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之人物专题:普京强硬新路
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普京专题
编者按:普京第1个强硬行动发生在2008年夏天,下令俄军进攻南奥赛梯,修理格鲁吉亚。普京第2个强硬行动是在叙利亚。普京的第3个强硬行动是拿走克里米亚。普京的第4个强硬行动,是1月份强势平定哈萨克动荡。普京的第5个强硬行动,就是拿乌克兰开刀。普京蹚出来的这条新路,都是对美国霸权主义主导的全球单边秩序的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通过俄乌战争,普京摸清了美欧的底线,他们不敢和一个核大国正面发生冲突,因此,对于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来解决。全文3万余字。
普京仁慈否?
原创 虚声2022-04-23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仁慈,对大国统治者来说有时是褒奖,如赢得二战的晚年斯大林;但有时候也是诅咒,如面对朱棣造反的朱允炆。
俄乌战争之前,很少有声音用仁慈称赞普京。
他的人设是硬汉,手腕也是以铁血著称;上台之初便重拳出击平定车臣叛乱,奠定了铁血硬汉的基础;随后在格鲁吉亚、叙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一系列出手,让其声望日渐高涨,甚至在舆论江湖中获得了“大帝”的称呼。
普京仁慈的声音,很大部分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出现的。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下,都能看到很多关于普京仁慈的信息。
大家看这些经常出现的关于普京仁慈的言论:
1、乌克兰抵抗那么久没投降,因为普京仁慈。
2、俄军伤亡超出预期,因为普京仁慈。
3、泽连斯基没按照俄罗斯的剧本走,因为普京仁慈。
4、西方蹬鼻子上脸,因为普京仁慈。
今天大致分析一下这些仁慈论的背后逻辑。
01 乌克兰抵抗
战争开始之初,看好乌克兰的人不多。但随着战争的深入,乌克兰的表现逐渐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于是有声音表示:乌克兰能坚持这么久,是因为普京太仁慈,没有下重手。
这种声音的逻辑:
战争就应该断网、断电、断水、断食物;
精准制导的导弹,对地方进行千里斩首;
从海陆空天四个角度对城市进行炮火全覆盖;
无人机在天空监督每一个能呼吸的人,最好连苍蝇都不放过。
虽然这种场景连游戏中都很少出现,但很多人就是这么期待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如果没做到这些,那就是普京仁慈。
这种逻辑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战争胜负和杀戮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漫长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战争都伴随着杀戮。翻开厚厚的历史书籍,屠城、灭族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的那些超级大国,诞生、壮大与毁灭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屠杀与被屠杀,都不好意思上史书。尤其是游牧帝国征伐的过程中,基本是走到哪里杀到哪里。
但是从工业文明阶段开始,无谓的杀戮越来越不得人心。尤其是决定当今格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嗜杀的纳粹德国和日本惨败。
二战之后,杀戮更加不得人心,政治正确必须遵守。
当今国际格局中,军事为政治服务。俄罗斯打乌克兰的政治目的,并不是要把乌克兰打成稀巴烂,而是要把乌克兰从倒向西方的状态中拉出来。靠杀戮,肯定达不到这个目标。
02 俄军伤亡
俄军伤亡目前还有较大争议。乌克兰公布的俄军阵亡数据(1万多人)是俄罗斯自己公布的数据的十倍(1千多人),两者之间差距较大。舆论倾向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值。
尽管如此,俄军的伤亡(尤其是军官伤亡)也超过了预期。
于是有声音表示:俄军伤亡超预期,是因为普京仁慈。
这种声音的逻辑:
战争就应该大开杀戒,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俄军之所以伤亡超出预期,就是因为顾及到乌克兰平民。
战争爆发之后,俄军对平民还算克制。
事例一,俄军并没有对基辅等大城市动手。
事例二,在战斗激烈的马里乌波尔也开启了人道主义通道。
这些事例都说明俄军对乌克兰平民比较克制(当然从乌克兰与西方角度看,俄军并不克制)。从这个角度理解,说普京仁慈,也并不算太过。
但俄军伤亡超出预期并非普京仁慈所导致。
俄军伤亡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乌克兰军民的抵抗。
二、北约武器、资金、信息的全方位支持。
现代文明体系中,杀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俄军大开杀戒,只会造成乌克兰人更加猛烈的抵抗与北约更大力度的支援,从而给俄军带来更大伤亡。
另外国际道义层面,也不允许大开杀戒。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尚未有定论(但西方认定是俄罗斯干的)的“布恰事件”让俄罗斯承受了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俄罗斯本身作为世界大国,也得顾及起码的底线。
03 泽连斯基善变
战争开始之初,俄军大兵压境势如破竹,泽连斯基是卑微的,请求谈判而找不到门。
随着俄军攻势被阻挡,以及北约援助源源不断地增加,泽连斯基的腰杆子硬了起来。
土耳其谈判时,双方曾经获得一定进展,但随着“布恰事件”曝光,泽连斯基又表示拒绝谈判。
顿巴斯开打之后,泽连斯基又表示可以谈判。
舆论江湖里流传一种对泽连斯基的调侃:
一三五演硬汉;
二四六想谈判;
周日找北约与欧盟去要钱。
于是有声音认为:泽连斯基反复无常,是因为普京仁慈。
这种声音的逻辑:
泽连斯基之所以没有接受俄罗斯的条件(主要是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与东乌独立),是因为没有被打疼。之所以没有被打疼,是因为普京仁慈,不愿意伤及平民。
由于演员出身,泽连斯基经常被嘲讽为善于表演,把整个乌克兰当做表演舞台。
但实事求是地说,开战以来,泽连斯基也是尽力了,表现起码比面临大国进攻时的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的领导人强得多。
最为关键的是,泽连斯基的所作所为,给乌克兰从西方争取到大笔援助。
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泽连斯基的善变,精髓是“拖”字诀,以拖待变。反正乌克兰已经那样了,拖得时间越久越有利。
所以泽连斯基的选择,和普京是否仁慈关系不大。相反,如果俄军大开杀戒,反而能给泽连斯基的表演增加悲情色彩。
04 西方拱火
战争开始之后,西方其实没给俄罗斯面子,甚至是蹬鼻子上脸。
于是有声音说:西方这么搞俄罗斯,是普京太仁慈,直接核大棒拿出来就行了。
其实这没什么好分析的:
1、乌克兰战事就是西方(主要是美英)在布局。普京是否仁慈,这个局,美英都要布。
2、战争开打之后,西方大幅援助乌克兰。俄罗斯无论如何警告、威胁都没用。原因很简单,美英就是要把战事搞大、拉长,和普京是否仁慈也没关系。
3、俄罗斯人和西方的战略博弈并非始于普京时代:
短期看,苏联时期就开始了,冷战了几十年。
中期看,沙俄时代,就一直和西方战斗。
长期看,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俄罗斯人和西方的历史,原本就是相爱相杀的关系,和普京是否仁慈无关。
那么如何解释舆论中出现的“普京仁慈”的声音?
