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麦青储专题(三):粮食安全从何而来?
云阿云智库•粮食战争•毁麦青储专题
编者按:如果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了,粮食安全从何而来?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河南毁麦做青贮事件,本来就是个简单的经济事件,但是在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很可能引发国家安全。国家在调查收青贮企业的时候,也不应忘了调查一下,到底谁才是推动舆情事件的幕后黑手?
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全世界最听话,最吃苦耐劳,甚至是最逆来顺受的一群人。近4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条件,说白了,就是在几十年内,数亿农民工,用自己的血和泪,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原始积累。
俄乌战争,是怎么影响到万里之外河南小麦的?
花猫哥哥2022-05-18云阿云智库•粮食战争•毁麦青储专题
导读:如果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了,粮食安全从何而来?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河南毁麦做青贮事件,本来就是个简单的经济事件,但是在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很可能引发国家安全。国家在调查收青贮企业的时候,也不应忘了调查一下,到底谁才是推动舆情事件的幕后黑手?
2022年,是普通中国人前所未有地关注粮食安全的一年。
先有各地屯粮屯得不亦乐乎,最近又有河南小麦被毁的事上了热搜。
正因为不合常理,所以很多阴谋论也冒了出来,有人说是国际资本用每亩1500元的“非正常高价”,利诱农民大面积破坏良田,毁掉今年小麦收成,借此来达到高价卖粮和期货牟利的目的。
这种阴谋论的出现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本来就是西方资本的常用手段。比如投机资本想炒石油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不明武装团体炸输油管、炸储油罐的新闻,甚至还故意制造爆发战争的气氛。
但是国际资本敢碰中国主粮吗?显然不敢。因为中国主要粮食储备已经超过全球库存量的50%以上,其中玉米库存占全球的69%,大米占60%,小麦也达到51%,国际资本根本吃不下,怎么还敢来找不自在?
更何况,永远不要低估中国对粮食安全红线的敏感度,对于任何可能会威胁粮食产量的市场炒作行为,中国都是秉承着严格的打击政策。
比如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表态,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
这么杀气腾腾的话,绝不是说说而已,中国粮食安全红线,谁碰谁死。
所以这次河南小麦毁田的事,大概率和国际资本炒作没太大关系,而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引发的舆情问题罢了。
那么,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呢?简单来说,是预期变化导致的。
1
为什么出现小麦毁田?
这话说起来比较长,要从国家粮食战略说起。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国内小麦的生产成本,是高于世界主流水平的。
农业这个行业,已经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概念了,而是已经无比依赖于良种、灌溉、化肥、机械化耕作和收割,已经近乎一种工业化生产了。
而中国呢?每户的地块都不大,导致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生产,所以中国小麦先天成本就比美国高,就算美国小麦亩产低,但综合算下来,美国小麦价格还是比中国便宜一些。
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考虑,那直接进口美国小麦不就得了?又便宜又好,群众有低价粮食吃,农民又不用那么辛苦了。
可是真要这样,粮食安全就没有了。
比如海地,就是因为相信“美国的大米比海地本地的大米便宜一半”,所以海地80%的大米都得从美国进口,而海地的农民主要种植咖啡,并大量出口美国。
种价值高的咖啡卖给美国,然后买低价的美国粮食,这个买卖看起来挺合适,但一旦发生粮食减产或世界粮食价格大涨,那就是一场人间浩劫。
2008年世界粮价大涨后,海地陷入骚乱,人民只能吃土(真正意义上的吃土)。
因为粮食短缺和其它商品短缺不一样,别的商品短缺10%,大不了我不买了或者以后再买,但粮食短缺10%,就会无限涨价,直到把10%缺额的需求“挤出市场”。
“挤出市场”是什么概念?饿死。
所以中国一直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哪怕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也要以收购国内粮食为主,这样一来可以保证粮食安全,二来也可以给几亿农民一个生计,毕竟他们世代以种地为主,你粮食全靠进口了,他们干啥去?靠啥谋生?城镇化再加速,也是无法满足几亿农民的就业需求的。
所以就算国外粮价再低,国家也只是少量进口一些小麦作为高质量面粉不足的补充(比如面包和蛋糕用的高筋粉)。
国家虽然高于国际价格收购国内小麦,但这个收购价怎么定,也是个头疼的事。
定低了不行,因为你总不能按照美国小麦的价格去衡量中国小麦,毕竟人工、油料、化肥、种子成本都不一样,定的太低,农民赔本了,谁还愿意种地?
