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舆论斗争     
与曾光先生商榷:清零真的是为了不清零吗?

与曾光先生商榷:清零真的是为了不清零吗?

原创 司马平邦 司马平邦说 2021-12-16云阿云智库•舆论斗争

导读:如果真到了曾光说的那一步,每天新冠病毒感染60万人之时,那时新冠病毒必须被百分之一千地证明比流感病毒的烈性还要弱,否则,国难至矣!中国的疫情防控将彻底毁于一旦,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一定会到来。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不久前,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先生当场有一个演讲,因为曾先生的重要学术地位,他的演讲,对于中国当下的疫情防控也应有重要的指导参照意义,我本想找到其演讲的全部内容来学习,奈何一直没有找到,只是在媒体上找到了一部分,在此整理,并想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评论。

在演讲中,曾光先生说:“人类在跟新冠做斗争,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现在我们是采取清零,但清零不是目的,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

曾光认为:“将来人类要跟它(新冠病毒)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什么平衡?比如说这种趋势下去了,向着流感化了。我记得有人提一个问题,如果奥密克戎传到中国来,我们不防控,会不会一天就发生60万病例。一天60万害怕吗?现在一天病例不到100例,好像很可怕。但是一天60万例是什么概念?如果症状都很轻,如果不但有疫苗,还有治疗药物,一天60万例相当于2300人中有一个得病,如果症状都很轻,2300人有一个得病的,而且病症还不重,我们能不能承受呢?我觉得能够承受。”

曾光还说:“如果我们到时候,新冠防控以后,让它和其他疾病相比,比如和流感相比差不多,流感我刚才说的60万人,流感流行也不过如此,得60万例的话,流感大流行,一天的话全国得病不止60万例,我们认为也没那么恐怖,所以对新冠还有个心理上的适应,得有一个防控目标,我们防控清零是为了最后不清零,到时候政策要调整,还有心理要调整,眼界要打开,让新冠它可以回归本位,你和其他病相比,你应该是什么样的位置。”(此段截自视频)

曾光先生说,人类在跟新冠病毒做斗争,现在中国是采取清零,但清零不是目的,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我个人以为,曾光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关于抗疫这事,说话应该尽量按着科学合理的逻辑来,他这句“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虽然看上去哲理性和文学性都很强,但中间没有准确的逻辑关系,但我相信这样的句式又是对那些对严格的清零政策心有所惮的普罗大众特别有吸引力,一句话,清零太辛苦,不清零多轻松,所以,曾光这话有讨好普罗大众的话术嫌疑,而不是在进行科学性足够的表述。

以下,是我对曾光上述演讲中的质疑:

在奥密克戎变异病毒于南非出现之后,到现在,它已经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接近80个国家“登陆”,而在此之前,已经有阿尔法、拉姆达、德尔塔等多种新冠变异毒陆续出现,但最重要的一点,即新冠病毒的变异规律其实仍然没有摸准,即新冠病毒的变异路线,到底是朝着越来越弱走?还是朝着越来越强走?或者是忽强忽弱?这个路径现在我没看到任何权威专家做出科学定义,而在病毒的变异规律仍然搞不清的情况下,如曾光一样奢言“向着流感化”,我认为是没有基于事实的,有违科学态度。

其实,即使现在奥密克戎像某些国外媒体说的,致死率在下降,尤其是在疫苗保护的前提下致死率会下降,但是如果它的传染能力超过了之前的变异病毒(现在看十有八九是这样),那么这种变异病毒的出现,同样会严重挑重国家的医疗资源和防控资源,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将更紧迫和现实;而一旦因此国家的医疗资源和防控资源受到挑战,那之后的结果同样也会是致死率的上升,这一点在武汉疫情中我们已经见识过了。

所以说,曾光的“新冠流感化”,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定义,是一个仍然没有被任何实践证明的定义,我希望这样的定义不要轻易出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之口。

曾光说,新冠疫情“流感化”之后,如果每天真的达到60万例感染,就没那么恐怖了。我想问,他说的这种“流感化”能有一个准确的临界点吗?假如,新冠病毒虽然被事实证明确实在弱化,但是它却只弱化到非典化(SARS)的程度,那时候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比如,要如何确定多少人算密接?如何确定多少人须隔离?而这时还没完,又突然发现新冠病毒并没有流感化,而是比流感严重,会不会出现国家防疫政策放松之后的覆水难收,会不会造成疫情恶化的不可逆呢?