05 因果逻辑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普京身上肯定有仁慈的一面,比方说对他的亲人和朋友,可能会很仁慈。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普京对广义上的俄罗斯人也有仁慈之心。
对于政治家来说,其实“是否仁慈”并不是衡量其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但是对一个统治大国几十年的政治家来说,需要一个仁慈的形象。
在普京的支持者眼中,他必须有一件仁慈的外衣。因为对他们来说,披上仁慈外衣的普京,不仅符合他们心中的幻想,同时也能为俄乌战争的战局走势提供一种解释。
当然对于某些群体来说,大帝没扔核弹就是一种仁慈。
普京会见绍依古 透露17个秘密
原创 陈洁华2022-04-23 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普京专题
2022年4月22日
1.决策模式
总统与统帅,就两人,当场一分钟内,就完成了“作战方案—否定—新命令”的完整决策过程。
绍依古:3天内拿下马里乌波尔。
普京:否定该方案。发布新命令:围而不攻,“连一只苍蝇都不能飞出包围圈”。
证明:俄罗斯决策由普京全权做出。
这也能够完美解释一个重要现象:俄罗斯国家重大决策,为何会如此快速!
2.会见地点
俄乌战争,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事件。
按理,应该在作战室讨论此等重大决策才合理。
但是,普京放在总统办公室,而不是作战室。
证明:普京完全不认为这是严重的作战,他更像是平常工作,讨论日常工作。
3.作战权限
对马里乌波尔最后守敌据点发动进攻,是战术级行动。绍依古作为国防部长,别说是战术行动,就是战役行动,他也应该有全权命令。
但绍依古在发动进攻前,还是向普京总统汇报了。
证明:俄乌战场每个重大行动,都由普京亲自做出。普京掌控战况的所有细节。
4.环境与气氛
列宁、斯大林的工作环境,就是作战司令部,许多人挤在一个空间,日夜紧张工作,打电报的、绘图纸的、打字的,发送电报或文件的,人来人往。
而普京办公环境,经常一人,周围空无一人,环境纹丝不乱。
普京会见绍依古的环境也是如此:身边没有作战参谋人员,没有秘书,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寂静、寂寞到极端。
证明:普京性格,喜欢孤独,要求环境极端干净、整齐、整洁、秩序,是个完美主义者。
5.桌面
普京桌前,左侧有白纸和笔,放得规规整整(见照片红圈)。这笔记纸长期一直这样放的,不是为了与绍依古讨论此事而放的。
普京没动这纸。说明普京心有成竹,无需动笔。
普京面前,没有任何文件,更没有地图。
证明:普京总统对战场地理环境、敌我部队部署位置等所有信息,都了如指掌,成竹于胸。
6.绍依古文件
(1)他就拿着两页纸。
按理,他对作战方案应该是倒背如流了,但他对总统,依然是照本宣科。
证明:绍依古工作极为谨慎、严谨。
(2)绍依古拿的两张纸:皱巴巴,未见统帅专用文件夹、文件袋。
证明:绍依古性格随和、简朴,只讲实效,不讲派头、排场。
7.绍依古肢体
他屁股只坐椅子三分之一(见下图1)。
由此造成身体重力前倾,于是他需要做两个动作来平衡失重。
(1)两手始终放在桌面(见3)。
(2)同时,左脚后跟抬起,用脚尖撑住身体失重(见2:可见皮鞋尖皱起)。
绍依古虽然坐着,但依然像站立,两脚靠拢。
坐姿始终正襟危坐,中规中矩。
证明:他内心对普京总统非常敬畏。两人虽同事几十年,但绍依古对普京总统有敬之情,畏之心,且几十年始终不变。
8.普京肢体
整个身背靠着椅子;
左手自然搁在办公桌上,很放松(见上图4)。
两腿自然分开,还不时动着脚尖,似乎心中哼着小曲,踩着节拍(见6)。
右手放在会议桌一角,大拇指不时慢慢微动。说明特别放松。
肩膀微微耸起,说明认真听绍依古报告。
但普京有一个瞬间,右手抓住会议桌角,并可见其拇指明显用力(见5)。
证明:普京此时内心在用力,决心要做艰难的重大决定。
9.绍依古着装
他着西装,而不是军服。
证明:
(1)绍依古不是从作战室过来,而是平常日子,平常节奏。
(2)两人都没有把该行动看得很严重,只是平常日常工作。
(3)俄最高统帅,对夺取马里乌波尔的作战行动,充满绝对自信。
10.两人着装与性格
普京穿西装:非常严谨,完全法国式,紧身合体。
证明:普京性格严谨、自律、追求完美。
绍依古穿西装:肥大,不合体,松松垮垮。
证明:绍依古性格,对生活细节随便,而只注重目标与实效。
11.两人关系
普京虽随和,但尽显威严,用词霸气:命令。绝无商量余地。
绍依古对总统的敬畏之心,绝对服从之态,跃然画面。
12.绍依古内心
先看下图:今年2月14日,普京单独会见拉夫罗夫。为防疫,两人保持很远的社交距离。
拉夫罗夫是“老油条”了,侧过身体,面对普京总统,很放松。
你猜猜,绍依古会怎么坐?