定高了也不行,因为必须考虑到小麦的下游产品,如果小麦价格太高,制成品的价格会增加更多,恩格尔系数会上升,推高城镇居民生活成本,虽然大多数人不在乎粮价高一点,但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社会底层,米面价格涨了真的是会要命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要保持粮食收购价稳定,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比如2013年中国小麦价格是1.35元/斤,而2022年2月刚公布的收购价是1.36元/斤,最近十年都没怎么涨。
这种保持粮价稳定的策略是对的,但农民们却感到越来越难。
原因很简单,收购价虽然保持了稳定,但这十年来农机、汽柴油、化肥、农药、人工、联合收割机使用价格可都涨了不少,成本一直往上涨,终端销售价格不咋涨,导致原来种粮的盈利尚且能维持家用,现在越来越不够用了。
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就知道了。
种一亩小麦,要提高产量,良种不可少,按每斤2元的价格,一亩地大概需要100元。租用耕地机械是35元/亩。底肥是100斤/亩,需要150元。追肥需要40斤尿素,大概80元。苗前除草15元/亩,返青除草20元/亩。三次灌溉大概70元。一喷三防喷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大约一个生长期最少2遍,每亩约需要60元。联合收割机收割每亩70-100元。
这样算下来,一亩地小麦成本大概600多元(根据地区不同会有差异),注意这还是不算人工的情况下,算人工就没法种地了。
那么一亩小麦能挣多少钱呢?
虽然局部地区能够产到1500斤,但大部分都是800-1000斤,就算按1.36元的收购价(现实中很多流动收麦贩是给不到这个价的)来算,也就1300多元,这还是没有遭受什么天灾,粮食处于正常产量的状态!
也就是说,农民辛辛苦苦从种到收,利润也就600-700元,考虑到小麦生长期7个月,也就是说农民种小麦每个月一亩地合不了100块钱的利润。
这点利润,农民要用来给娃吃穿,交学费,人情往来随份子,给孩子结婚,买房,看病医疗,等等等等,钱哪里够?
所以,当有人开着车到你的地头,跟你说1500元/亩收你的麦苗,麦苗卖了之后直接免去未来20天天灾和病虫害风险、雇佣联合收割机费用、追肥费用甚至燃烧秸秆可能带来的罚款,你动不动心?
反正根据民法典规定,土地经营权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展开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
也就是说农民对自家田里的庄稼,有完全的处置权。
一边是合理合法的1500元/亩打包价,一边是承担风险和更多人力成本的1300多元,是个正常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说白了,你上班是为了挣钱而不是情怀,农民种地也是为了利益,有几个人是为了“大义”去种地的?
有人会说,为什么会有人以明显不正常的1500元的价格去收未成熟的青麦呢?这里面难道没有猫腻吗?
其实还真是想多了,人家高价收青麦,只是没办法了而已。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们对吃已经不满足于吃饱了,而是追求吃好,年轻人出去逛街哪个不吃蛋糕奶茶、火锅烤肉?再加上加速的城镇化,城镇人口增多,这就对肉蛋奶的需求带来爆发式增长,各地不得不开设了很多养殖场来满足人们吃肉的需求。
可是养殖场多了,牲畜的饲料需求也开始爆发式增长,比如2019-2021年非洲猪瘟导致猪价大涨,牛肉替代效应明显,需求随之高涨,各地养殖场纷纷增加肉牛存栏量,然后就发现饲料不够吃了,国产饲料杯水车薪,只能靠进口饲料解决。
以占饲料60%的玉米来说,2020年中国玉米大丰收,玉米库存同比增长近10%,但是同时玉米进口量也在爆发式增长。2016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也才300万吨,到了2020年就突破了千万吨,同比增长135.7%;到了2021年,仅前11个月,玉米进口量就达 2702.14 万吨,也就是说五年翻了六七倍。
本来这样靠着进口玉米做饲料,勉强能维持平衡,可是一场俄乌战争,打乱了一切。
第一,俄乌战争彻底打乱了中国玉米进口,乌克兰是中国玉米第一来源国,1-3月中国玉米进口量710万吨,同比增加5.5%,其中乌克兰玉米4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6%。
但是战事一开,乌克兰仅存的三个出海口敖德萨、赫尔松和马里乌波尔成了战区,当地人都忙着打仗呢,哪有功夫卖玉米、装船?
