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的思考——以满洲里市为例 |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的思考——以满洲里市为例 周东凯 2022-01-14 云阿云智库•中俄合作•一带一路 满洲里市是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城市,拥有公铁空三大口岸,是中国与俄罗斯互联互通的重要门户。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满洲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工业合作、边境旅游等四个维度,对满洲里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进行探讨。 一、加强设施联通,打造国际物流枢纽 多年来,满洲里以建成“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排头兵为己任,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内通外联。“铁路丝绸之路”畅通欧亚大陆,中欧班列线路达到57条,“满俄欧”专线开通,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直至荷兰鹿特丹,所经沿线是俄罗斯人口最多、资源最富集的地区,集货地包括苏州、天津、武汉、长沙、广州、营口、大连、沈阳、大庆等60余个城市,涵盖西南、华南、华东、东北等地区,2020年,开行中欧班列3054列,同比增长40.9%。“公路丝绸之路”畅通俄罗斯和蒙古国,公路口岸被定为中俄海关监管结果互认试点、中俄间甩挂运输试点口岸,年通过能力达1000万人次、车辆120万辆次、货物1000万吨,开通了中欧国际公路运输线路。“空中丝绸之路”全面升级,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成为中俄蒙三国人员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开通国际航线8条、国内航线20条,年进出港突破50万人次。 下一步,要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紧密衔接,扩大向北开放,推动国家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发展规模,全面提高中蒙俄经济走廊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的“保税港”“避风港”“集散枢纽”。布局建设大型保税仓储基地、国家进出口粮油战略储备基地、对俄液化石油气中转基地、对俄进口多金属及非金属仓储物流基地、区域应急物资安全保障基地,申建进口禽肉类等指定监管场所,建设国际冷链物流集疏中心,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支持,辟建“边境仓”“海外仓”“分拣仓”,提升国际运输企业和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是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巩固发展木材、煤炭、液化石油气、化肥、矿产品、粮食等进口,吸引期货交易所在满洲里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扩大水果、蔬菜、服装、钢材、建材等传统商品出口。建设区域性俄系汽车进口集散中心,扩大在周边盟市设立平行车进口直营店。推进“南菜北运”专项工作,建设流通型冷库、立体库,在卡口通道增设落地加工产品通道和海产品绿色通道。 三是建设跨境商品贸易集散地。推动建设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商品物流专线,提升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功能,推动建立口岸分拨处理共享中心、仓配一体化集散枢纽。提升“快递出海”能力,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立足俄蒙市场,辐射东北亚、欧洲以及全球市场,培育跨境电商进出口集散中心。支持骨干企业采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智能化物流装备,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和智能物流配送体系。 二、促进贸易畅通,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满洲里口岸获批油菜籽、亚麻籽、小麦、荞麦、燕麦、葵花籽进境口岸、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在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的覆盖率达到100%。满洲里承担了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对俄贸易占内蒙古自治区对俄贸易80%以上,进口货物以木材、煤炭、矿粉等大宗商品为主。口岸货运量自2013年突破3000万吨,木材进口量自2000年雄踞全国各口岸之首。边民互市贸易自主改革创新树立了全国样板,免税交易商品种类超过5000种,交易额突破22.9亿元,稳居全自治区交易总额一半以上。中断25年的中俄国际邮路恢复开通。蒙古国设立驻中国满洲里领事馆。 下一步,要努力构建“满洲里—乌兰乌德—乌兰巴托—二连浩特经济圈”“满洲里—俄罗斯远东—大图们经济圈”,形成满洲里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格局。要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协同发展公铁空多式联运,对接“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铁路运输方面,推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铁路客运专线、通辽-乌兰浩特-海拉尔-满洲里客运专线及沿边铁路建设;建设中欧班列国际铁路港,实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中欧班列集装箱中心站,提高铁路轨道覆盖密度,启动宽准轨接入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扎赉诺尔工业园区等项目,进一步提升铁路口岸进出口换装能力,扩建满洲里新国际货场宽、准轨调车编组场,大幅提升新国际货场转运换装能力,力争铁路年换装能力达到8000万吨;推动始发中欧班列增量扩容,拓展双向货源组织形式,完善“长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快运班列”体系,推动区域公交化小运转集装箱班列开行。 公路运输方面,增开国际公路客货运线路,开行满洲里至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红石、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至蒙古国乌兰巴托、乔巴山等城市的国际客运线路;建立货运“公共挂车池”,发展“门到门运输”和进出境双向甩挂运输。 航空运输方面,推进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改造升级,增开至俄蒙日韩、东盟、欧洲国际航线和至港澳台、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客货航线,增加航班密度,打造一小时航空经济圈。 三、加强工业合作,融入国际产业分工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与俄蒙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发布实施,远东开发已确定为俄罗斯21世纪的优先发展方向。远东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正在形成全球性的石油化工中心;储藏着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矿、锡矿和世界级的大型多金属矿;建有俄罗斯最大的航空和船舶制造中心,有23家船舶制造企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大型发电站集中地,过剩电力具有向中国大规模输送的潜力。远东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制约,每年短缺大量的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产品,蔬菜、肉类、牛奶等农业和畜牧业产品长期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满洲里背靠东北三省、与环渤海地区相贯通,是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和欧洲最便捷的陆海联运大通道重要节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海赤乔(海拉尔—俄罗斯赤塔市—蒙古国乔巴山市)合作区建设、绥满(绥芬河—满洲里)开放经济带“4+2”合作等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为满洲里发展泛口岸经济奠定了制度基础。 