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类型探析

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类型探析

原创 泛华观点 泛华集团

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完成后,乡村振兴成为了重中之重。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对拉动内需、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双重战略机遇下,如何积极探索EOD导向的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径。在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的基础上,实现“青山绿色变金山银山”,并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乡村新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而县域经济作为城乡融合的切入点,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处,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的纽带,促进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依托,也是农民问题集中区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基于此,如何以县域为单元推动乡村振兴就成为主战场。然而,中国2850多个县涵盖着城镇与乡村,历史发展、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其发展模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分类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泛华总结了以下10大主要类型:

01

城市卫星城型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远程办公和无人生产的发展,产业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物理空间限制,产业生产不依赖在某特定空间的集聚,而将逐步趋向“去中心化”趋势。原本大城市部分核心功能区的高端商务、科技研发也将向城市周边环境友好的乡村外溢。未来在城市周边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打造产业总部小镇、科技研发或商务小镇的集聚区成为了可能。大都市或将发生“有机疏散”,裂变出一个个特定功能的城市卫星城。大城市周边型的县城可以积极抓住这种发展趋势,积极的谋划打造大城市的卫星城模式,和大城市错位发展,积极承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产业溢出,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并和周边的乡村的生态环境、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构建大城市卫星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联动发展体系。

02

环城休闲游憩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对闲暇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其周边也逐渐形成了环城游憩带,旅游和休闲渐渐成为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一些环大城市的县市可以积极依托其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环城市主动构建环城市乡村旅游圈,布局绿色休闲、商务活动、观光农业、休闲游憩、游憩区、主题乐园等综合服务。通过泛旅游产业集群带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休闲城-特色镇-美丽村的城镇结构体系。

03

农业产业化驱动型

在一些远离大城市,但是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一是通过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为农业产业规模化奠定基础。二是探索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三产创新发展带动一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推动二产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三是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重塑“产品卖全球、结算在当地”的结算经济模式,推动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四是打通以县域经济为示范的乡村振兴四层结构体系,国家级示范项目、智能化园区经济、三产融合示范区、标准化种植基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县域园区建设发展、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带动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形成田园型的城镇形态, 真正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04

特色农产品撬动型

县域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根据地,一些盛产蔬菜、草莓、荔枝、牧业、渔业的县域,如何把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打造成网红品牌,以品牌农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是紧跟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消费观念特点,采用更加贴近生活、更时尚的多种形式对产品进行曝光和推广。形式多样有趣、不局限于传统的推广营销方式,创新的推广方式更受现代人的喜爱,如小视频、直播等。二是积极促进科技研发,加快新品种选育攻关和推广力度,积极推广机械化技术应用模式,加大对贮藏、保鲜等技术的研究;三是在推广现代的产业组织模式,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促进基地生产、管理、经营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通过特色农业基地+农业休闲旅游方式+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形成休闲农业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田园型城镇化形态。

05

大田实验示范带动型

在一些气候资源独特的县域,通过EOD模式对碎片的土地进行整理,形成大田试验区,重点开展各种农作物超高产形成要素及实现途径、栽培机理与模式、水肥精准调控、栽培等关键技术研究,以核心试验区和示范基地为载体,集成构建农业持续增产技术体系,辐射、提供品种试验研究、示范、生产服务等专业的服务。带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在围绕大田实验区的外缘圈层,可以构建产学研基地、新农人才培养基地,打造集农业技术展示、设施农业基地、休闲娱乐一体化基地,并和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农业科技型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06

资源依附型模式

在一些具有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或特色资源丰富的县域,可以积极地发展生态旅游、文旅产业,并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农村休闲与体验旅游,适当拓展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项目。结合各地的实际,还可以发展非遗活化、创意旅游、古镇旅游、森林康养、温泉度假、研学教育、商业配套等多元业态,形成宜游、宜业、宜居充满各种特色小镇,带动周边的农民致富。对当地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特色镇+美丽村”之路,带动全域的发展。

07

特色产业型

起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曾一度成为了一段时间大家学习的榜样。除了一些农业小镇、文旅小镇外,更多的是一些特色产业主导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是一个产业或者一个企业带动相关联产业集聚发展,进而带动周边的乡村建设,形成独特的小镇。如:宠物小镇、皮革时尚小镇、红木家具小镇、陶瓷小镇等,还有这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小镇,也成了为乡村振兴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在一些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县域,应该积极推动绿色转型、数字转型外,也可以积极借鉴浙江的特色小镇模式,把县域的产业元素、文化资源及其它相关资源融合提炼,打造独具特色的特色城镇模式。

08

交通枢纽型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网络的日渐发达,乡村与城市之间实现了很好地连通,在地理交通位置较好的县域可以打造商贸小镇、物流园区或特色商业小镇。如:商贸小镇可以形成集农产品交易、展览、物流配运于一体的综合商贸小镇。可发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用,运用城镇化建设资金扶持、PPP及产业基金等政策,重点打造一批布局优化、功能完善、业态完备的乡镇商贸中心,培育“商贸小镇”,并积极引导和培训周边乡村的群众学习电商运营,带动农民不离乡土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线上线下的“商贸小镇+电子商务村”的城镇结构体系。

09

民族风情特色型

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1亿以上的人口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方式居住在广袤的土地上,尤其是广阔的西部,更是民族聚居区。乡村振兴,在民族地区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民族地区独有的人文景观、文化习俗、旅游演艺、生活场景,特色的民族文化工艺品,打造民族风情小镇。按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一村一风格的方式,催生一批美丽小镇和乡村,吸引各地游客深度休闲旅游,带动民族地区的群众致富。

10

边境自贸小镇型

在我国一些边境地区的县域可以充分发挥发挥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优势,并结合当前数字经济的特点,打造线上线下的跨境产品集散基地或跨境电商自贸小镇,推进商品集散直播分销中心、直播电商快件分拨中心。积极参与国家产能合作、探索创新参与世界经济合作方式。大力发展“网红经济”,打造电商直播产业园、创客孵化基地等相关产业园区,成为集聚网红人才、整合电商资源的重要载体。促进电商产业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以重点产业为方向,布局打造电商销售基地、商品电商出口基地、电商生产销售基地、电商集散基地。并和当地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多国文化元素融合的特色小城或小镇。


2021-9-8点击数/观注度 3419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