玉米这东西也算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啥概念?不像你去菜市场买菜,A家没菜了就去找B家买,大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基本上都是恒定的,也就是说除了A家,你很难从B家买到足够的菜。
结果就是中国急的都开始从缅甸进口玉米了,3月进口了16408吨,同比上年2503吨大增640%,但和乌克兰玉米相比仍是杯水车薪,养殖饲料存在断档风险。
第二,俄乌战争造成了国内小麦涨价预期。
俄乌都是小麦主要生产国,战争一开打,农民谁还敢下地种田?这就破坏了小麦生产,国际上普遍担心会产生粮食危机,推高了小麦价格预期,目前国际粮价已经罕见地超过了国内粮价。
这个预期传导到国内,再加上去年河南遭遇水灾,耽误了小麦播种农时,很多人担心今年粮食产量可能会减产,也推高了国内小麦价格预期。
这样一来会造成两个情况:
一是农民担心小麦减产影响到今年收益。往年正常情况下,一亩小麦能打800-1000斤,可是由于去年的水灾,玉米收获延后,冬小麦播种整体延后半个月至20天,引发农民对今年小麦减产的担忧,谁知道能打多少斤?本来种小麦收益就低,再加上减产,挣的钱不就更少了么?甚至还有赔本风险。
二是养殖场担心饲料涨价。去年河南720暴雨的时候,小麦基本已经收割完毕,影响不大,反而是玉米损失较重,玉米本身又属于不耐涝的作物,所以产量比2020年减少了290.7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5%。
再加上去年黄淮海秋季玉米病害非常严重,锈病大发生,而且发病很早,玉米叶片上都是锈病孢子,死的也很快,玉米感染霉菌又很严重,是不大适合再做为青贮饲料的,所以很多养殖企业没有收购到足量的青贮玉米。
本身玉米产量就不足,现在国外进口渠道又断了,养殖场就只能用小麦代替饲料,也就是我们前些年搞的“粮改饲”。
用小麦去喂牛显然是不划算的,但是没办法,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牛饿死吧,再想想今年的小麦的减产风险和涨价预期,到下个月再买小麦岂不是花的钱更多?
所以养殖场选择趁小麦收割之前,粮价还没大涨之前,农民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抢先上门收割,连麦穗带秸秆粉碎了作为青贮饲料,小麦青贮喂牛虽然比玉米饲料要贵,但是比纯小麦饲料还是要便宜些的。
反正等8月份今年的新玉米就能收割做青贮饲料了,这俩月饲料贵点就贵点吧,总比牛都饿死了强。
当这两个预期叠加在一起,就麻烦了,农民担心收益降低,养殖场担心小麦涨价而高价收购,二者一拍即合,于是就出现了视频中小麦打碎做青贮的画面。
而且别忘了,养殖场之间也是内卷的,一旦有一个养殖场这么干了,那就会在出栏时占据优势,所以其他养殖场也急了,纷纷跟上,形成了一致性的预期效应,结果就把小麦毁田闹上了热搜。
2
事件背后是否有文章?
本来吧,小麦收割做青贮的事是一个市场现象,是大家对未来的粮食危机感到担忧,而产生的一致预期的行为。
这事本来不用太担心,由于小麦青贮价格高,没几个养殖场敢长期用下去的,大部分养殖场仅仅是想少收一部分饲料,凑够一两个月的需求,等七八月份玉米青贮顶上来就好了,毕竟玉米杆含糖,口感更好,而且亩产更高,单价更便宜,而且连带玉米棒打碎后,饲料淀粉含量更高,还节省了添加精饲料的钱。
更何况,人家收小麦青贮的时候也要看小麦的长势、密度,测干物质,看病虫害、农药使用、品种、品质等等,不是你随便种种就能卖青贮的。
所以,所谓小麦毁田其实是个小规模的短期行为,并不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大的影响。
本来这件事应该上不了热搜,但后续的发展,却产生了很多很奇怪的现象。
一是从曝光的视频中看,毁田的收割机只有一台,但四周拿着手机拍视频的,足有四五十人。
这些人是什么人?按道理来说,真要收小麦做青贮,应该低调行事,一手交钱一手收割,收割完了赶紧去下一家,有谁一边收割一边喊来几十人给自己拍视频的?
二是事件出来后,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毁田的视频,还有收青贮队伍求货源的,有农民找收青贮队伍的,一瞬间迅速推送到了社会的各个群体,哪怕不关注农业的用户也会被推送。
要知道,短视频平台追求的是精准推送,你喜欢看美女就给你推美女,你喜欢看科技就给你看科技,给对农业不感兴趣的用户推送农业新闻,不是浪费钱么?
而且,在流量经济时代,流量就是钱,我们平时想增加自己的视频播放量,还要投钱买增量服务呢,为啥这些毁田视频不要钱一样铺天盖地而来?
三是国家发通知禁止毁麦的同时,还要求各地排查核实。
通知后面还附上了举报电话,这就让人有点奇怪,如果毁麦真的是大规模存在,还需要排查核实么?
估计各地农业部门也是处于纳闷状态,俺们这里没毁麦现象啊,怎么视频铺天盖地的好像小麦都被毁了一样?
四是舆论迅速撕裂。
毁田事件上了热搜后,各个平台都迅速冒出来很多人,有人出来大谈粮食安全,指责农民见利忘义。有人以农民身份出镜,渲染农民苦农民累种粮不赚钱,嚷嚷凭什么农民就应该卖低价,让吃低价粮的人吃饱了有力气跳出来指责农民?