下一步,要全面推动区域加工制造业合作,做大做强进出口资源加工基地。 一是探索中俄“两国双园”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开发俄罗斯西伯利亚油气区、远东金铁等金属成矿区,建设境外矿产综合加工园区,推广境外初加工、境内深加工的跨境加工模式。鼓励企业在俄罗斯建立木材采伐加工基地,推进实施《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第五期规划》项目,扩大俄罗斯木材进口规模,建设满洲里进口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集聚区,扩大“俄—中—欧、俄—中—韩、俄—中—日”进口木材加工再出口贸易通道,推进木材产业“延链”“扩链”“补链”。推进中俄蒙农牧业合作开发,支持企业参与建设中俄达乌利亚农业合作区、中蒙哈拉哈农业合作区等境外产业合作区,在俄罗斯和蒙古国毗邻地区建设“满洲里米袋子”,初加工后运送至满洲里进行精深加工,建设蒙俄特色食品产业园。 二是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在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框架下,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对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民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园区、公路物流园区等进行功能整合,统筹招商引资,统筹资源分配,实现协调联动、政策共享、融合发展。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发展基础,申建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满洲里片区。 三是在满洲里市谋划共建“飞地”产业园区。积极与内地发达地区和沿海港口合作,主动承接国内产业要素转移,推动与经济腹地产业园区共建共享。 四是做大工业园区。巩固扩大“口岸+通道+贸易+加工”发展模式,推动由“酒肉穿肠过”的通道经济向“金银腹中生”的落地经济转变。建设进口能源开发转化基地,扩大俄罗斯原材料进口规模,支持发展进口煤炭洗选、油气储运产业。建设进口液化石油气储运基地,有效缓解大庆、吉林乃至华北地区等液化石油气资源供应紧张局面,利用进口俄罗斯丁醇、苯酐等初级化工产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农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鼓励企业在内地建设“俄罗斯菜篮子”,建设面向俄罗斯市场需求的蔬菜水果保税仓储加工基地,打响满洲里进口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产业品牌。发展珠宝玉石加工产业,扩大俄罗斯宝玉石原料进口,建设珠宝玉石加工产业园区,建成进口俄罗斯珠宝玉石毛料的集散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发展出口装备制造业,促进产品由过境中转出口向本地化加工出口转变。 四、发展边境旅游,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满洲里拥有融草原文明、红色传统、异域风情为一体的口岸文化,中蒙俄文化交融荟萃。呼伦贝尔大草原、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国门景区、套娃景区、冰雪节等享誉盛名。年接待俄罗斯入境旅游者占全国30%左右。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中俄边境旅游区、猛犸公园分别荣膺国家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被选为“CCTV十佳魅力城市”“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和“网民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荣获“中国十大夜游景观奖”,已成为祖国北疆边境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常态化举办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俄蒙国际机械建材博览会、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中俄蒙国际医学论坛、中俄蒙国际旅游节、中俄蒙国际冰雪节暨中俄蒙美丽使者国际大赛、中俄蒙青年创业大会、满洲里额尔登特经贸文化日、满洲里国际论坛等活动。近年来,满洲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称号。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912.1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743.3万人次、俄籍过夜旅游人数59.25万人次。 下一步,推动建设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 一是建设中蒙俄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草原、湖泊、湿地、冰雪等北国风光特色,营造全域旅游良好环境,协同发展“多彩边境”旅游。发展铁路旅游,开展包班列旅游业务,发展满洲里-阿尔山-海拉尔“呼伦贝尔号”草原森林旅游列车旅游,开行“欧亚之星”“草原之星”“ 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中俄跨境旅游专列。发展公路旅游,打造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精品旅游线路、满洲里—赤塔—乌兰乌德—贝加尔湖自驾游线路、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红石—博尔贾旅游线路、满洲里—红石—额尔古纳观光环线、满洲里—赤塔—涅尔琴斯克的红色旅游环线,培育具有“海赤乔”区域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产品,实现国内与国际旅游线路的无缝对接。发展包机旅游业务,丰富航空旅游专线,全面提升观光旅游、贸易旅游和跨境旅游中转功能,形成北联俄罗斯蒙古国、中通内地、东至日本韩国的陆海国际旅游新格局,努力将满洲里建成东北亚旅游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发展通用航空旅游,构建“乌阿海满”通用航空旅游圈,推动航空运输公交化,大力发展低空观光游、飞行体验游、航空运动游等业态。完善跨境旅游合作机制。提升旅游国际营销能力。 二是打造国际化旅游消费中心。推进中蒙俄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构建全域、全季、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模式,实现由单一的休闲旅游向度假购物旅游转变,由单一的夏季旅游向“四季”旅游转变,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抢抓出境旅游消费回流机遇,打造替代出境旅游购物目的地,深挖国内旅游市场潜力,从“到满洲里看世界”角度,创新旅游产品和消费业态,从跨境电商、旅游带货、免税购物、体验式消费、培育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线路等多角度拓展发展空间,支持综合购物商场、品牌专卖店和中心商业街区发展,建设国际商贸综合体,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着力打造品牌折扣购物街区,建设一批“网红打卡点”,吸引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入驻,打造中蒙俄名优特商品展销中心,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旅游短租服务。建设免税店体系,推动建设铁路站免税店和市区免税店,打造区域性免税购物中心。创新“前店后厂”“前展后贸”发展模式,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培育“首店经济”,促进旅游商品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打造一批“夜经济”特色体验消费场景,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同时,还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如争取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争取放宽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团组人数限制,争取延长入境停留时间,争取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 |
|||
2022-1-14 2718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