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一场大危机正逼近拜登,美国对中国认输也没用

一场大危机正逼近拜登,美国对中国认输也没用

原创 戎评说策2022-04-26云阿云智库•货币战争专题

导读:恕我直言,当年里根那套用在今天的美国身上,只会挂得更快。危机还是四十年前那场危机,国家还是四十年前那个国家,但时代不一样了,美国的洋大人们!

前段时间,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了最新的数据:3月CPI环比和同比均较2月显著扩大,其中,同比增长8.5%,创40年来新高。

美国CPI连续二十多个月处于高位状态且无明显回落趋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通胀问题了,而应该考虑到是经济滞涨。高盛投资组合策略和资产配置董事总经理Glissmann前不久曾提醒过:

我们正在应对的最重要风险是‘滞胀’,它可能会在许多地方引发衰退风险。

所谓滞涨,指的是失业和通胀同时持续高涨所导致的经济停滞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运行周期里,滞涨是一个比衰退还要恐怖的存在,它的症结在于,普通的衰退可以依赖政策进行调节,比如对付经济危机最常见的凯恩斯主义,即通过增加政府开支,高举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复苏。

但滞涨却无法依靠货币或财政政策解决问题:如果搞紧缩,企业经营成本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可能会更加萧条;如果搞宽松,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基本无用,刺激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泡沫。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长时间的高通胀背景下,CPI涨得越厉害,人们就越担心货币贬值,所以就会盲目扩大消费,甚至是借贷消费。

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货币需求的扩大促使央行发行更多的货币继续推高通胀水平,另一方面居民和企业为防止资产贬值,在消费时多会集中于股市、房地产这类跟随通胀上涨的固定资产,于是资本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从而为更严重的危机埋下祸根。

这与美国当前的现状何其相似?

近两年的货币大灌水,并没有在根本上遏制经济衰退,反倒是物价水平一波接着一波地涨。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民调显示,过去半年,美国人对房屋汽车和家庭耐用品等三大主要支出类别的价格预期大幅下跌,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1974年。

面对如此愈演愈烈的经济困境,4月22日,深知货币政策局限性的美联储前主席现任财政耶伦再次表示,有意削减特朗普政府对华征收的额外关税,以帮助美国缓解通胀压力。

但问题是有用吗?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答案,或许能够从五十年前同样的大滞涨时代寻得。

从1969年CPI上涨到里根新政的第三年,美国经历了长达13年的经济大滞涨时代,本轮滞涨在1980年进入巅峰。这一年,美国企业破产数量高达25300家,失业率10.8%,GDP增速-1.8%,被很多人视为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阶段。

引爆此次滞涨的导火索有三根:

一是越南战争:六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为应付逐年增长的军费开支,白宫滥发货币,致使美元贬值,物价升高。紧接着,因厌战情绪而普遍出现的罢工运动,又间接推高美国商品的制造成本。

二是日德崛起:在美国入侵越南的同时,日本和德国制造业火速崛起,至八十年代,两国的贸易顺差已分别超越美国。在这个过程中,物美价廉的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不断蚕食美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乃至国内市场,从事制造业的美企在市场丢失盈利严重下降后,或纷纷倒闭,或纷纷裁员。

三是石油危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报复侵略者以色列及其背后的支持者美国,在削减石油产量的同时,将原油价格由每桶三美元提高到每桶10美元,这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是毁灭性的。

早在七十年代,美国汽车普及率就达到了70%,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美国交通出行成本的上涨,而受城市基建相对落后的限制,大部分劳动工作者的由居住地前往工作地的方式是开私家车,所以交通出行成本是美国家庭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

这是其一!

其二,石油是工业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国际油价的上涨,带动美国商品的生产成本上涨,价格竞争力下降。据统计,在大滞涨的13年时间里,美国工业产能下降14%,出厂成本翻了好几番。

这三根导火索互相交织叠加,最终把美国推向大滞涨的深渊!

那美国是如何走出大滞涨时代的呢?个中原因有:

其一,打压日本等竞争对手:广场协议大家都清楚,日元对美元升值,日本制造业的价格竞争力丧失。另一个就是强迫日本让出部分高附加值市场,譬如日美半导体协议规定,美国半导体必须在日本国内拥有至少20%的市场,这一纸协议直接打崩正处于鼎盛时刻的日本半导体产业。

其二,构建石油美元体系:七十年代中期,基辛格访问沙特,以美国提供安全保护为筹码,换取沙特主导OPEC成员国压低油价,并成功建立以石油为锚定物的美元霸权2.0。注意,石油美元体系解决的只是第一次石油危机,而发生在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乃是两伊大战影响中东安全形势,全球原油产量从580万桶/天骤降至100万桶/天所致的,但危机持续时间仅半年。

其三,里根新自由主义改革:在西方现代经济学书籍中,里根新自由主义改革对于大滞涨时代的终结,是一个无法逾越的话题,主流观点均把美国走出滞涨归功于里根推行的资本追求极致的自由化运动。

里根在竞选时有句名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才是问题!

在这句被新自由主义虔诚的学徒们封为圭臬的指导下,美国开启了一系列旨在经济活动去政府管理化,以增强私有制的改革。

这些手段包括:大规模减税运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紧缩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财政赤字压力;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放宽跨境投资限制,推动美国制造业企业成批次向中国、东南亚等廉价劳动力地区转移,提高企业盈余。

单从纸面数据来看,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成绩单确实不错,改革三年后,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81年的-1.8%回升至1984的7.4%,通胀率从1979年的13.3%回落至1988年3%。

当然,也仅仅是纸面数据而已!