演变到后来竟然变成了站队和撕逼,甚至有的完全不相关的up主也看到了这个话题的巨大流量,纷纷加入进来参与讨论,然后各自的粉丝在评论区继续争吵。
闹这么大动静,恐怕就连一开始开着收割机收青贮的人,都想不到。
显然,虽然毁麦做青贮的事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但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文章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虽然境外资本不敢来中国屯粮抬高粮价了,但却可以借此事大做文章,借机扰乱中国粮食生产和销售秩序。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放大效应制造一致预期,抬高粮食预期价格。
这样一来,如果国家收购价低于农民预期,农民就会惜售,想等等卖给粮贩或者直接磨成面粉卖给一些用粮大户,国家就收不到足够的粮食。
如果国家收购价也提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提高终端食品价格,影响居民消费指数。
如果国家叫停毁麦情况,那么为了保证养殖场的饲料供应,国家就只能拿出储备陈化粮来弥补饲料不足,毕竟还是要保持肉蛋奶供应的,但这样一来就会降低粮食储备。
如果国家不叫停毁麦,那么就“更好”了,互联网上就会出现更大的声讨浪潮,指责农民卖青苗,指责国家坐视不管。
总之,只需要在网络上轻轻推动一下,不管事态怎么发展,境外势力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反正成本非常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3
粮食危机的应对
那么境外势力为啥要这么干?
因为在逆全球化和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重要性上升到了国运命脉的程度。
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时隔5年后再次提到要提高粮食收购价,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时隔8年后再次提到要提高单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家已经充分预见到了未来世界变局中,可能发生粮食危机,而在提前进行准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拼命屯粮,哪怕俄乌爆发战争,也要加大俄罗斯小麦的进口,如今已经储备了世界一半的主粮,远超联合国17%的安全线。
最近就连印度也突然宣布,全面禁止小麦出口。这说明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都有很深刻的认识。
说白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粮食储备够足,什么制裁、封锁甚至战争都不怕。
但中国这种行为显然是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最近西方一直在对中国粮食政策指指点点。
比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门在4月9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中国担忧粮食危机时,世界为此付出代价》的文章,称中国占有世界60%的大米储备和51%的小麦储备,而中国的人口仅占世界18%,比例严重偏差应当得到“。
还有“中国怎么了”网站早在3月份就刊文指责中国,称中国对于粮食安全的坚持伤害了消费者,试图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的行为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俄乌战争后,还有西方媒体要求中国应该用本国20%的粮食储备来“救援”欧洲粮食市场,平抑欧洲的粮食价格。
这一波操作非常让人迷惑,中国的粮食储备又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中国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只有少量是进口,怎么就威胁世界粮食安全了?
虽然中国小麦成本高于国际成本,但今年一季度,国际小麦价格已经涨了48%,已经超过国内小麦价格了,国内国际产生倒挂。
所以西方国家就可以趁这个毁田事,大肆炒作新闻,推高中国粮价预期,逼粮食收购价抬高到比国际粮价更高的水平。
这一点,纽约时报做的就非常明显,河南毁田事件发生后,纽约时报就发布了新闻《全球陷粮荒危机,中国小麦弱减产恐进一步推高食品价格》。
如果中国答应向国外卖粮,就成了亏本买卖,如果不答应,西方就又可以又指责中国见死不救。
而做这一切,成本非常低,买一点流量炒作一下就行了。
由于农村生活枯燥,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甚至七十多岁的留守老人都学会了刷短视频,短视频成了农民农闲娱乐新方式。
但是他们观看的内容,却是可以被后台控制的,只要有需求,完全就可以把农民群体包裹进一个信息茧房中。
平时看个低俗段子,倒是也造成不了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短视频平台靠着自己的精准推送机制与算法模型,在特定人群中带节奏,就非常可怕了。
比如一个农民,你刚卖了小麦做青贮,一天十几条推送指责你见利忘义、危害国家安全,你委不委屈?难受不难受?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你是养殖户,一天十几条推送饲料可能涨价,你慌不慌?要不要去附近村民家里收点青贮?
比如你老老实实种地,一天十几条推送哭诉农民种地不赚钱,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钱不够人工费的,不如出去打工挣钱,你还有没有种地的动力?
这种潜移默化改变农民想法的措施,是最难防,也是最危险的。
毕竟我们再谈粮食安全,粮食还是要靠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如果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了,粮食安全从何而来?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河南毁麦做青贮事件,本来就是个简单的经济事件,但是在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很可能引发国家安全。
国家在调查收青贮企业的时候,也不应忘了调查一下,到底谁才是推动舆情事件的幕后黑手?
