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殖民     
为什么非洲盛产“精神法国人”?

为什么非洲盛产“精神法国人”?

原创 奥特快 远川出海研究

导读:非洲的不独立是全方位的,其中最要命的有三点:它的货币不独立,军事不独立,市场也不独立。

2018年世界杯总决赛,法国国家队夺冠后,许多非洲人也穿着代表法国国旗色的衣服在酒吧里豪饮狂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夺冠了。

为什么法国人夺冠非洲人这么高兴?这其实折射了当代法国对非洲几乎无孔不入的控制。那这种控制是如何形成的?对我国又意味着什么呢?

01

首先明确一下,这期提到的非洲,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指西非和北非。

17、18世纪,法国在北美和亚洲的殖民地被其他殖民帝国瓜分地七零八落,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少有人问津的非洲。1830年,法国以外交冲突为由,入侵了当时隶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此后逐渐向北非、西非进发,不断扩大自己在非洲大陆的统治势力。

1895年,堪称巨无霸殖民地的"法属西非"诞生了,包括阿尔及利亚在内的十五个国家,就这样成为了法国的长期殖民地。到二战前,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数量上升到了21块,全部殖民地总面积约为1039万平方公里,占到非洲总面积的37%,以及总人口的24.5%。

这里要补充个课外小知识,同样是殖民,但不同国家的殖民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给被殖民地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和英国任用当地代理人实行相对宽松的间接统治不同,法国的殖民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控制,也就是直接统治。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政治上,他们会给每个殖民地委派一位总督管理当地事务,每个地区的总督都拥有着极大的权力,而总督又统一受法国政府的管理,甚至在公职人员的任命上,也基本以法国人为先,非洲当地人只能从事一些底层的工作。

在经济上,法国更是对各殖民地要种植什么管控的一清二楚,比如科特迪瓦以可可种植业为主,向法国及欧洲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可可,粮食却必须依赖进口,这种依赖性使得各个殖民地不得不借助法国力量发展经济,也造成了非洲殖民地各区域的经济成分较为单一。

文化上更是将“法式同化”贯彻到底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语。1883年法国政府在阿尔及利亚建立了纯法语的基础教育系统,并且力求清除阿拉伯文化。比如这个阿尔及利亚出版的阿拉伯语教学手册上,也专门写了“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图像教育及直接教育法”。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非洲国家也纷纷独立。但法国对非洲的渗透与控制仍然无孔不入。

戴高乐时代,尽管非洲各国纷纷独立,但法国与这些国家的来往却不是通过外交部来进行的,而是戴高乐成立的专门负责制定非洲政策的“非洲事务部”,以及专门执行对非政策的合作部。也就是说,在法国心里,非洲是内政问题,既然是内政,自然就不该归外交部管了。

“非洲事务部”位于总统府,通过不透明的私人网络和非洲各国的精英权贵交往,许多政策和指令都是通过密使、亲信等非正规渠道“传小话”完成的。这张网充斥着私人之间频繁和密集的利益交换,一直持续到2010年代,这种“法非特殊关系”在全球找不到第二例。科特迪瓦的前总统费利克斯·乌弗埃,还因此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做“Françafrique“,被人神翻译成”法非共荣“。

之后,虽然历届法国总统都试图让法非关系正常化,但一方面,非洲的矿产资源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二,拥有超过全球储备半数以上的黄金、铂、钻石等,石油则占到了全球的12%,因此是法国重要的资源产地。

以阿尔及利亚为例,它是法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和商品出口目的地,在2019年阿尔及利亚主要出口中,法国占了近12.8%,而2019年阿尔及利亚的进口来源国中,法国也占了将近12.7%。

另一方面,毕竟联合国投票时还需要非洲法语国家支持,所以法国最终还是舍不得非洲这块肥肉。

因此,时至今日,法国依旧留下了许多爹味十足的殖民遗产。非洲的不独立是全方位的,其中最要命的有三点:它的货币不独立,军事不独立,市场也不独立。

02

先来看第一点,货币不独立。法国自己都不用法郎很多年了,但是许多非洲国家还在使用非洲法郎。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体制瓦解以后,法国为了维护它自己的经济利益,在15个非洲国家设立了非洲法郎区,现在还有14个国家在使用非洲法郎。其中,8个国家使用西非法郎,6个国家使用中非法郎。

非洲法郎与法国法郎挂钩,如果这些非洲法郎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他们用非洲法郎就可以兑换成法国法郎,直接在国际市场上使用,同样,如果其他国家收到非洲法郎,也可以通过法国兑换成法国法郎。欧元诞生后,这套机制仍然延续,只不过从非洲法郎兑法国法郎变成了非洲法郎兑欧元。

法国为了维持非洲法郎正常运转,定下了许多爹味极其浓厚的规定。

最开始,连非洲法郎的发钞行都是法兰西银行。每年发多少非洲法郎,兑多少法国法郎都由法国说的算,而且还得把自己超过一半的外汇储备放到法国国库。现在,发钞行改成了非洲央行,貌似文明许多了,但是实际上非洲央行的决策机关和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员也都是法国人。

这还不够,法国依然担心非洲人管理不好自己的货币,经常派财政部的人来非洲指导业务工作,规定非洲央行在制定政策之前必须和法国商量,还每年都要组织两大法郎区国家的财政部长开两次会,教他们怎么制定金融政策。

有朋友可能会问,货币主权都没有,难道非洲国家没有意见?其实还真有,比如马里这个国家,曾经就为了拿回自己的货币主权在1962年退出过非洲法郎区,但后来因为没什么货币管理经验,经济又发展的不好,在1984年又灰溜溜地跑回来重新加入了非洲法郎区。

