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打破历史周期律?
温伯陵 云阿云智库•数字科技
导读:明朝用30年的时间,做了汉朝100年的事业。之所以如此,鱼鳞黄册里的数据起到关键性作用。其实说到底,国家强大的根本逻辑就是,让政府和人、物直接发生关系,保证政府的强大组织力,以及对人和物资的动员能力。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伯陵说:
让人发挥人的作用,
让技术发挥技术的作用,
而不是用人力替代技术。
1
公元1381年(洪武14年),大明政府经过14年的铺垫准备,开始在户帖制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直接管理的黄册。
所谓黄册,其实就是人口普查名单,上面要登记大明人口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田地和房产,不管是什么人身在何处,都要被登记上去,做为大明的常住人口。
黄册共有4份,户部、布政使司、府、县各存一份,做为政府治理地方、兴修水利、救灾抚恤、动员人口的数据基础。
论详细程度,大明黄册远超历代。
由于准备充分,大明黄册的修订工作进展很快,到了1387年(洪武20年)的时候,大明政府派官员到州县丈量田亩,搞清楚田主姓名和田地尺寸,然后登记造册。
因为册子里的田地“状如鱼鳞”,也叫鱼鳞册。
登记人口的黄册,和登记田地的鱼鳞册合起来,就是明朝著名的鱼鳞黄册。
根据鱼鳞黄册的记录,大明有1065万户、6054万人口、耕地面积880.46万顷,每年能收夏麦469万石、秋米2472万石。
有人就有劳动力,有田就有财政税收,国家政府掌握的数据越详细,国家的组织力便越强、遇到危机的动员力也越强、国家治理也越稳定。
在这样的基础上,洪武年间才能派出大军南征北战,收复失陷百余年的故土山河,即便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把北方打的赤地千里,登基之后还能用朱元璋留下来的人口田地数据,迅速恢复国力,然后派出郑和下西洋宣示国威。
而在国家动作不断的同时,大明的百姓却负担不重,只要勤劳肯干,基本能保证衣食无忧。
大明初年能“治隆唐宋”号称盛世,根本原因就在于,鱼鳞黄册演化出来的枯燥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组织力和动员力。
这才是大明国运蒸蒸日上的根本。
明朝初年是积极作为,汉朝初年是无为而治。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不久,便下令全国士兵回家务农,并且按照功劳大小,赏赐面积不等的土地和宅基地。
那些流亡山林的人,汉朝政府也号召他们回家,恢复以前的田地房产。
而在国家层面,刘邦和功臣们也不愿折腾,只保留最简单的政府规模,能维持日常运作就行。
总而言之,国家和人民一切从简。
汉朝政府的“无为而治”政策,虽然培养起庞大的自耕农阶层,但由于战争破坏严重,以及政府不积极作为,导致汉朝的组织力和动员力,远远不如之前的秦国,更不如之后的大明。
这样的结果就是,汉朝内部有诸侯王虎视眈眈,外有匈奴骑兵南下劫掠,战火甚至烧到长安不远处的甘泉宫。
外敌入侵到皇帝身边了,你说严重不严重。
直到汉武帝登基执政以后,才彻底扭转“无为而治”的局面,用反垄断、削藩等一系列手段,强化汉朝政府的组织力和动员力。
然后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的北伐匈奴,驱逐外敌,建立不世之功业,还百姓太平江山。
可以说,明朝用30年的时间,做了汉朝100年的事业。之所以如此,鱼鳞黄册里的数据起到关键性作用。
其实说到底,国家强大的根本逻辑就是,让政府和人、物直接发生关系,保证政府的强大组织力,以及对人和物资的动员能力。
这也是我们之前说过无数次的,政府砍掉臃肿的中间层,构建政府—人民的二元化管理结构。
2
我们聊过很多中国古代史,其实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古代王朝总是猛烈崛起,然后不可避免的衰落。
原因在哪里?
开国初期政府的强大组织力,以及对人和物资的动员能力,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很难长久的保持下去。
比如明朝经过洪武、永乐的盛世以后,由于国家承平日久,负责维持组织和动员的官员,不可避免的出现懈怠,懒政、恶政比比皆是。
到了明朝中期,嘉靖皇帝需要内阁大学士严嵩遮风挡雨,一是稳定朝政协调官员,二是做为皇帝权威的延伸去治理地方。
结果呢,严嵩仗着嘉靖皇帝的宠幸,组建起以自己为中心的利益集团——严党,不仅欺上瞒下,还派出爪牙祸乱地方。
明明收到300万两白银的税款,严党能私吞200万两,只给嘉靖皇帝送去区区100万两,嘉靖皇帝大怒:“朕的钱!”