所以,这件事不管是怎么产生的,都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总之一句话:让中国人再挨饿?门都没有。
欧洲小麦价格创新高,美驻联合国代表:
希望印度重新考虑禁止小麦出口的立场
刘程辉2022-05-17云阿云智库•粮食战争•毁麦青储专题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俄乌战火不息,西方对俄制裁步步紧逼,全球能源与粮食市场稳定遭遇重大挑战。
今年以来,全球小麦价格已上涨约60%。就在印度小麦出口禁令14日出台后,欧洲市场小麦价格16日再次攀升至435欧元/吨,创下历史新高。
围绕小麦出口政策,印度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近日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G7)农业部长会议,对印度限制小麦出口之举进行了严厉批评。16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再次将话锋直指印度,施压印度能够“重新考虑”这一决定。反观印度国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数月来,印度遭受了罕见的高温侵袭,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受自然灾害等综合因素影响,全球限制粮食出口的国家远不止印度一家,土耳其、匈牙利、阿根廷等国纷纷在列,截至4月上旬已达16国。
17日,印度政府宣布再度调整小麦出口禁令,准予于5月13日或之前交海关查验并在海关系统备案的小麦出口。
1
美国劝印度“三思”
据《印度教徒报》17日报道,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月轮值主席国,格林菲尔德当天是在出席纽约外国媒体中心记者会上如此表态的。她表示,美国已经注意到了印度的决定,但美国鼓励各国不要限制粮食出口,因为任何限制都将加剧全球粮食短缺的问题。
“印度是参加安理会会议的国家之一。我们希望他们在听到其他国家提出的关切后,能够重新考虑这一立场。”格林菲尔德说,乌克兰曾经是发展中国家的粮仓,但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非洲和中东的饥饿状况变得更加严峻。
“这是整个世界的危机,需要联合国的介入。我们对数百万担心下一顿饭或如何养活家人的人负有责任。我们在本周召开会议就是要承担起这一责任,并采取行动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她称。
格林菲尔德还透露称,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5月19日主持一场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冲突与粮食安全”的对话会。这场部长级会议将汇集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官员,共同讨论紧急人道主义问题和全球食品安全等议题。
2021/22年全球小麦收获面积达2.2亿公顷,总产量为7.76亿吨。其中,印度小麦产量占比14.11%,仅次于中国的18%,居世界第二。
虽然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但他们的小麦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因此印度之前并不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不过在上一财年,印度小麦出口曾创历史新高,达到700万吨,出口额达20.5亿美元,
2
印度小麦出口政策几经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小麦出口问题上的立场几经反复。
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作为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的俄乌小麦出口大幅下降,助推国际粮价上涨。今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已上涨大约60%,推升从面包到面条等各种面食的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人将目光投向印度。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印度今年试图达到出口1000万吨小麦的目标。
印度商务部高级官员还告诉BBC,他们对印度增加小麦出口、满足全球增长的需求感到信心满满。此前,印度总理莫迪也明确表态,“印度已经准备好向世界提供粮食”。
然而连月来,印度国内遭受了罕见热浪侵袭,5月平均气温创下了该国122年历史新高,首都德里部分地区达到了创纪录的49.2摄氏度,国内小麦生产遭受严重冲击。
当地时间5月14日,为管理该国粮食安全,印度中央政府已将小麦出口列入“禁止”类别。
不过,印度外贸总局(DGFT)13日晚间发布官方通知表示,印度仍将对邻国和脆弱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支持。作为过渡性安排,当日前已签发的信用证(ILOC)出口也可以继续。
“印度政府致力于满足印度、周边邻国和其他脆弱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需求,这些国家受到全球小麦市场突然变化的不利影响,无法获得足够的小麦供应,”通知同时补充称,在印度中央政府批准下,可以应其他国家政府的要求出口一部分小麦。
对于印度的禁令,除了来自美国方面的劝诫外,德国的食品和农业部长杰姆·厄兹德米尔(Cem Özdemir)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指责印度说,“如果所有人都限制出口或者关闭市场,那危机就会进一步恶化。”
3
限制粮食出口的,不只印度
印度一纸小麦禁令的出台,导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涨。
BBC报道指出,自禁令颁布以来,芝加哥市场小麦价格指数上升5.9%,达到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5月16日,泛欧交易所(Euronext)小麦的价格达到了435欧元/吨,再次突破了此前5月13日刚刚创下的422欧元/吨的纪录,创下历史新高。
据路透社消息,印度政府17日决定,于5月13日或之前已交海关查验,并在海关系统备案的小麦货物准予出口。政府还允许将一批小麦运往埃及,这批小麦已经在港口装载。
不过,印度此项政策是否能稳定全球市场,后续仍有待观察。实际上,限制本国粮食出口的,也远不止印度一家。除了深陷冲突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外,匈牙利、阿根廷、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在不同程度地限制谷物出口。
根据华盛顿国际事务研究所数据,截至4月上旬,全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国家已达到16个。
面对本轮全球粮食与能源价格危机,西方也将矛头指向俄罗斯。
