本土化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5%!

但与此同时,欧洲、日本、韩国却在大力研发LCD技术,一种比CRT电视分辨率更好、显示更清晰、更轻薄、生产效率也更高的液晶显示屏。

2005,LCD电视技术成熟。2008年,以中国家电下乡为标志,LCD电视以每年20%以上增幅的规模开始在全球市场上替换CRT彩电。

围绕着新一代显示面板技术,不愿让出市场的国内电视企业只有花高价走韩国、台湾引进零部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中国历时20年耗资近千亿打造的国产彩电供应链,在LCD液晶显示面板的冲击下全军覆没,主导权也再度落入外国企业手中。

运十和面板产业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毫不讳言,从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这二十年,就技术进步而言,我们制造业发展水平,用差强人意来形容都是褒义词了,不客气的讲就是一塌糊涂。

在美国等西方企业的刻意误导下,在国内企业急功近利的氛围下,造不如买的错误观点大行其道,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空间,供应链繁长苛杂、物料浪费严重、人才持续流失、对外技术依赖程度高、管理系统混乱、现代企业管理概念无限趋于为零、单位效率低下、高端产业核心技术极度匮乏...

2003年,美国负责全球工业态势跟踪的学者吉尔博,详细考察中国多省制造业发展状况后,在向政府提交的报告中得出三大结论:

第一、中国大部分的高新技术和工业产品出口,都由外国企业所主导;

第二、中国制造业高度依赖欧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产品设计、关键元件以及生产设备;

第三、中国企业无法有效吸收先进技术并形成本土竞争力,使他们不可能快速成为全球工业的竞争者。

尽管报告没有给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建议,但仅这三点结论就足够让美国领导集团做出判断: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可预见的范围内,至少是五十年时间都没有能力跻身高端制造产业链!

现代社会,工业底蕴决定国家实力,而引发美国打压中国最大的导火索,便是中国不断攀升的工业梯度威胁到了美国市场。

如果中国工业梯度上不去,中美经济处于长期互补的结构,两国就没有矛盾!

美国的判断错了吗?

若以事后诸葛亮的上帝视角去看,我们完全可以批判一番他们没有远见。

但站在21世纪初的环境下,用最客观的眼光去看中国制造业现状,即便是一线人士也不敢说美国的判断错了吧?

别说二十年前,就说十五年前,你敢相信现在一两千块就能买一台彼时价值上万元的液晶电视吗?你敢相信以前七八千一部的诺基亚N97智能机现在几乎人手一台吗?你敢相信以前从武汉到广州12个小时的绿皮车,变成只要三个半小时但票价比机票还便宜的高铁吗?

这还没算上十多年来通货膨胀损失的实际购买力呢!

而且,从外部因素来讲,一方面,战后由于西方对资源及产业链梯度的严格控制,凡是以制造业立国的国家想要步入高收入群体,无一例外都依赖于上层金字塔国向下转移的技术和产业链,日本如此、西欧如此、韩国亦是如此,在2010年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完成产业升级的先例。

另一方面,被美国忽悠瘸,致使工业路线发展错误的国家都很惨,比如非洲超级工业强国被忽悠成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的犯罪份子天堂。

所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判断没有错!只是,包括美国领导集团和我们普通老百姓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工业纠错能力超乎变态的强大。

2003年前后,当国家意识到中国制造业路线存在问题后,火速拨乱反正,国资委的成立使得政府力量能深入一线参与产业调整和升级。打击造不如买的歪风邪气、严格监控技术引进、全力攻克技术高地,并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大亚湾核电站。

比如核电装备,早期中国民用核电技术大多由欧洲引进,即使到自主研发的秦山核电站,因为经验不够丰富,还曾找过日本帮忙审查设计图纸,气得中国曾参加过中国核潜艇反应堆开发的核动力研究院院长孟戈非老先生大斥不重视自力更生,仰人鼻息。

经过2004年的大调整后,中国独立自主的核电技术突飞猛进,2017年2月14日,由东方电气自主设计及制造的核电设备出口欧洲,用于法国电力集团CP1系列核电站的设备更换。

这标志着我国核电产业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因为法国是世界上民用核电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便是法国电力公司的设备和技术。

中国自主的核电装备销售给最早引进技术的公司,无疑是成功的最好佐证!

除了核电设备,十几年来我国通信设备、纺织技术、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家电产业、航天装备、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发电装备等产业链梯度先后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而仅在你我经历过不久的21世纪初,别说影子了,连水花都没有一个。

在中国之前,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个工业路线发展错误的国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规模调整方向并取得成功的先例!

可以说,中国工业超乎变态的纠错能力,使美国对中国工业和国家实力的判断发生了严重的失误,进而错失了围堵中国的最佳时机,结果自然是其对华战略的彻底失败。

如果美国知道十多年后能发展成如今这个样子,2010年工业产值超过他那会就动手了。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来自公众号:戎评(rongping898)


2021-5-25点击数/观注度 394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