利益集团私吞的钱,比上缴国家的都多,指望他们来维持国力,可能吗?
政府如此,军队也差不多。
原本朱元璋定下的军制是卫所屯田,也就是把军户编到卫和所里,平时种田养活自己,战时抄起武器为国征战。
具体方法么,长城附近的卫所三分守城、七分耕种,内地卫所是二分守城、八分耕种,每年收获的粮食12石归自己,剩下的交给卫所做军粮。
朱元璋傲娇的说,我养百万兵,不费民间一粒粟。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战士的田地基本被军官、豪绅霸占,战士没有田地,便没有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为了一口饭吃,慢慢变成军官和豪绅的农奴。
到了明末更严重,战士做农奴都活不下去,很多人跑到街上卖军装兵器,活的和乞丐一样。
曾经征战四方的大明军队,就这样崩坏了。
所以国家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强,国家便强盛,组织力和动员力差,国家必然向崩溃的深渊滑落。
而国和家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国才有家,没有强盛的国,哪有幸福的家呢。
那国家的组织和动员力,为什么会衰落呢?
原因有很多种,但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太依赖人力。
不论国家的组织力如何强大、对人力物力的动员力如何高效,维护这种力量的终究是人。
但人是感情动物,有自己的七情六欲,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必然懈怠,想着工作几十年,还不能享受享受么,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于是他们会在工作之余为自己谋利。
明朝进士有免税特权,一旦金榜题名,便有人为了减免赋税,把自己家的户口和田地,挂在新科进士的名下。虽然每年要向进士相公交些钱,但比起繁重的赋税,还要少得多。
进士有收入,农民少交税,看起来是互惠互利,其实是薅国家的羊毛,导致国家直接掌握的人口和土地减少,征收的赋税和动员的兵力也直线下滑。
这就是臃肿的中间层。
而且臃肿的中间层,还在不断扩张。
中国是人情社会,经常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进士做官之后,必然把故乡亲戚带出来发展,日积月累,那得带出来多少人。
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不仅把单位门口的保安换成老乡,恨不得让老家的土狗都弄来做警犬,吃一份公粮。
这些人在发达的时候,同样在损害国家的力量。
虽然有海瑞等一心为公的人,但个人力量和败坏的系统相比,根本掀不起一点水花,更不可能改变系统衰败的进程。
而且人心如水,某人今天可能正义凛然,明天遇到生命危险很可能做违心事,把国家兴亡寄托在个人道德上面,本身就是靠不住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历代王朝走不出三百年的周期律,最大原因是组织和动员力的衰落,其核心因素便是太依赖人力。
3
说了那么多古代的教训,还是要回到现在来。
近代中国能走出百年黑暗成立新中国,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国家能把土地、财政、粮食、军队都组织起来,也能把人口和物资动员起来。
和历代盛世王朝一样,组织力和动员力,才是革命成功乃至新中国崛起的根源。
革命年代的动员力有多细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淮海战役前夕,总前委预计要准备20万人的伤亡,根据现有兵力推算,需要动员11万人参军,其他的后勤保障人员还不算在里面。
为了完成任务,华东局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兵员补充计划》,并且给各解放区基层政府部署任务,要求必须完成。
以沂蒙解放区为例,他们接到命令以后,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三步走”的动员计划。
首先是讲道理。
当时沂蒙解放区已经有厌战情绪,抱怨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要是国军回来怎么办等等。
于是干部们走门入户,挨家挨户和乡亲们讲道理,把当前的战争形势说给他们听:“我军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敌军,再有一年就能彻底打倒国民党了。”
他们还给乡亲提出作战口号:“打到江南,活捉蒋介石。”并且保证,我们一定能胜利,请务必相信我们。
讲完道理,接下来就是阶级教育。
干部告诉乡亲们,解放战争之所以是人民战争,目的便是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你们打仗不是为了别人,正是为了自己啊。
干部们还召开诉苦大会,并且让农民张虎上台诉苦。
张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敌军进攻的时候,地主还乡团把自己的女儿给绑架了,战斗结束后,花了120万(旧币)才赎回来。如果解放战争不能胜利,农民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张虎话没说完,底下的群众便感同身受,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年纪大的也决定贡献粮食,支援前线的战争需要。
最后是勇气教育,给群众加油鼓劲。
干部们到乡亲家里聊天,问他们“日本鬼子是打出去的还是怕出去的,地主是斗倒的还是怕倒的”,乡亲们当然知道,日本鬼子是打出去的,地主也是斗倒的。
那现在去参加淮海战役,怕有用吗?