七国集团外长12日至14日在德国举行会议,并在14日发出的声明中,直指“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和能源危机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如今正在威胁全球那些最为脆弱的群体。”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4日通过社交媒体反击称:“涨价是因为西方国家在美国压力下对俄施加制裁,不能理解这一点意味着要么愚蠢,要么有意误导民众。”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同样表示,西方国家打算逐步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以便制裁俄罗斯。但这些制裁计划以“洗劫”自己国家的民众为代价,这些国家将为支持乌克兰“支付更加高额的能源账单”。
从小麦青贮,看中美两国农业的巨大差异。
茶狐看世界 2022-05-14云阿云智库•粮食战争•毁麦青储专题
导读: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全世界最听话,最吃苦耐劳,甚至是最逆来顺受的一群人。近4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条件,说白了,就是在几十年内,数亿农民工,用自己的血和泪,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原始积累。
这几天我看了很多关于河南青贮小麦的文章,大部分可以概括为:粮食安全攸关国运、奸商勾结兴风作浪、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总之,多数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高谈阔论。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来说两句。我最大的体会,这些所谓写手,应该既没有体验过中国的农村生活,也没有去过美国,更别说亲眼目睹美国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有能力、有动机,处心积虑想弄死我们的国家。在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中,我们被美国拉下水,被迫迎战,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问题是,很多人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让人着急。
面对美国,可以有凭有据揭露美国的阴暗,提高我们的自信,也可以客观真实描述美国的罪恶,巩固我们的团结。但捕风捉影,虚构美帝的阴谋,夸大美帝的能力,会让我们自己陷入一种被迫害妄想症,对真实判断敌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就是美国正在做的蠢事——要么低估中国的实力,要么夸大中国的威胁,我们千万不能犯同样的错。
举一个例子,这几年美国主流媒体逐渐改变了对中国基础建设的看法,对中国的描述,从全民穿蓝黑色中山装骑自行车,到一个超越美国的基建狂魔。什么高铁、桥梁、高速、手机信号,样样比美国强。
不过,与其说美国人对中国是佩服,还不如说是嫉妒。就像班里的学霸,独孤求败好多年,天天睡懒觉,某天一觉醒来,同班的“学渣”期末考居然考了第一。于是就在暗处,疑神疑鬼地打量对方,最后得出结论,“学渣”要么是纯粹运气,要么是作弊,总之,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老子绝对没有错。
美国媒体,就算正面中国,也绝对不会忘记在结尾处,加上一嘴:中国基建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拆迁容易,一声令下,老百姓只能被迫搬走。中国基建虽然好,但我们美国学不了,也不能学。美利坚的皿煮价值必须坚持!
一方面,为以前负面报导中国找到自洽的理由,另一方面,几番失落之后,又找到了心安理得满足于现状的借口。
真实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拆迁简直就是一次天降的翻身机会。中国基建成功的原因,主要是领导层的高瞻远瞩,全中国人民的勤劳才智,还有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强烈共识……美国对中国成功经验视而不见,却只会找自我安慰的借口,这样的鸵鸟心态对谁有利?当然是对中国有利!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奥巴马的竞选承诺:President Obama’s goal of giving 80% of Americans access to high-speed rail within 25 years. 奥巴马的目标就是,未来25年内,要让80%的美国人坐上高铁!结果,13年过去,美国连一寸高铁都没有修好!
疫情之前,我几乎每年都去美国,我可以铁口直断,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美国基建改善的希望,眼看着美国基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无比欣慰。
美国就是一面镜子,对着镜子,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人犯的错,我们也在犯。不能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我们就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丧失了理性判断的能力。
美国刚刚纠集东盟各国召开峰会,不提中国,却无处不针对中国。但大会闭幕之后,美国居然宣布了一个“重磅”计划,1.5亿美元援助东盟。对,你没看错,1.5亿美元,10亿人民币,还不够中国城市修一条高架路。这就是美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一方面地主家没余粮,另一方面,美国的财政制度很僵硬,效率很低,动用国库资金很麻烦。
拜登手头的事情多如牛毛,要处心积虑拉拢各国对付中国,要想方设法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还要面对共和党的穷追猛打,还要面对美国国内几十年最凶猛的通胀,难道还有功夫,来暗中勾结国内某个省份的奸商?
美国的野心,就是控制世界粮食,进而控制全世界,这是光天化日下的阳谋。他没必要,也没有能力,把黑手伸到中国某个省份的小麦收购市场。
与其用阴谋论吓自己,还不如面对现实,客观认识眼前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句看似空洞,但无比正确的话,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首先 ,客观认识问题。
如果你没有去过河南,也没有种地的经验,那么可以听听农民的声音,抖音上可以搜各种农民的视频,听听他们怎么说,也许能焕然大悟。
我就看到一个河南农民的视频,我看完后,一字不落,把他的原话打出来:
我正在卖青贮饲料,你要来抓我嘛?口口声声粮食安全,但凡你真有为粮食安全着想,你就不可能让人吃的东西,比畜牲吃的东西还便宜!
这是我承包的300亩地,也是卖了青贮饲料,价格是1400块钱一亩。因为去年的涝灾严重,导致我们这个地区,错过了最佳的小麦种植期,所以今年小麦的产量也就在八九百斤左右,卖青贮的话,每亩能多卖几百块钱。
现在网上对卖青贮的舆论很大,但我纠结过后还是决定卖青贮。
对于网上的反对声,我想做一下回应,口口声声地说,浪费粮食。冠冕堂皇地说,民以食为天。居高临下地说,保证粮食安全。不好意思,我感觉你们很可笑,你的意思是,让我宁愿每亩少卖400块钱,也要保证你能吃饱饭,然后撑着来骂我,是嘛?
