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唐孟潇:应该意识到了,我们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
唐孟潇:应该意识到了,我们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唐孟潇2021-08-12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只要国外新冠疫情不结束,各种变种会持续不断的考验着我们各个口岸以及防疫长城,而目前国外新冠疫情的结束遥遥无期,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打持久战的基础则是我们广大无私奉献的防疫工作者以及口岸一线人员。 唐孟潇 | 机场管理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唐孟潇】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爆出9名工作人员新冠病毒确诊以来已经过去了三个星期,南京本地的疫情已经逐步得到了控制,但由南京禄口机场为原点爆发的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还在继续。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8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8例(浙江12例,云南5例,上海4例,四川3例,广东2例,天津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83例(江苏54例,湖北14例,河南7例,湖南5例,云南2例,北京1例)。虽然各地都采取了强而有力的防疫措施,但目前每日新增确诊数还在以上百例的速度增加,想要清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面对疫情的不断反复,大家多少有些沉不住气了,近日在舆论上也引起了一波所谓“新冠清零派”与“病毒共存派”的争论。我这里只是来说说一线防疫人员的一些感受。 常态化防疫要求不能松懈 这一波由南京禄口机场开始的疫情风暴,使得口岸机场的国际航班成为了公众的焦点,无独有偶,8月2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外航服员工也在核酸检测中发现新冠阳性。两个大型国际机场接连爆出工作人员确诊,使得民众对于国际航班的防疫忧心忡忡。 根据公布的流调结果,南京禄口机场感染事件源自7月10日入境的CA910航班(莫斯科至北京,南京为第一入境点),保洁人员在清洁客舱后由于防护洗脱不规范,可能造成个别保洁人员感染,进而在保洁员的人群当中扩散传播。 客观地说,每天有大量的工作人员穿着六件套(防护服、N95口罩、鞋套、面罩、护目镜、手套)在红区工作并出入红区,想要做到红区工作人员(尤其大部分并非专业医护人员)100%无感染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得考虑到红区高危岗位工作人员被感染的情况。而要在偶发感染情况下避免疫情在机场扩散并以机场为源头向外传播,就需要严格执行常态化防疫工作与管理。 机场的常态化防疫工作(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之前)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每日进行体温测量(上下班各一次)、每日员工健康状况“零报告”(有事立即报、无事也报)、对工作场所定时进行消毒、日常佩戴好防护用品、保持人员距离不聚集等。对于一线岗位则增加了固定每个人员的岗位、固定排班(避免换班带来人员交叉)、固定场所。而红区的岗位则在前面的基础上增加定期核酸检测。全国各个机场的常态化防疫工作可能会有细节上的差异(如地方规定等),但大体上都是相似的。 从目前南京禄口机场感染事件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有几个细节值得留意:有保洁人员7月13日就有咳嗽感冒的迹象并自行去医院挂水;该公司保洁人员同时负责国内和国际航班的打扫和清运;机场的其他工作人员由于接触了保洁员或由于接触被污染的工作环境而感染。对标一下前面所述的常态化防疫工作的要求,大家看看南京禄口机场做到了几条? 应对德尔塔变种 国内口岸每天都有境外输入病例,但因为我们采取了严格的口岸防疫措施,很少有大规模社区扩散的情况。可见现有的常态化防疫措施如果不折不扣严格执行的话,足以应付新冠病毒及德尔塔变种。但南京禄口机场的惨痛教训在前,民航局紧急下达了应对德尔塔变种的新的防疫要求。 在南京禄口机场爆发之前,高风险岗位人员按照要求是每周进行一次例行核酸检测,而非高风险岗位及不涉及红区的工作人员,并未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而今民航局对于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已经全面升级,高风险人员要每隔一天进行核酸检测、相关人员则是每周执行两次核酸检测。据我了解,在近期的实际执行中则是更为严格:凡是与旅客会有接触的岗位,均需要进行每周两次核酸检测且每次间隔两天以上。 除了大幅增加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频次之外,民航局还要求了“四指定”、“四固定”以及“两集中”。必须承认民航局的最新要求给有国际航班入境的机场增加了不少压力。对国际客运及货运保障人员所要求的“四指定”、“四固定”还算好办,日常工作中基本已经如此执行了,但“两集中”所要求的“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想要落实就有些困难。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就说过这么一段: 对某些特别高风险人员,其实在比较早时候,我们就考虑过采取相应措施。对口岸接触进口货品、入境人员、境外航空器以及其他国际间往来交通工具的人员,采取完全封闭管理方式。即在一定工作时间内这些人员不能回家,要等到轮班并且隔离14天后才能回家休息。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斟酌,我们疾控部门最终没有提这样的建议。 如果我们要求全国这么多海陆空口岸工作人员,还有机组人员、地勤服务人员,都集中住宿,这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的工作人员数量来实现人员轮替。这会大大增加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也对口岸工作人员及家庭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冯子健先生所说的当初考虑完全封闭管理措施,在民航局最新要求的“两集中”有所体现。