其四,中美和解:中美建交对美国带来的好处不止是国际战略,还包括经济金融等各个方面。

在资本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下,中美建交前的东亚地区,长期处于战争或准战争阴霾的状态,鲜有区域外资本敢过来投资。而中美建交后,基于中国在本地区强大的影响力,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此地的投资有了强力的背书,东亚地区故此集体并入以美国为首的产业金字塔体系。

新的生力军的出现,尤其是随着拥有美苏两套工业体系和有着5亿劳动力资源的中国,开始向民用制造业转型,为美国带来了近乎取之不尽的廉价日用工业品,通胀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中国改革开放压低了全世界的通胀水平。新型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可以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大量的消费品,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体系,如WTO,全世界的商品、资金能够更大范围地流动,大大压低了世界的通胀水平,所以说过去30年是全世界发财最好的时候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产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孵化:通货膨胀是大滞涨的关键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更不是唯一问题,仅靠压低居民日常开支释放消费潜力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如何带动经济增长的层面上来。

在美国,以ICT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于六十年代酝酿,七十年代爆发,到八十年代其成果基本从实验室转化为能催生大规模经济效益的产品,里根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只是在治标的层面刺激了企业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速度,而非治本。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推行新自由主义美国经济也会迎来高速增长期,只不过时间和速度稍微会慢一点!

现在世界500强榜单上的美国企业,有一多半是在这个时期诞生或腾飞的,比如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公司,成立于1985年的高通公司,以及成立于1975年的微软公司。

而像通用汽车、房丽美这类高消费资产的企业,也受益于产业革命成果的孵化对美国消费者收入的空前提升,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迎来了一波黄金发展潮。兜里有了钱,最想买的肯定是车子房子,这不是中国人特有的习性,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都是这样,毕竟房子是在大部分时候可以保资,而交通出行是最攸关基础生活改善的东西。

总的来说,前三点是解决大滞涨的标,第四点是解决大滞涨的直接因素,而第五点是解决大滞涨的本和根本因素。

再回过头来看看美国本轮通胀的原因。

2020年之前,困扰美国通胀的因素的确是经贸战,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中低端商品供应商,能替代中国制造的国家没几个,白宫增加的关税成本摊到最后自然是美国消费者承担。

疫情发生后,关税问题成了标,供应链问题才是本,港口-卡车一线的物流体系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你就算把关税免去了,也无济于事。

再往后,供应链问题有望解决,关税问题大不了对中国认输,但接踵而至的能源危机和美元贬值属于不可控因素。

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发动全方位经济战,石油、天然气、矿产等方方面面的国际能源供应链都要去俄化,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能源危机是世界一盘棋,美欧能源价格上涨,中国、东南亚、印度、日本也不例外,油气矿产是工业上游原材料,他们价格涨了,工业成品的价格同样要涨,经贸停战能免去关税成本,却免不了用电用气上涨的生产成本。

并且随着夏季用电的高峰期到来,全球能源危机不但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而被美国寄予厚望的中东国家,又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愿意弥补俄罗斯的缺口,当然,他们也弥补不了。所以,即便美国对我们认输低头,仍难以根治物价贵的问题。

美元贬值的问题更严重,西方用金融武器胖揍俄罗斯,引发了整个第三世界的对美国金融系统的不安。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纷纷制定国际贸易去美元化和去SWIFT化的应对方案,俄罗斯已经出台了天然气结算卢布的法令,并在本月正式实施。

国际贸易结算是承载美元在全球流通的核心平台,它由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结算、工业制成品及零部件跨境贸易结算、国际金融投资结算三个部分组成,前面两个第三世界国家占大头,欧美只占最后一个。

也就是说,支撑美元在全球流通的三根支柱有两根要去美元化了,届时市场上会多出大量的美元,并在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承载物量的定律下继续贬值,相应的物价会进一步上升,怪不得美联储又放话说加息。

但鉴于美元庞大的流通量,有没有效果,有多少效果,还得另当别论。

那参照里根的方案呢?

依旧行不通!

首先,里根新政成功的一切前提是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的一切前提又是美国从技术端到生产端再到应用和消费端的全产业链垄断优势。眼下以5G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掌握全产业链优势的是中国,美国手里面只有技术优势。

作为工业党,戎评向来奉行非国防领域的技术须经过产业链生产,然后进入市场并通过销售变现成功才有价值,反之一文不值!

其次,减税的空间没有了,前有富豪拖欠或逃避7万亿美元的税款,后有三十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再减税,美债还不还?公务员工资发不发?新型武器研究部研究?航母战机维护不维护?

最后,能像四十年前中国那样为美国兜底的国家没有了,普及率广泛的现代电子产业和中低端制造产业,高度集中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就算是劳动力更廉价的东南亚,要么有技术来自中国,要么有关键零部件来自中国。

而我们正通过RCEP这个渠道,把中国-东南亚产业体系打造成一支足以抗衡美日韩产业体系的新金字塔,双方是竞争关系,不是互补关系。

恕我直言,当年里根那套用在今天的美国身上,只会挂得更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危机还是四十年前那场危机,国家还是四十年前那个国家,但时代不一样了,美国的洋大人们!


2022-4-30点击数/观注度 9837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