换句话说,如果那时按着曾光说的“清零是为了不清零”的目标走着走着,盲目乐观地走着,忽然又发现,因为病毒的变异没有得到完全的弱化控制,若不清零疫情肯定还会失控,但那时,已经达到全国每天60万人的感染(曾光语),问题是,那时你还有什么本事让全国重新清零呢?

莫说达到全中国每天60万人的感染之后做不到全国重新清零,我甚至相信,如果疫情恶化地达到全国每天6万人感染,也根本做不到全国重新清零了,大家可以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中国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最最严重恶化的状态,就是武汉疫情时期每天最多三四千人的感染,这个感染基数之上,我们最后用了接近3个月的时间才达到了清零,而从武汉疫情之后,中国的疫情防控之所以能想清零就清零,最重要的原因是感染基数极低,最多最多每天接近100例的感染,好像连每天感染人数破200都极少,所以,我也可以很悲观地估计,如果未来中国的疫情暴发达到每天几百人或上千人感染,动态清零的难度将会变得极大。

如果真到了曾光说的那一步,每天新冠病毒感染60万人之时,那时新冠病毒必须被百分之一千地证明比流感病毒的烈性还要弱,否则,国难至矣!中国的疫情防控将彻底毁于一旦,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一定会到来。

还有,我们再说说流感,我们知道人类所面临的流行性感冒其实有很多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它们,人类都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斗争史,但即使如此,在1918年所谓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实是美国大流感)全球暴发之后,仍然造成了全人类的死亡灾难;而在最近的2019秋冬之际的美国A型大流感暴发之后,全美国也是五分之一人口感染,死掉了3万多人,当然这次流感也被怀疑混杂了新冠病毒在美国的早期暴发,但我是想说,曾光先生现在用新冠“流感化”来表述新冠病毒的未来趋向,这不但不合乎现实经验,更是让人们忽略了其实现在某些流感对人类的生命同样有严重的危害。

我个人以为,我们中国人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冲击之后,既然顶住了,扛住了,反过来,倒是应该把抗击新冠的适用经验拿出一部分,放回到抗击流感疫情上去,去减少每年流感疫情的感染数量和死亡数量,作为科学家,更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改善其实也并不理想的对流感疫情的防控----只是人们对流感中的感染和死亡可以忍受和接受罢了----而不是把“流感化”麻木且盲目地作为衡量新冠病毒是否烈性减弱的标志,我觉得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我的上述评论,其实也并不完全针对曾光,曾光先生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更是在媒体上不断为大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所谓善莫大焉!与中国大量的医学和科学工作者一样,他们保护了中国,也保护我们个人,我们是要怀抱着感激之情的;但是,通观这次中国称得上极为成功的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不客气地说,在决策层面,优秀科学家们所发挥的作用,我看只是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科学的决策其实都是由政治家为主的领导团队做出来的,因为中国的抗疫成功,本质上说,是科学的成功、医学的成功,但更是政治体制的成功。

而曾光在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上的演讲里,我看并没有包含这一层的本质意义,不过是带着科学家个人且片面的一厢情愿而已。这倒让我想起当年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方法上都是偏于一面,都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他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如果不注意,如果不知道这种片面性的缺点,并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说一千道一万,在本期节目,我想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从眼前的现实、事实出发,还是从接下来可能长达数年的未来前景出发,中国的抗疫仍然是要坚持清零不可动摇。

在此之前,上海医生张文宏曾在今年夏天大谈过“与病毒共存”,现在曾光又来说“清零是为了不清零”,他们的话术,简而言之,都是用科学家(医生)的身段,去迎合普罗大众的肤浅诉求,而基本背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严格的抗疫政策;他们的表述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故意把几年或十几年的过程模糊掉,一勺汇地放在眼前的语境下来表述,用体育竞技的语言说,这是在打时间差;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表述,虽然总是慰贴着普罗大众们因严格抗疫而难免产生的焦虑感,但是最终却只会起到消解大众抗疫热情的作用。

凤凰独家 | 曾光:疫情防控,清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

原创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2021-12-12

凤凰网财经讯,大变局时代,如何把握趋势,穿越周期?12月12-13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以“趋势与周期”为主题,一汽红旗为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凝聚近五十位国内政、商、学界嘉宾,展望国际国内形势,把脉经济发展动向,共话世界经济复苏方向与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特别对话环节,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对网友关心的诸多问题作了一一解答。

曾光:今年春节绝大多数人该回家的可以回家

年关临近,广大网友最为关心的就是今年春节能否回家过年。对此,曾光明确表示,“我觉得绝大多数,该回家可以回家。”