绍依古进来,坐在拉夫罗夫刚才坐的位置。但他坐得端端正正,彷佛普京是坐在他的对面,而不是侧面。总统给他预放的座位,他绝不会为了坐得舒服点而改动座位方向。
绍依古两手端放在桌面,好像学生听老师训话。
证明:绍依古永远都记住自己的权位,绝不越位,绝不越权。
有他掌管军队,普京省心,俄罗斯放心。
13.普京办公环境
先说列宁的风格:办公室、家里到处是书。
列宁办公环境:书、书、书,除了书,还是书,枕头也是书。
普京周围,很少见书。毕竟是信息化时代,主要不是靠书。
但列宁的台灯样式、风格,普京保留至今。
14.办事室设备
普京座椅后面,是白色粉碎机。
你懂的,大帝是什么出身?特别在意什么?
15.普京办公用具
普京办公用具分类严格:一边是铅笔桶;一边是剪刀等用具桶。
他常用铅笔做批示(见右圈,用其他照片作证)。
按理,铅笔笔迹不容易保存,一般不用铅笔,但这是普京个性。
普京常用铅笔做批示(用其他照片作证)。
16.普京内心特别稳定、怀旧
美国白宫,换一任总统,就要大改变。
但普京对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桌子、椅子、台灯、布局、窗帘,全部一直保持叶利钦时的原样,或许是苏联更早的领袖办公室原样。
上图叶利钦总统在办公室召见普京。
下图是普京当上总统的办公室。
比对上下两图及全文其他照片可见:普京对叶利钦的一切,几乎丝毫没动过。
(1)叶利钦用过的台灯,普京一直沿用。
(2)叶利钦用的办公桌、椅子丝毫没动。
(3)叶利钦用的窗帘,也保留原物。
证明:普京内心是特别保守的,对历史、传统的保守,对恩人更是特别感恩、怀旧。
顺便欣赏普京总统办公室全景(下图)。
17.普京总统办公,坐什么椅子?
先说中国老板坐椅,通常有两个特点:
(1)都喜欢坐皮质的大转椅,高大上。
(2)员工来汇报坐的椅子,则简单简朴。
看看人家身为大帝,坐什么椅子?也有两个特点(见下图红圈):
(1)就是一般的椅子,不能转的。
证明:椅子不转,权位才坐稳固。
(2)与部下的坐椅,完全一样。
证明:上下同心,才能合力。
原创丨美西方终于明白,普京真够狠!
原创 占豪 2022-04-23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俄罗斯到底要干什么?西方好像终于明白了。
据英国《泰晤士报》4月22日报道,一些未透露姓名的西方官员最近表示,他们预计乌克兰冲突或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俄罗斯仍有可能“获胜”。看到这句话,真的是忍不住让人觉得可笑。原来,西方一直认为俄罗斯无法“获胜”,这不是政治幼稚是什么呢?美国北约都不会介入,俄罗斯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俄罗斯这场仗有什么打输的理由呢?
根据西方情报部门的说法,俄罗斯军队在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近两个月后进行了战术调整。现在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军的兵力是乌军的三倍,俄军有能力包围和“摧毁”很多地区。俄军甚至可以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新的进攻,或者剥夺基辅进入黑海的通道。报道称,俄乌目前的主要战区顿巴斯地区地势平坦,地面坚固,这将为俄罗斯的火炮和坦克提供作战优势。
其实,如果大家一直关注占豪关于俄乌战争的分析评论就会明白,普京从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宣布要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这已经非常明确地阐明了俄罗斯的战争目标。然而,全世界很少在开始就理解俄罗斯的这个目标的内涵。事实上,就像占豪在第一时间分析的那样,“去军事化”就是摧毁乌克兰所有的军事设施,所有军队全部解甲归田;“去纳粹化”就是换政权,换一个“中立”政权,其实普京眼里的“中立”政权首先得亲俄。
俄罗斯要达到这两个目的,美西方答应吗?当然不会答应,美国本来就是想挑起俄乌大战,白宫的目的是通过俄乌大战彻底激化欧俄矛盾,在给欧盟制造一个俄罗斯这样的巨大威胁后,迫使欧盟彻底倒向美国,这样美国就可以通过控制欧盟等西方力量全力对付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从开始就是美国设定的炮灰角色,他们怎么可能允许战争停下来呢?泽连斯基政府就不谈了,一个完全听命于美国的傀儡。因此,现实决定了矛盾没有任何调和空间,一则战争必须打,二则战争必须打明白、打彻底,打出结果而非谈出结果。这一切的结果,实际上战争开始之前已经决定了,相关分析都可以在占豪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找到。
不过,虽然占豪之前在战争爆发前在系列分析中就分析了战争必打,在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也分析了普京的战争目标,但坦率说在西方他们并不会那么想。美国对战争当然心知肚明,但欧洲对这场战争是完全懵的状态。这也就有了所谓的西方官员现在才认为的俄罗斯可能“获胜”。其实,这是一场俄罗斯必然获胜的战争,美国早就知道,因为美国不可能介入战争。但美国要的根本不是俄罗斯是否获胜,而是给欧洲制造一个巨大威胁的敌人,然后拉上欧盟一起与俄罗斯达成平衡后全力对付中国。所以,乌克兰是不是炮灰这都不在美国的计算范围之内,美国要的只是一起对付中国,这才是根本。
俄罗斯最初的想法是,打一场文明仗,大张旗鼓通过战争恫吓让乌克兰投降,然后彻底掌控乌克兰东部后,把乌克兰西部作为与西方的缓冲区,这样对俄罗斯最有利,投入也最少。但是,美国可不希望这样,美国希望俄罗斯惨胜,最好让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潭,所以才有了过去一个多月的战争过程。
当普京看到之前设定的局面没有出现后,他立刻调整策略,转而开始集中在乌克兰东部展开行动。这个战术调整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么大战场距离俄罗斯本土很近,补给线很短,那么这场仗就很容易打赢。而且,由于乌克兰东部集中了至少7万以上的乌军主力,只要俄罗斯消灭掉这部分军队,俄乌战争相当于赢了一半。而事实上,考虑到乌军最多不超过十万人,而俄罗斯与乌东地方武装加起来有二十多万,而且补给重组,随时会增加更多兵力,这输赢不是明摆着的吗?