说句自私的话,你的粮食安全,凭什么让我来保证?你也不用张口就来,你吃粮食的也有保证的义务吧?要么这样,你想保证的话,一亩地也就400块钱,你我各出一半。我还有200亩地,你给我打4万块钱,我就不割了。
好了,喷完了,我再来解释一下。
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正常情况下,养殖场也不会提高成本,采购青贮小麦来做饲料。主要是因为去年涝灾严重,导致玉米大面积爆发锈病,养殖场的青贮玉米秸秆不够。所以只能用青贮小麦,来应个急。
其实,青贮小麦在经济效益方面都不如玉米秸秆。所以,一旦他们收到了玉米,他们自然也就不收小麦了,都是小本生意,没人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如果有人说,那也不行,那也是浪费粮食,那我只能说,你真是个大聪明。
你觉得养殖场的草料不够了,他会让他们的牛羊饿死嘛?到那时候,他们只能用纯粮食的精饲料喂养,是不是你看不见,就觉得不是浪费了呢?到时候,肉蛋奶给你涨价的时候,你又想说个什么呢?好了,我还有200亩没割,欢迎爱国者来洽谈业务!
如果你觉得农民的话还只是一面之词,那么可以看看不带情绪的新闻报道。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上游新闻》有一则新闻,值得一看。
5月10日上午,河南省一小麦种植户告诉上游新闻记者,2021年底,养殖场和他达成协议:“五一”期间带收割机来收麦,每亩1500元。他算了笔账:近几年,麦熟后再卖每亩约1200元。小麦灌浆期到成熟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要防治病虫害;小麦熟后,要掏钱请人来收割;割完之后,还要处理秸秆,“我啥事不干,看着他收就能每亩就能收到1500元;我啥事都要干,每亩卖1200元。再说省出20多天的时间,我去工地上干点活也能赚好几千。”
舆论场上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指责农民毁麦,对此,该种植户并不认同。他说,粮食是自己辛劳种下的,提前卖个好价钱是劳动所得。此外,卖掉灌浆期的小麦,是被牛羊吃了,牛羊终究还是上了餐桌。
5月10日下午,该种植户又给上游新闻记者打来电话:“现在小麦价格快1.6元/斤了,早知道不卖养殖场了。”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说白了就一个字,钱!少发一些没有用的文件,只要把小麦收购价格提上去,农民就不会卖青贮了!
农民的肩膀扛不起与美帝对抗的重担,农民也无力承担粮食安全责任。之前,2022年国家的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5元,这么低的价格,你让农民勒紧裤带种粮食,然后让你吃饱饭去骂他们?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农村和农村,农民的收入很低,依然靠天吃饭,一年几万块人民币的收入,对于农民来说,依然非常重要。
看了中国农民的情况,再让我们看看美国农民的情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2007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07亿人,耕种了约18亿亩耕地,人均耕种约6亩耕地。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常年农业从业人口(farmers)为200万人,经营约200万个农场,常年耕地面积约24亿亩,平均每个农场耕地面积高达1200亩。
美国农业很强,非常强,强大到可以拿捏他国饭碗,颠覆他国。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美国粮食不仅自己够吃,还能够出口到全世界。小麦、大豆、玉米等主粮,美国对外出口量都排名全球前三。美国一国所生产的粮食都占全球粮食产量的20%。
如果亲眼见证美国的农业(粮食作物为例),就会知道,美国粮食种植业对中国的优势,就像中国高铁对美国铁路的优势,那纯粹是一种碾压式的降维打击!正视美国的农业的优势,不但有助于客观判断对手,也有助于借鉴美国的经验,师夷长技以制夷。
Tony是我朋友的朋友,一个美国农民,他的农场在美国中西部属于平均水平。不大,也不小,3000英亩,约等于18000市亩。
过去30年,Tony农场的面积增加了两倍,但劳动力反而减少了。30年前,1000英亩的农场里有7个成年男子劳动力,现在全职的劳动力只剩下他一个,农民季节来帮忙的还有2.5个——Tony的哥哥,和Tony的侄儿,另外那0.5个是Tony那82岁的老爹,他平时不干活,但在忙碌的收割季节,老爹依然身手矫捷,每天可以驾驶6个小时的收割机。当然,农忙的时候,他也雇临时工。
为了应付这“一增一减”的新局面,Tony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采购了很多昂贵的大型农机。
NEW HOLLAND CR960:纽荷兰联合收割机,总价约40万美元。纽荷兰是世界顶级的农机品牌,总部在意大利,曾经是尤文图斯队的主赞助商。目前中国农业使用数量最多的100马力以上进口四轮驱动拖拉机、进口方捆打捆机等,多数自纽荷兰品牌。
Case IH 7120:“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是目前美国最流行的的机型之一,总价约50万美元。
CASE IH PUMA 125:大马力拖拉机,约15万美元。
CASE IH MAGNUM 305:大马力拖拉机,约15万美元。
沃尔沃集装箱卡车一台,约10万美元。
国际牌重型卡车一台,约7万美元。
在中国被归为豪华车的大排量皮卡,一共4台。
……
粗略估计,Tony的各类农机和车辆价值至少200万美元。
至于土地价格,我不敢敢直接问Tony,怕侵犯他的隐私,我打开Google一搜:根据土地肥沃程不同,当地农地的价格在每英亩4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Tony的农地估值在800万美元左右,加上这价值200万的农机,他的固定资产至少有1000万美元——也就是0.65亿人民币!