既然没用,那就不要怕,勇敢参军击败敌军才能推翻旧社会,人民群众才有好日子过。
经过干部的努力工作,沂蒙解放区动员9033人参军,编入主力部队的就有3768人,远超动员任务规定的人数。
正是这么细致的动员,各解放区的兵员以及数百万民工,才汇聚到淮海战役前线,有了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到了解放后的和平建设年代,国家被整体组织起来,动员力度达到极致。
军队是党支部建在连上,在抗美援朝战场和抗震救灾期间,总部的命令通过各级组织,可以传达给每个战士。
村里有生产队,粮食产量和物资流动数量,国家层面可以直接掌握。
甚至在每个村口,都有两个大喇叭,播放每日新闻和国家的号召,让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软硬两手抓,组织力和动员力特别强大。也只有这么强大的力量,新中国才能再造山河。
我们回顾历史,首先要承认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但是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想明白一个问题:
从革命年代到现在,组织和动员方式,依然和古代一样,依赖于人力完成。
按照历史经验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终究是会懈怠的。
可能到未来的某个时候,军队和政府的组织依然强大,但通过懈怠的人力沟通,政府和人、物资的联系是否紧密,谁都说不好。
一旦联系不够紧密,那就说明国家的动员力度下降,走出历史周期律的路上要遇到挫折。
4
如果国家要保持强大的组织和动员力,走出三百年周期律,那就要想办法消除人类感情因素的干扰,让国家、人、物直接联系在一起。
但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个人情感充沛,让有血有肉的人做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显然做不到。
那能不能把需要人力沟通的环节,让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来做,而机器人由大数据和系统控制,人只要维护系统?
这样一来,在国家政务层面,人和人便减少了感情直接交流,而是由系统和大数据做媒介,完全按照规矩办事。
比如国家用系统和大数据,精准掌握每个地区的田地耕种情况,每亩田地的产量是多少,这样就能清楚国家的粮食产量。
比如水利部门用系统和大数据,时刻监控河流的运行情况,哪里有水灾隐患或者干旱前兆,都能提前做好准备。
而不必担心派去巡查的人,由于身体心理懈怠,给公共财产造成损失。
比如把个人和企业都纳入大数据的范围,谁可以免税、谁必须交税、应该交多少都有依据,而不必担心有人钻法律漏洞偷税漏税,损害国家的组织和动员力。
以前我觉得,这是科幻小说的内容,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出现呢,简直是天方夜谭。
直到最近和人交流才知道,这种想象其实是可能的,而且已经初步实现了。不过具体流程有些复杂,我也是研究很久,才了解一些皮毛。
我和大家简单汇报一下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百度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之一,起步特别早,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
最近几年,百度的研发重点是AI技术,并且开源了百度自有知识产权的AI操作系统——飞桨深度学习框架。
AI技术大家都知道,我重点说说什么是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指的是不需要人去设定计算机的学习特征,而是只告诉计算机具体的任务,让计算机用数据和算法,自己去完成任务。
那么经过无数次的试错调整,计算机就会通过算法,自己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任务,计算机便和熟练工似的迅速完成。
而且计算机积累的经验越多,数据库就越丰富,算法就更历害,人类便能解放双手,去做自己需要做的事。
唯一的工作就是整理数据库,以及修改算法。
计算机学习处理事情,就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处理事情的过程,它还需要一个运行系统,那就是深度学习框架。
深度学习框架就相当于操作系统,类似于PC端的Windows、移动端的安卓和鸿蒙系统一样。
比尔·盖茨的Windows系统,对互联网产业有多大的意义,深度学习框架对AI产业就有多大的意义。
鸿蒙系统对移动端时代的中国多重要,深度学习框架对AI时代的中国,就有多重要。
可以说百度的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已经走在历史的进程上。
我们都知道,“百度”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下。现在百度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飞桨”,名字也非常有诗意,出自宋朝朱熹的“闻说双飞桨,翩然下广津。”
明明是一家科技公司,偏要用宋词起名,百度还是蛮有古典情怀的。
名字好归名字好,“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飞桨和Tensorflow、PyToech分别是全世界最主流的三大框架。
飞桨来自百度,Tensorflow来自谷歌,PyToech来自脸书。
开始我还不信,百度都和谷歌、脸书走到一起了?
后来仔细了解才知道,腾讯和阿里没有深耕AI技术,百度的AI技术和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就是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也是世界顶尖的。
而且“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是开源的,还推出了EasyDL等低门槛工具和平台,只要你稍微懂一丢丢的技术,就能到飞桨平台开发AI模型,用来做自己的事。
完全是傻瓜操作。
截至目前,已经有370万开发者,在飞桨平台创建42.5万个模型,服务了金融、交通、物流等数十个行业的14万家企业。
其中最年轻的开发者,只有6、7岁......连刚识字的小朋友都能用,我不信成年人操作不了?