那么,普京到底要干嘛?刚刚,俄罗斯发布了第二阶段行动目标。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中部军区副司令鲁斯塔姆·明涅卡耶夫少将当地时间22日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军工企业联盟年会上称,俄第二阶段军事行动的任务是建立对顿巴斯和乌克兰南部的完全控制,以此来打通通向克里米亚的陆地通道,并获得通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出口。
看到没有,俄罗斯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控制顿巴斯和乌克兰南部,并以此来打通通向克里米亚的陆地通道,并获得通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出口。德涅斯特河在哪里?在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交界地区,流经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最后注入黑海的德涅斯特湾。这条河的出口,还在敖德萨以西,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俄罗斯的目标就是乌克兰南部整个黑海出海口。
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占豪之前分析的,俄罗斯接下来的战争目标,就是控制顿巴斯地区和乌克兰南部整个出海口。如果说之前还不确认的话,现在的目标很明确了,俄罗斯甚至已经官方宣布了这就是第二个阶段的目标。在占豪看来,如果还有余力,俄罗斯大概还会顺带把哈尔科夫以及顿巴斯西部的乌克兰中部地区吃掉。大家注意下面的地图,克里米亚已经被俄罗斯吞并,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是正在吞并的地区,而橙色的亲俄派地区整体基本就是普京的第二阶段的目标。
那么,如果第二阶段的目标实现后呢?俄罗斯将会怎么走?占豪这里再给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进攻基辅。很多人不知道俄罗斯这场仗会怎么打,占豪之前文章中一直在推导,其实脉络是非常清楚的。第二阶段就是上述要拿下的地区,那么第三阶段的核心目标就是拿下基辅,然后进一步拿下乌克兰西部。
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基辅?原因很简单,只有控制了基辅,才算政治上拿下了乌克兰,普京的“去纳粹化”目标才能实现。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拿下乌克兰西部呢?答案也很简单,俄罗斯必须彻底把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才能全盘掌握主动权。之前普京可能还想通过政治解决乌克兰西部,形成东西方平衡。但是,在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极限制裁后完全不可能了,所以普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在第三阶段拿下基辅并控制乌克兰西部。尔后,普京会把乌克兰中部、东部地区都吞掉,只剩下一个没有出海口的西部乌克兰。然后继续以基辅为首都,扶持一个亲俄政权。至于俄军,如果俄欧还能形成平衡,那么把西乌克兰变成一个“中立”国,如果美西方继续施压俄罗斯,要把核武器部署到波兰等国,那么俄罗斯就会把核武器部署到乌克兰西部。
在这里需要再加一点判断,那就是当俄军攻到乌克兰西部时,北约很可能会介入战争,然后把乌克兰西部部分地区控制下来,这块地区最初可能是乌克兰的临时割据政府,而接下来很可能纳入波兰的控制。未来,美北约和俄罗斯对抗的前沿很可能就是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
大帝的心路
原创 虚声2022-06-05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俄乌战争是一部超级网红大剧。
一号主角是普京,他主导了这部剧的进展。
二号主角表面上是泽连斯基,虽然在流量上可以和普京相提并论,但实际上泽连斯基并不能完全决定乌克兰的命运。因为乌克兰背后是北约,而北约的棋手是拜登。所以本质上来说,俄乌战争是普京和拜登在角力。
当然论流量,不能不提卡德罗夫。那位年轻的车臣领袖,在俄罗斯一直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他看起来很凶猛,但面对普京时却是分外的温顺。
6月3号,卡德罗夫去莫斯科开会,和普京的左膀绍伊古(右臂是格拉西莫夫)开了一个会,对外公布俄军第三阶段的目标:
将控制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三州。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描述过俄军的三大目标:
1、低阶目标,大致就是拿下东乌和南乌,最终拿下敖德萨。
——目的是夺回苏联解体时的核心资产。
苏联解体丢失的两个核心地区:
一个是黑海-亚速海资源带,主要在东乌和南乌。
另一个是里海能源带,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和库土曼斯坦。
如果这两个地方没丢失,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天然气、煤炭、甚至是钢铁市场上,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该阶段目标的重点就是敖德萨。
2、中阶目标,就是重新把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虽大,但对俄罗斯人来说,有两个大遗憾。
其一,基辅,东斯拉夫人的龙兴之地,是俄罗斯人精神寄托之所在。
其二,伊斯坦布尔,东正教祖庭之所在,是东正教根系之所在。
所以既然撕破脸,俄罗斯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推进。
3、高阶目标,拿下地球村游戏规则的话语权。