曾光也提醒广大网友,如果回家路上还是要注意防控,沿途戴好口罩。如果想更保险一点,甚至可以戴上眼罩;带一点洗手液,多洗手,因为春运的时候人群密度比较大。”

同时,曾光也指出,春节回家是一个笼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到时候是否能够顺利回家还要看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是否是绿码;所在的城市的风险级别等。

另外,曾光表示,如果回家没有急事最好还是就地过年。

曾光:清零不是目的,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

针对网友“目前虽然病毒传播能力很强,但似乎只导致轻症的发生,比如肌肉酸痛,而没有重症,所以不用担心”的疑问,曾光认为,我们怕就怕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因为慢性病和人的老龄这两个条件本身就容易跟新冠病毒产生共振,它的杀伤力很大,所以虽然致病性能够降低,但如果问目前有没有漏洞,在中国,老年人接种率60岁的人接种率低于50岁的,70岁的接种率又低于60岁的,80岁的接种率又低于70岁的,这跟很多国家不一样。欧美国家都是年龄越大的接种率越高,这说明我国民众接种疫苗的健康素养还存在着问题。

“因为人类在跟新冠做斗争,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现在我们是采取清零,但清零不是目的,清零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清零。”曾光表示。

对于未来将要达到的状态,曾光认为:“将来人类要跟它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什么平衡?比如说这种趋势下去了,向着流感化了。我记得有人提一个问题,如果奥密克戎传到中国来,我们不防控,会不会一天就发生60万病例。一天60万害怕吗?现在一天病例不到100,好像很可怕。但是一天60万是什么概念?如果症状都很轻,如果不但有疫苗,还有治疗药物,一天60万人相当于2300人中有一个得病,如果症状都很轻,2300人有一个得病的,而且病症还不重,我们能不能承受呢?我觉得能够承受。”

曾光:随着病毒的变异,不能排除打第四针、第五针加强针的情况

在现实中,存在接种两针疫苗后仍然感染的情况,有一些声音提出疑问“疫苗到底是防感染还是防重症”,对此曾光表示,疫苗既可以防感染又可以防重症,但主要作用是防重症,防重症有效率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实际效果来看,出现“免疫逃逸”的人都是接种疫苗的,不接种疫苗的人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误认为打了疫苗不起作用,其实不是这样的。

那么伴随着新毒株的出现,人们需要第三针、第四针,甚至第五针的加强针吗?对于对话环节中主持人的这个问题, 曾光表示,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曾光表示,美国辉瑞公司已经表示,接种第三针的人,以后要准备打第四针。

曾光表示,人类和病毒的斗争是对垒的,人类主要找一个对人类最有利的条件,它是动态变化的,甚至斗争是持久战,就像跟日本鬼子打仗似的,不是速胜的。

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形势,曾光认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弱点在非洲国家,还有南美洲国家、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亚的部分国家疫苗接种率低,需要全世界给他们补课,在国内该给自己补课就补课,该打第三针、第四针就打。

对于疫苗的接种,曾光建议,后期疫苗接种或许可以讲一点智慧,不一定前两针都打了灭活疫苗,第三针再打灭活疫苗,或者第三针可以换其他类型的疫苗,但是灭活疫苗较为方便,目前形势下紧急防控还是建议接种灭活疫苗。

曾光:如果不打疫苗,你是干柴,病毒就是烈火,烈火燃烧你

对于网友关于“奥密克戎传到中国来,我们不防控,会不会一天就发生60万病例”的问题,曾光表示大家不必过于担忧。曾光认为,将来随着疫苗、药物逐渐普及,人类将会与疫情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即流感化。疫情如果将来以每天新增病例60万,相当于2300人中有一个得病,如果症状都很轻,2300人就有一个得病的,而且病程还不重,这种状态是可以承受的。

曾光同时也表示,现下还是要保持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不要搞了半天新冠防控,就盯着一个新冠。曾光以吸烟为例,中国因吸烟致死的病例数是一年一百万左右,但由于人们习以为常了,所以看到别人吸烟不害怕。但在曾光看来,吸烟的危害要比新冠大得多,对于新冠,更多的是要有一个心理上的适应,防控清零是为了最后不清零,政策、心理最终都要迎来调整,让新冠可以回归本位。

对于当下人认为“接种了两针疫苗仍然会得新冠,大家都打自己就不用打了,就安全了”的观点,曾光认为并不可取。“它不太容易传播,比如同样来到疫情了,传到你这儿就慢了,也许传的过程中被控制了。”但这只是群体免疫对未打疫苗者的保护,并不绝对。一旦新冠疫情传播到身边,如果“大家都打了疫苗,你没有打,你就是干柴,病毒是烈火,燃烧的就是你。”