说了半天,都不如现场去看看。
12月12日,WAVE SUMMIT 2021+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将在上海宝武钢铁会博中心举办,这场AI盛会,政产学研真的想干点实事的,一定要去现场看看。
另外说回来,AI技术和飞桨平台,到底对国家政务有什么用处呢?
AI可以解决交通困局。
高铁线路上经常出现一些网挂异物,这些东西看起来人畜无害,可一旦和高速运行的高铁接触到,就要出问题,轻则影响高铁运行导致晚点,重则影响高铁线上百万人的出行。
所以高铁线路必须不间断的检修。
同轨连辔,地铁亦然。以往的地铁传统检修方式完全依靠人力,每条线路每天安排10—20名工人,从凌晨开始进入隧道步行检修,每小时只能检测5公里。
这种检修方式,成本高效率低,检修工人还有安全隐患。最重要的是,检修没有标准和数据记录,到底能不能通过,全靠检修工人的经验。
如果检修工人疏忽大意,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提出方案,用百度飞桨PaddleDetection等套件,研发了一套“城轨网轨隧在线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对地铁接触网、隧道、轨道巡检图片的实时检测。
这套系统可以安装到工程作业车和电客车上,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全天候对地铁网轨隧缺陷进行智能判断。
一旦发现问题,马上有针对性的检修。
目前深圳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和16号线,都用了这套智能巡检系统,节约人力提高效率,还能保证不出错误。
AI可以参与城市治理。
云南丽江是旅游城市,每年游客达到数亿人,难免造成街道垃圾、河道污染、违章停车等问题。
如果只靠人力来处理,那就是非常庞大的队伍了,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未必能解决问题。
于是丽江基于百度智能云的AI能力,搭建了“智慧丽江”城市大脑平台,通过摄像头捕捉城市的治理信息,识别城市的违章行为,然后快速确定地点和责任人,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
“智慧丽江城市大脑平台”上线半年,已经识别6000多条城市管理事件,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AI技术还参与丽江的党建工作,丽江市的65个乡、466个村的党务工作都在线上进行,把市民办事的时间从20天压缩到3天,非常简单高效。
AI可以防止火灾。
湖北宜昌点军区是530平方公里的区级行政区,经济不太发达,75%的地方是偏远农村,交通非常不方便。
而点军区森林密布,一旦出现火灾,消防队员进去救火要消耗大量时间,受伤害的还是农村群众和国家财产。
于是点军区联手百度智能云,用AI技术和昆仑芯片打造了一座数据库,能提供50P算力的支持,对全区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监测。
一旦监测到火灾隐患,便能通过重点位置布置的传感器,实现秒级预警,迅速通知地方政府疏散群众,防止火灾造成的重大伤害。
5
以上的AI技术事例,虽然处于起步应用阶段,但目前的AI技术,本身也处于初级阶段,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我觉得吧,用AI新科技,保持国家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方向是可行的。
再过些年,随着AI技术的提升,以及与更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完全有可能用没有感情的机器,替代有感情的人力完成更多工作,而人力可以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举双手支持国家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
不过从目前来看,国内的AI技术领域,百度做的最好,能真正用到的操作系统,也只有飞桨深度学习平台。
百度在AI领域这么牛逼,主要是研发AI技术的投资太大,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到产出,除了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那些小公司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另外就是研发公司需要真的懂技术,可以组织科学家和工程师来研发。要是外行指导内行,高科技的东西,这辈子都别想了。
有资金和懂技术,符合单一条件的企业很多,但两项条件都符合的企业,也只有BAT了。
阿里和腾讯不深耕AI,那么国内能扛起AI大旗的,便只有百度。
现在百度在研发之外,还经常组织飞桨训练营,手把手教开发者进步。估计用不了几年,百度的AI人才库和硬件生态,都会完善起来。
到时候,就能看到未来的一丝曙光了。
而且百度的飞桨深度学习平台,非常适合基层政府运用,特别是飞桨EasyDL可以说是零门槛的。
毕竟基层政府的工作非常繁琐,如果能有智能化的效率工具辅助,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那么和人员物资的深度联系,也会紧密的多。
这么一来,岂不是给延续国家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做出了基层政府的贡献。
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多事情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如深山火情、交通管理甚至是人类的欲望和惰性,数千年来人类都束手无策。
既然人力无法控制,就只能在事发后进行补救,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毁灭重建的循环中往复。
但是技术可以弥补人力的不足。
我们应该让人发挥人的作用,让技术发挥技术的作用,而不是用人力替代技术。
虽然AI技术还不能完全介入我们的世界,但毕竟是解决人类困境的一线希望。
有希望就值得我们努力。
有希望就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