搞垮北约和美元,重新拿回世界话语权。
如果俄军低阶目标顺利推进,即按计划拿下哈尔科夫和敖德萨,俄罗斯便会执行中阶目标,重新把乌克兰纳入帝国范围之内。如果俄军顺利拿下敖德萨,那么就会继续图谋整个乌克兰。
俄军的行动,都是在执行普京的意志。
01 年轻时代
普京年轻时也曾是文艺青年。他于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圣彼得堡(普京出生时叫列宁格勒,曾经挡住希特勒的钢铁洪流)。
那时的苏联,正处于历史比较好的时期。
普京的传记里强调他出生于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军人,他的母亲是女工。实际上他的家庭并不算普通。普京的爷爷,斯皮里东•普京有一门特殊的手艺——饭烧得非常好,好到列宁和斯大林都让他当厨师。
所以普京的家庭可以说衣食无忧。
普京小时候很顽皮,但学习非常不错,197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还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算是综合性人才。
在普京成长的年代,苏联如日中天。所以他对苏联非常认可。
年轻时代的普京,有过一段忧郁的时光。实际上所谓的忧郁,另一个层面就是无忧无虑。年轻时代的普京,确实没啥忧虑的。
他在大学时代加入苏联共产党,且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党。
忧郁的普京在毕业后加入了克格勃(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情报机构之一),一个只有硬汉才能生存的地方,而且面临生死存亡之考验。
正是在克格勃,普京开启硬汉之路,并蜕变为硬汉。或者换句话说,正是苏联帝国强有力的情报机构,让忧郁的普京变成了政治意义上的硬汉。
可以说普京的前半生,见证了苏联的辉煌。或者说正是苏联的辉煌,造就了普京。
1991年8月20日,苏联解体前夕,普京离开情报机构,担任圣彼得堡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主管市政府的对外经济关系。
那么苏联帝国解体给东斯拉夫人带领什么呢?以普京为例,在最艰辛的时代,他甚至要靠开出租车维护家用。要知道普京可是出生于殷实之家,并且处于精英阶层,尚且如此困难,一般俄罗斯人可想而知。
所以在普京的后半生,见证了俄罗斯的艰辛。更让他愤恨难平的是,苏联已经选择解体了,北约仍然步步紧逼。
02 北约与(苏)俄
我之前描述过北约东扩过程:冷战时4次,冷战后5次,共9次。
(苏)俄先后5次申请加入北约:冷战时1次(赫鲁晓夫时代),冷战后4次(叶利钦1次,普京3次)。
北约诞生于1949年,在冷战时代进行过4次扩张,分别是:
1952年,吸收土耳其和希腊。
1955年,吸收联邦德国。
1982年,吸收西班牙。
1990年,德国统一合并过程中,东德加入北约。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内否定斯大林,对外也曾想和北约和解。1954年,赫鲁晓夫向北约正式递交书函,申请加入北约。
赫鲁晓夫的理由:北约的存在是对东欧和苏联的挑衅,但是如果苏联成为北约一员,那么这种性质立刻就会改变。
我每次看那段历史,都会被赫鲁晓夫的奇葩逻辑感动得想笑。
美国看到申请后,也被气得鼻孔冒烟。因为前不久中国和苏联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及其盟友搞得很狼狈。吸纳了苏联,北约也就名存实亡了。
苏联转头就搞了华约(1955年),和北约唱对台戏。
几十年之后,冷战落幕。
戈尔巴乔夫搞改革,本质上就是和西方和解。
所以两德统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干预,并且亲手主导了苏联解体。
叶利钦虽然是戈尔巴乔夫的死对头,但对北约心存幻想。主要表现有两点:
表现一,1991年,俄罗斯申请加入北约。当时的俄罗斯经过休克疗法后,经济、军事力量都大为缩水,但威慑力仍然很强。美国当然不可能放俄罗斯进去。
表现二,对北约第一次东扩无动于衷。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以为只要把自己放得更卑微一些,就有可能被西方理解。然而俄罗斯错了。
北约于1999年完成第一次东扩时,把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收为成员,成员国达到19个。
北约这波东扩,相当于把势力范围从中部的德国推向东欧,大幅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很疼。
同样是1999年,北约还很蛮横、无耻地轰炸南联盟,策划科索沃独立。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在北约无耻的空袭中被炸,造成3名中国记者死亡,20多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那是整个炎黄子孙都不应该忘记的耻辱。
当时最有可能帮助南联盟的,其实只有俄罗斯。但由于俄罗斯对西方抱有幻想,并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强有力的支援。
也是在1999年,经历北约东扩之后的叶利钦,选择把俄罗斯最高权力交给普京。
2014年俄罗斯拿走克里米亚,理由就是效仿科索沃模式,北约初一当流氓,俄罗斯十五当流氓。其实大家都是流氓,思维跟行为都是一致的。
虽然过程差不多,结果还是不同的。北约策划了科索沃独立,而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吞了。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可以骂北约搞科索沃流氓,而不能说俄罗斯吞克里米亚流氓,也堪称一绝。
03 普京的心路
普京时代,俄罗斯也对西方有过幻想,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8年三次申请加入北约,但均以失败告终。
这个过程中,北约进行了最凶猛的扩张。
北约第二次东扩发生在普京时代:
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的申请。