对于特效药和疫苗,曾光则这样表示:

第一,特效药不能预防发生,疫情该怎么传播怎么传播,药是给病人打的,而疫苗给健康人打的;

第二,我国发现的单抗,一般是给中症或者是重度病人用的,可以防止病情向恶性转化,及时用上这个药,转危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第三,最根本的还是疫苗接种。

曾光认为,疫苗最大的效果就是降低感染率,使得医疗挤兑的状况不会出现。如果出现医疗挤兑,有病住不了院,病人满了,整个社会会崩溃,这种情况一发生就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为什么“奥密克戎我们不怕它,因为都是轻症,可以不住院,甚至住院以后很快出院了,不用进ICU,对生命的威胁比较低,我觉得这种情况,至少我们不那么慌。”

曾光:抗体检测比查核酸更重要、更客观 能知道群体免疫到了什么程度

关于疫苗是防感染还是防重症的问题,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表示,疫苗既可以防感染又可以防重症,防感染只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50%就算及格。主要作用还是防重症,防重症应该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防死亡应该达到90%以上,这就是疫苗的作用。

曾光强调,“越是出现病毒变异的时候,没有接种疫苗的越要接种,特别是中国的老年人要补齐,老年人要率先打第三针,而且因为老年人的抗体容易下降,所以老年人以后甚至可能会打第四针。”

曾光进一步强调,还需要对抗体进行检测,抗体检测比查核酸更重要、更客观,也更能知道群体免疫到什么程度了。

曾光呼吁给疾控人员加薪:他们也要结婚,买房子,生孩子

曾光表示,这次新冠疫情,疾控中心的人是在待遇很低的情况下积极参战,但是靠这种付出精神是不可能持久的。直到现在,国家疾控中心的骨干还是在不断流失。

曾光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重视机构建设,有两条天花板要打破:第一,人员编制。现在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过去只是防控传染病,然后扩大到慢性非传染病,现在又是新冠防控,可是疾控工作人员没有增加,过去都有编制卡着,不把这个天花板打破不行。

第二,财政投入。现在办公费用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疾控中心人员的待遇问题没有解决。疾控人员和临床大夫都是医校毕业的,一个是临床专业,一个是公共卫生专业,过去是同学,出去几年以后工资差一半,现在连一半都不到,只有三分之一了。学公共卫生的,特别是年轻人也要结婚,买房子,生孩子。所以很多人忍痛离开这个行业,去做别的工作。我觉得如果要让他稳定下来,一定要有相应的对策,国家过去对事业单位的一些基本政策都要改变。

曾光表示,公共卫生起的作用往往不容易被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人员其实做的是无名的英雄。作为疾控系统的人,公共卫生人员没有权利向社会发表谈话、面向记者、面向社会,他们都是有纪律的。

“实际上,大量的工作都是他们做的,比如说新冠一开始,是谁首先赶到现场的,是谁分离的病毒,是谁测定的潜伏期,成为世界标准,是谁找出所有的密切接触者,这些都是疾控人员做的。相对这一点,从媒体到社会老百姓都不容易认识到他们的作用,比较容易认识到临床大夫的作用。从宣传表扬表彰上来看,对于疾控和临床的差距好像又拉大了。甚至同样到基层去,到现场去,临床大夫有补贴,而疾控系统的人补贴非常少。这一系列的地方,我觉得必须得改变。”曾光说道。

曾光谈冬奥会能否进场观赛:得接种疫苗

冬奥会马上开始了,广大网友都担心大量的外籍运动员入境会给我们的防疫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对此,曾光表示,我们国家采取的是疫苗护照策略,疫苗全程接种了入境就不用隔离21天,没有接种疫苗就得早来21天接受隔离。同时,要借鉴东京奥运会的防控经验,实行两个环,内闭环和外闭环,运动员、教练员跟社会隔离;服务人员是外闭环,既要跟社会隔离,还要跟内闭环隔离。

曾光指出,我们跟运动员见面的方式主要就是做观众,但是做观众也是有条件的,得接种疫苗。届时,完全接种的人是不是需要核酸检测尚且待定。

曾光表示,冬奥会时的防控力度一定是相当严格的,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老百姓该过什么日子过什么日子。但在北京、张家口一定会加大防控等级,一定会严。“因为西方国家总想挑中国的毛病,东京开奥运会的时候,一天有五千个病人,没有人炮轰它,如果北京的话一天要有四五百的病人,是东京的1/10,那就得引起世界轰动,但我觉得我们中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2021-12-17点击数/观注度 3533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