确实,非洲法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这些非洲国家的币值稳定,也便利了相互间贸易结算。但这种绑定也使这些非洲国家货币往往被高估,出口竞争力比较差,目前,除了科特迪瓦,联盟成员国均属于贸易赤字状态。

再看第二点,军事不独立。

现在非洲大陆上还有16个国家和法国签订了军事合作协议,其中的8个还和法国达成了防务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法国可以在这些国家随便驻军。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法国一共对法语非洲国家搞了25次军事干预,甚至超过整个冷战时期的总和。

法国出兵非洲的由头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是为了撤侨,有时候是为了反恐,还有的时候是出于扶持亲法政权或者弘扬人道主义的考量。总之,可以说,在法国人的宣传中,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非洲好”。

但是,在前几期我们讲卢旺达时,提到过1994年胡图族针对图西族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美国律师事务所Muse对此做过调查,指出法国曾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但在明知道大屠杀将要爆发之时无动于衷,完全不出手阻止,甚至还向胡图族提供了军事和政治支持。

第三点,市场不独立。由于历史原因,非洲法语国家的银行、保险、矿产、能源、电信,都被法国巨头控制。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进程之后,供水、电力、农产品也陆续落入法国企业之手。

举几个例子:法国能源巨头阿海珐控制了尼日尔70%的铀矿出口,而铀矿为法国提供了80%以上的电力;保险业被安盛、安盟和安联垄断,在非洲法郎国家,法国巴黎银行、法兴银行、里昂信贷三家法国银行占到银行业营业额的70%。

而且,这些企业在非洲非常赚钱,法国对非贸易额常年出超,对于贝宁这样一个法语小国,法国的年度贸易顺差甚至可以达到2亿欧元。

除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以外,法国的文化也深深影响着非洲。目前全球有2.2亿人说法语,其中1亿人生活在非洲。在之前我们说的几内亚,法语就是官方语言。

在科特迪瓦,教科书是法国人写的,当地学校从来不系统性教本地语言,本国精英都是精神法国人,法国也是大部分法语非洲学生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考上法国的大学几乎意味着完成了阶级跨越。科特迪瓦知识分子甚至可以在国内公开说法语更加高级,只有用法语才可以传递“文明观点”,而说自己的本地语言“只会让人想起过去那些耻辱“,让人唏嘘。

如果说,全世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追英美剧的话,那么非洲法语区国家的人基本上都在追法剧,10个人里就有9个知道法国电视五台,甚至有80%的国民每周都看。

在美版知乎Quora上随便搜一搜,“非洲法语国家对法国什么看法?”,就可以看到大批年轻人热情洋溢地夸赞法国。比如这个叫Marie的刚果女孩,虽然她不喜欢非洲法郎,但是她尊敬法国和法国人。

尽管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法国经济疲软,GDP增速都围绕0%上下波动好几年了,Marie还是觉得法国从文化上、历史上、政治上、经济上等等方面都是欧洲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还在文末推荐大家都去法国玩。

其他的包括世界杯上法国队大量的非洲裔球员,阿尔及利亚法式风格的“非洲圣母院”,甚至饮食方面——阿尔及利亚4000多万人口,每天要吃掉7000万根法棍。

总而言之,法国的新殖民主义浸润进了非洲社会的方方面面,360度,无死角。

03

早在2013年,我国就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如今又取代美国成为了非洲第一大直接投资国,大量中国企业也在非洲市场做得有声有色。

比如席卷整个非洲的传音手机,比如把工厂搬到埃塞俄比亚首都解决了当地千百人就业的鞋服企业华坚集团,比如在非洲各地铺基站的中兴华为,比如由中国企业控股的让坦桑尼亚人看上更便宜有线电视的Startimes。

但是,也正是随着我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扩大,法国逐渐坐不住了。去年10月,马克龙攻击中国“在非洲投资不守规则”,号称要在今年五月召开一个峰会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廉洁”的非洲投资框架;而在今年五月法国发起的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上,马克龙又主张给非洲提供疫苗、资金上的援助,强化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这其实给中国企业与资本出海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就是之前我们在谈出海时,往往对本地化很关心,可“本地化”这个词背后强调的是“本地”,也就是所在国。但其实,在出海到很多亚非拉国家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本地”,还有那些历史上曾经对这些地区施加过巨大影响的第三国。

换言之,随着出海进程的深化,我们必然会进入一些老牌强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比如非洲的法语区、英语区,中亚的俄语区,乃至拉美的西语区和美国势力范围。要在这些地方取得成功,不仅要了解本地情况,还要理解那些隐没在幕后的力量,这意味着更深入更扎实的区域国别研究,乃至需要大量横跨历史、经济、社会学、人类学、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的努力。

毕竟,世界性的强国需要世界性的知识,在这一方面,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 / 李芷清、刘逸敏

参考文献:

[1] 21st Century Françafrique in Côte d’Ivoire: A Study on Modern French Neocolonialism. Grace McGowan. Political Science.

[2] 《试析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地位》.李旦.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9年第3期.

[3] 《法国对非军事政策演变对中法 非和平安全合作的启示》.智宇琛.中非合作研究.

[4] 《西非法郎变迁与区域新货币ECO展望》.赵 萱 王泓杰.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

[5] 《从戴高乐到马克龙: 法国的非洲政策变化轨迹与内在逻辑》.彭姝祎.西亚非洲2019年第2期.


2021-10-11点击数/观注度 18854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