Tony务农的净收入有多少,我也没直接问他,但我可以问万能的Google。根据Agrinews报道,2014年,美国粮食作物每亩净收入同比有所下降,玉米净收入为365/英亩,黄豆为288/英亩。我保守假设,Tony农场的每英亩净收入为270美元,而他农场的面积是3000英亩,以此计算,Tony农场每年的净收入就在80万美元左右。
我掐指一算:Tony的固定资产约1000万美元,每年的净收入约80万美元。我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美国农民,如果以人民币为单位,居然是个亿万富翁!人家Tony才是土豪——有土地的富豪啊!
以美国为借鉴,怎么改变我国粮食种植业的脆弱局面?
首先,提高农业集约化。
随着中国老龄化,少子化,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应该让更多的农村老人搬迁到小城镇,集体养老。农地应该尽可能集约化,虽然做不到美国农场几千亩的规模,但也要尽可能扩大规模,比如,户均耕地超过500亩。
我看到网上一个江西农民的留言,可信度比较高,也和我看到的数据比较吻合:
我们江西,种子30/斤,肥料160一包,去年肥料才130/包,耕田承包费用110/亩 ,收割100/亩,一亩田本钱要到600,收割之后稻谷也才百来块一百斤 卖米的话早稻才卖2块多,晚稻2.4块左右,算下来除掉成本,一亩田大概能挣个五六百。
平均一亩地如果能净收入500,那么500亩地就是25万,一户农民,5口人,人均收入也才5万。虽然和美国农民户均收入动辄几十万美元相比,差距至少还有5~10倍。但在中国,也可以达到中上水平。
收入不仅能改善生活条件,还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应该让农民成为一个光荣的职业。
其次,要提高农民福利。
中国是唯一不靠剥削殖民地完成原始积累的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原始积累都是靠广大农的血和泪。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中国农民的文章,后台很多留言,让我感触很深。
我们农民,一直以来都交着最高的税,以前村里种的粮食,超过一半都被直接收走,还要额外交水费,农业税,还要自备种子化肥,基本自己就剩个口粮,外出打工能挣点钱,但是极其凶险,出门基本都是组团,至今,长辈们对于出远门很重仪式感,有人出门大家都要给点茶水钱,然而这些对于中国经济贡献最多的人,现在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保障,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我对于这些大城市毫无感情,如果有一天有灾难冲击导致大城市崩溃时,我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因为我们这群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关心,也没能力关心,我绝对不会赞颂城市的经济成就,因为我知道代价是什么,对于我们,该做的,是下次出危机时保证村里的粮食不被收走……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一片哀嚎,农民种地没法生存,村里强迫上交各种名目的税和摊派,年底兑现,交不了的农户,任凭各类打手掀瓦拆房、牵牛赶猪、抢夺衣物农具,甚至捆绑拘押,逼迫家人借钱领人。碰上超计划生育交不了罚金的,则有可能要付出生命。农民走投无路啊,能动的只好舍弃土地进城打工,或甘愿毫无尊严的活着,或打砸抢偷无所不能…我87岁的父亲由衷感叹,这十几二十年,真是斗转星移啊!成长生活在新时代的农民,真该珍惜啊!
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全世界最听话,最吃苦耐劳,甚至是最逆来顺受的一群人。近4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条件,说白了,就是在几十年内,数亿农民工,用自己的血和泪,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原始积累。
真的应该对农民好一点,不只是补偿他们曾经对国家的牺牲。更有利于国家内循环的发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农民的退休金只有一百多,而城里公务员的退休金,沿海地区至少5000。不需要农民的退休金和公务员一样,至少五分之一,总应该有吧,从100提高到500,不但能增加农民的幸福感,也有利于促进内需。
总结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路人皆知。但不需要一遇到问题,就习惯性找米国来背黑锅,这样做,不但掩盖了问题,还迷失了自己。青贮问题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落后,还有农民待遇的低下。美国农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农民待遇,让他们衣食无忧,我才好意思开口,请求农民负担起国家的粮食安全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