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从而使北约成员国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
如果说北约第一次东扩只是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那么第二次东扩相当于把刀架到俄罗斯脖子上。尤其是吸纳波罗的海三国,史无前例的挑衅,直接兵临彼得堡。
实际上北约二次东扩时,给俄罗斯的伤害大于乌克兰的闹腾。
当时的普京已经在俄罗斯站稳脚跟,他的心一定在滴血。但他还是选择忍了,因为当时俄罗斯对西方抱有巨大幻想。
吃瓜者对照一下普京时代申请加入北约的时间:第一次是2001年,恰好是北约二次东扩前夕。搞情报出身的普京,应该是提前得知了北约再次东扩的计划,想要提前加入北约,完成和解。
尤其是美国遭受“九一一恐袭”之后,普京给美国提供了诸多便利。美国进攻阿富汗,普京同样没有设置阻力(当然俄罗斯和塔利班的关系也因为车臣问题而闹得很僵)。
第二次时间是2003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向北约提出申请(2002年)之后,被北约接纳(2004年)之前。
这个时候,俄罗斯再次申请,其实是再次表达和北约和解的诚意。
还是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闪电战,被誉为“伊拉克模式”。但是在2003年,俄罗斯既没有阻止美国,也没有对伊拉克施以援手。因为俄罗斯对西方的幻想还没有破灭。
北约第二次东扩,实际上间接表明,不可能与俄罗斯和解。
普京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个性要果敢很多,而且行事风格也务实很多。
普京接二连三地申请加入北约,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用意:试探。
时间来到2008年:普京统治的俄罗斯第三次申请加入北约,实际上是最后一次试探。
但北约根本就不顾及俄罗斯的感受,也是在2008年发动第三次东扩,吸纳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骗了无数中苏援助)为成员国。
同样是在2008年,北约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上给出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的承诺。普京与俄罗斯精英集团终于明白,北约不仅不会与俄罗斯和解,还想把俄罗斯往绝路上逼。
普京怒了,决定强硬起来。
如果把普京的心路理一理,从上台时对西方抱有幻想,到幻灭,前后差不多用了10年时间。
强硬起来的普京决定报复,开启了刚硬模式。
04 强硬的报复
普京的第1个强硬的行动发生在2008年夏天,下令俄军进攻南奥赛梯,修理格鲁吉亚。
众所周知,格鲁吉亚认为奥赛梯地区属于自己的领土,但奥赛梯人不那么认为。格鲁吉亚就想武力摆平奥赛梯人。
俄罗斯帮助奥赛梯人驱赶了格鲁吉亚军人,格鲁吉亚的愿望就落空了。
这样奥赛梯地区就成了争议领土,格鲁吉亚就无法加入北约。在俄罗斯修理格鲁吉亚时,北约并没有出兵协助。原因很简单,北约不想为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硬碰。
普京的第2个强硬的行动是在叙利亚。
当时西方想按照利比亚的模式搞垮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2011年)。由于阿萨德政府和俄罗斯关系不赖,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支柱。于是俄罗斯强硬出手,保住了阿萨德。
普京的第3个强硬行动是拿走克里米亚。
普京在叙利亚的行为,惹恼了奥巴马和拜登,两人联手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搞垮了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政府。
眼看亲俄的乌克兰即将变成反俄。普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口仿效科索沃模式,直接吞了克里米亚。
普京的第4个强硬行动,是1月份强势平定哈萨克动荡。
普京的第5个强硬行动,就是拿乌克兰开刀。
说实话,俄军的行动,对乌克兰很残忍。这个动作相当于直接把乌克兰撕裂为两半。当然这次还是“科索沃模式”,在没有吞掉两个地方之前,真的和科索沃很像。
但如果俄军不行动,那么西方就会对俄罗斯很残忍。
乌克兰与俄罗斯原本是兄弟之邦,闹到现在手足相残的境地,绝对是东斯拉夫人的悲哀。
05 逻辑
对普京来说,为什么要选择这场战争?
答案有很多,最简单的那一条便是,没时间了。
这里的没时间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对普京本人来讲。
普京统治俄罗斯已经20多年,他本人已经步入老年。
回顾这20多年,他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既没有和西方和解,也没有帮助俄罗斯改善经济环境,甚至连俄罗斯低迷的人口生育率都没能改变。
在人生最后时光,他选择了俄罗斯人最拿手的传统,战争;去搞俄罗斯人眼中最核心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1、领土,东乌和南乌的黑土地。
2、资源,顿巴斯煤炭带。
3、能源,黑海能源。
拿下这几样东西,就意味着在地球村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老铁们可以观察一下俄乌战争对石油、天然气、钢铁、小麦、化肥市场的冲击。
第二个层面,对俄罗斯来讲。
如今的普京在俄罗斯,权力比绝大多数沙皇大。相当于整个俄罗斯把权力资源给了普京。如果普京都不能有一番强硬的作为,那么接下来换成其他人,也很难再带领俄罗斯有强硬的作为了。
所以不仅是普京个人感觉时不我待,对整个俄罗斯来说,同样有时不我待之感。在很多俄罗斯人看来,不少强硬的事儿必须在普京时代完成。
某种意义上来说,普京的心路,也是俄罗斯的心路。这种方式会让很多人不爽,但却是俄罗斯人的传家宝。
大帝的心在燃烧!
俄罗斯的欲望在燃烧!
乌克兰的土地在燃烧!