要求相关工作区域集中这一条好办,国际航班的运作本来就在一个独立区域内进行,与国内航班无交叉——毕竟南京禄口机场也不敢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班混流运作,只是保洁人员交叉使用。 但“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这一条实现起来就有相当的难度了。毕竟工作人员要么各自有家、要么自己租房住,或者公司安排的宿舍。但哪怕公司安排的宿舍更多也只是公司给租的房或者一部分是集体宿舍、青年公寓这种,较难满足防疫所要求的封闭管理。 就我所知,全国各口岸及相关单位只有极少数实行了集中住宿的全封闭式管理,这还得益于这些单位需要闭环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如若保洁员工之类人力密集型岗位也执行集中住宿防疫封闭管理的要求,那除了需要大量增加人员以供轮替之外,还需要保障足够数量的、高度集中的、满足防疫要求的住宿条件。 就我了解,国内部分已经执行封闭管理的单位,其高风险岗位是执行14+7+7的轮班,也即14天红区工作+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管理。这是少数有条件执行的单位才能如此安排,需要单位及高危岗位人员各方面付出不小的代价。而今既然民航局要求做到“相关人员集中住宿”,那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得服从国家防疫大局。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近日撰文《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在文中他指出“只要我们在“外防输入”方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决“御病毒于国门之外”,就一定能够将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对此我个人非常赞同,但任何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基层、考虑可行性以及长期性,而不是只发一个文件提出要求就结束了。 面对防疫持久战,我们需要什么 从去年1月疫情开始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又7个月。过去的19个月,中国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面对新冠疫情,中国有能力对新冠疫情进行清零。然而在早已全球化的现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肆虐的新冠大流行不断考验着中国的防疫工作。从2020年3月开始出现境外输入性病例,到现在依然不断有境外输入性病例增加。得益于中国各个海陆空口岸的严防死守,境外输入性病例并没有造成国内疫情大反弹,少数几次境外输入性疫情也大部分是由冷链、货运所导致的物传人,并且在初次遭遇了之后及时调整防疫策略堵上了漏洞。 然而今年4月开始,德尔塔变种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大流行以来,中国也不断遭受着德尔塔变种的考验。虽然德尔塔变种的传播力相较此前面对的新冠病毒强了很多,但在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之下,在千千万万一线防疫人员的努力之下是可以扑灭的,6月广州面对德尔塔变种的疫情时就以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要国外新冠疫情不结束,各种变种会持续不断地考验着我们各个口岸以及防疫长城,而目前国外新冠疫情的结束遥遥无期,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打持久战的基础则是我们广大无私奉献的防疫工作者以及口岸一线人员。 高危岗位长时间的防疫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倦怠以及随之而来的松懈——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以浦东机场确诊的工作人员为例,他是在红区解开了防护服使自己暴露在高危环境之下进而导致感染。7月的浦东机场机坪地面温度可以高达五六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六件套穿戴整齐后的滋味我想大家可以想象下,不出5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完成工作后拖下橡胶手套时手指已经被汗水泡的发皱。这不是一天两天,这是日复一日持续了整整一年半。 我相信那位被感染的员工知道各项防疫要求与规定,也知道他正在红区内不能拖下防护服,我也认为他在红区解开防护服的行为,是对自己以及整个防疫工作的不负责并且极为错误的行为,但我对他解开防护服透透气的想法是可以理解并共情的。别说在烈日下了,在有空调供冷的楼内把六件套穿戴整齐进行工作也是极为辛苦的。 除了防护用品带来的负担之外,面对病毒的威胁在红区内工作,也给一线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越来越狡猾的变种、越来越强的传播力,稍有不慎就会中招。以国内某次职业暴露感染新冠病毒为例,带手机离开红区时对手机消毒不彻底,刚离开就接了个电话从而发生了接触进而导致感染。长时间的工作更是将人透支干净,还有人员连续三个月在岗位上工作。持续的压力以及人员不足使得一线高度疲惫,稍有松懈就会出现纰漏。 不仅仅是红区中进行工作的人员,社区基层人员也同样辛苦。当疫情爆发需要进行社区排查时,往往是一声令下哪怕是深夜也立即从床上起来投入排查工作。社区工作者有紧急任务了,收到下发的紧急排查名单,照着地址寻找辖区内对应的人上门排查并协助进行核酸检测,有时遇到不配合的人还会面临各种辱骂。用社区基层人员的话说: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你看到机场、地铁、公交都照常运行,那说明那天晚上无数人的辛劳没有白费。 对于一线人员的辛苦,民航局也颇为关心,要求做好夏季一线作业人员的关怀工作并尽量配置能改善人员舒适度的装备,优化作业时间以避开高温时段等。对于民航局的关心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但要打好疫情防控的持久战的话,更需要的是充足的人力和资源。单靠一线人员透支自己是无法长期持续下去的,需要的是国家进行统一部署、提供充足的资源给予政策倾斜,使得广大一线人员以及基层单位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这场漫长的新冠疫情防控持久战之中。 |
|||
2021-8-12 3057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