普大帝和埃苏丹又成了朋友
原创 虚声 2022-06-02 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吃瓜界的江湖里,经常称呼普京为大帝,埃尔多安为苏丹。
01 高手出牌
本质上来说,普京在俄罗斯其实比绝大部分沙皇权力更大,埃尔多安对土耳其的影响力也超过了大部分苏丹。两位都是当世国际博弈领域高手中的高手。
为什么说他们“又”成为朋友呢?原因很简单,他们经常成为敌人。
从历史上看,苏丹和沙皇也是经常成为敌人,比如说历史上的10次俄土战争,就是苏丹和沙皇在扳手腕。
普京和埃尔多安,作为沙皇和苏丹的继承人,原本斗得不可开交。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15年,土耳其在叙利亚击落俄罗斯战机。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不好惹。土耳其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敢去搞俄罗斯战机?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土耳其幻想加入欧盟富人朋友圈,试图通过对俄罗斯强硬向西方展示自身价值,作为加入欧盟的筹码。当时的埃尔多安是非常倾心西方的。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双方大有动手一决高下之意。
好在关键时刻,普京忍住了冲动。
很快,埃尔多安就后悔太依赖西方。
一方面,埃尔多安并没有获取加入欧盟的门票,相反还因为叙利亚难民问题和欧盟搞得很不愉快。双方唇枪舌剑,大战了好几百回合。
另一方面,西方对埃尔多安背后捅刀。2016年7月,埃尔多安遭遇军事政变,背后就有美国的影子。据说埃尔多安之所以逃过一劫,是因为普京在关键时刻提供了情报。
从那以后,埃尔多安和普京的关系改善不少。但由于俄土世仇以及现实利益纠葛,两人的关系经常在敌友之间徘徊。
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西方让两位“友好”起来。
5月12号,俄罗斯公布了一份52个“友好国家”名单:大部分都是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国家;欧洲一共只有4个国家上榜,其中一个就是土耳其。
很多吃瓜群众表示很不解:
1、土耳其和俄罗斯是世仇,永远不会友好。
2、土耳其和俄罗斯现实恩怨纠葛颇多,永远不会太平。
3、俄乌战争中,土耳其并没有站队俄罗斯,而且道义上倾向于乌克兰。
4、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
那么俄罗斯为啥要把土耳其列为友好国家?
答案其实很简单:埃尔多安和普京都是国际博弈的高手。
高手过招,非常有趣。
02 土耳其的招
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
1、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并没有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
2、虽然和俄罗斯有历史和现实中的纠葛,但并没有把这种情绪带到俄乌冲突中来。
3、虽然道义上一直支持乌克兰,但却在现实中寻找到与俄罗斯双赢的途径。
那么土耳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首先是埃尔多安,给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设置关卡。
因为按照游戏规则,新成员想要加入北约,必须取得所有原北约成员国的同意。
埃尔多安充分利用这个规则,表示只要美国、瑞典、芬兰不同意土耳其的条件,他就不同意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
之前文章分析过。埃尔多安这个做法看似和西方对着干,但实际上避免了西方与俄罗斯局势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既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也符合欧洲的利益。
单凭这一点,土耳其就值得俄罗斯一张“友好国家”入场券。
其次,土耳其外交部明白宣称:我们不会参与到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也不会允许任何国家通过土耳其进行制裁。大意是表示中立。
为表达中立的决心,土耳其外交部还宣布,鉴于《蒙特勒公约》关于不允许军舰进入地中海的条款,土耳其已取消并推迟一系列北约军事演习。
土耳其的说法是,“我们扮演了(俄乌冲突)调解角色。每个人都鼓励这个角色。有些早前计划的北约演习,我们将其推迟或取消,也就是说,我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土耳其的目标,就是要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扮演调停人角色。原因也很简单,这个角色在现阶段收益颇丰。
03 收益
土耳其想当调停人,俄罗斯和乌克兰也不反对。
乌克兰方面反馈:
6月30日,泽连斯基和埃尔多安通话,讨论乌克兰粮食海运出口等问题。
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重视建立有关乌克兰农产品海运出口安全走廊的项目,土耳其愿全力推动乌俄谈判继续进行。
俄罗斯方向的反馈:
据央新闻媒体报道,5月3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于6月8日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土耳其,讨论在黑海开辟安全走廊事宜。
划重点,开辟黑海安全走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乌克兰战争导致世界能源、资源和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前段时间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比天然气更关键的是粮食。
乌克兰黑土地号称欧洲粮仓。欧洲主要国家、甚至非洲,都需要从乌克兰购买粮食,然后通过黑海运走。
战争爆发之后,黑海沿岸港口基本被破坏。
一方面是乌克兰为了阻挡俄军,在沿海布置了大量水雷。
另一方面是俄罗斯封锁了部分黑海航线,并以此为筹码和西方谈判。
现在乌克兰战争导致欧洲和非洲面临粮食危机。前不久联合国秘书长呼吁:
俄罗斯放开乌克兰的谷物出口;
俄罗斯的食品和化肥也“必须能够充分且不受限制地进入世界市场。”
也就是说,欧洲和非洲的粮食危机,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粮食可以从黑海途径土耳其海峡运出去,所以俄乌双方都买土耳其的账。
埃尔多安提议由俄罗斯、乌克兰、联合国三方共同建立一个乌克兰局势“控制中心”,总部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简单来说,就是乌克兰粮食运出去,需要经过土耳其。由于现在俄罗斯和西方互不信任,即便是联合国出面,也需要土耳其做中转站。
土耳其的收益,就是做中间商赚差价。
04 中间商很爽
这其中不仅有粮食,还有各种能源和资源。
以钢材为例。战争理论上对欧洲的钢材市场冲击很大:
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停止了对俄罗斯钢铁产品的进口;
另一方面是因为战场主要集中在黑海和亚速海沿岸,乌克兰80%的钢铁产能集中在那一带。战争打得最惨的就数马里乌波尔钢铁厂。
按道理说,国际钢材价格应该上涨。
但从4月中旬开始国际钢材价格竟然出现了大幅下跌。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土耳其从俄罗斯低价进口废钢和钢坯,做二道贩子、进行简单加工,再出口到欧洲、中东和北非国家。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欧洲的需求,也缓解了俄罗斯的困境,自己还狠狠地赚了一笔。
再以天然气为例。
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北线直接对欧洲供气大幅减少,导致欧洲天然气短缺。
但是南线通过黑海向土耳其的供气量却有增无减,那么土耳其多余的天然气就可以供给欧洲。如此一来,土耳其又做中间商大赚一笔。
这都是土耳其作为中间商获取的收益。
由于土耳其尝到了做中间商的甜头,更加热衷于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如果再把乌克兰与俄罗斯运往欧洲的粮食这块蛋糕拿到手,又可以稳赚一笔。
土耳其这个中间商,不仅赚了钱,还无形之中提升了在欧洲的地位。大家想一想,如果因为战争的原因,东方的粮食、资源与能源,都需要从土耳其中转,那么这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而是对中西方说话都管用。
对西方来说,必须从土耳其手中获取来自东方的资源、能源和粮食。所以土耳其最近腰杆子比较硬,否决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毫不含糊。
对俄罗斯来说,必须从土耳其手中获取来自西方的资金。所以普京虽然不喜欢土耳其,却也把土耳其列入“友好国家”名单。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土耳其从来没有感觉自己这般重要过,恍然之间有一种奥斯曼帝国再现的感觉。对埃尔多安来说,也许真有了苏丹的感觉。
老杜对大帝骂骂咧咧
虚声2022-05-27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杜特尔特和普京都是政治强人,他曾经称普京为偶像和朋友。
2016年杜特尔特上任之后,特意加强了与俄罗斯的接触,他也曾在2017年和2019年两次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面。他将于今年6月30号卸任。
在卸任之前的5月24号,杜特尔特在菲律宾议会上再次谈论他的朋友普京。这一次他对普京不再是恭维,而是批判。
根据讲话内容,杜特尔特的批判主要表现在3个方向。
方向1,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杜特尔特表示在他看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并不是普京所说的“特别军事行动”,而是针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全面战争”。
方向2,谴责普京滥杀无辜。
杜特尔特表示,虽然他和普京都被外界贴上了杀手的标签,但他杀的是罪犯,他不杀儿童和老人,“很多人说普京和我都是杀手。我早就告诉过你们菲律宾人,我确实会杀人。但我杀的是罪犯,我不杀儿童和老人。”
这番话说得还是比较重的,相当于指控普京在乌克兰杀害平民。目前亚洲国家领导人,除日本之外,新闻报道出来的,几乎只有杜特尔特公开这么说。
方向3,谴责俄罗斯搞乱能源系统。
杜特尔特将全球油价飙升归咎于普京的军事行动,“我要卸任了,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解决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然后我们才能谈论让石油供应恢复正常。”
菲律宾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的石油用量越来越多,高油价对其发展不利。
说实话,在吃瓜界的江湖里,不少人对杜特尔这番话还是很诧异的。要知道杜特尔特自己也是狠人,上台之后反美,通过禁毒行动把很多毒贩和吸毒嫌疑人判了死刑。国际刑事法院称杜特尔特的禁毒行动侵犯了人权,犯下了反人类罪。
那么杜特尔特下台之前,为什么要怼普京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原因1、杜特尔特下台了。
在台上,杜特尔特大权在握,可以比较强硬。但是离开权力中枢之后,他终究还是一个人,会变得脆弱。
在菲律宾的社会体系中,亲美的势力很强大。
一方面,菲律宾长期是英美殖民地,传统上就有很多亲美势力。
另一方面,菲律宾的体制设计,本身就会促进精英阶层亲美。
所以在菲律宾社会体系中,亲美是潮流。杜特尔特这种反美(哪怕是表面)、亲中俄的是少数。所以杜特尔特下台之后,肯定要想办法给自己留一些余地。
既然现在西方在批判普京以及他发起的乌克兰战争,那么杜特尔特就趁机跟着批一波普京,表示自己的价值观和西方一致,相当于对美国释放一个和解信号。
那么杜特尔特为什么要对美国释放信号呢?
原因2、现实利益。
因为拜登政府要推销“印太经济框架”(IPEF),传说中的13个创始成员国,就有菲律宾。
按照美国的搞法,要搭台唱戏、拉小弟站台,自然要拿一些筹码出来。
杜特尔特这个时候向美国示好,说不定可以多拿一点利益。杜特尔特本来就是顶级墙头草,之前从中俄搞到不少好处,现在又想从美国那搞好处,也符合他的风格。
从菲律宾总统这个角度看,如果杜特尔特张嘴怼普京,就能给菲律宾多争取一点现实利益,那他无疑是合格的。
原因3、为家族权力布局。
此次菲律宾大选,杜特尔特原本是主推自家大闺女萨拉上台,他自己去竞选副总统。
但经过一番博弈之后,小马斯科胜出,成为下一任菲律宾总统;萨拉成了菲律宾副总统。
小马斯科本身也来自马斯科家族,他爸老马斯科也曾是菲律宾总统。
按照现在菲律宾的政局,未来的某个时候,萨拉有可能成为菲律宾女总统。
马斯科家族在菲律宾争议较大。一方面,老马斯科执政期间,把菲律宾经济搞得还不错;另一方面,马斯科家族贪腐也比较严重。小马斯科这次能上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菲律宾经济没什么起色。菲律宾人希望他能像老马斯科那样,搞一搞经济。
杜特尔特家族,因为杜特尔特采用激进的方式禁毒,在菲律宾争议也比较大。支持者认为杜特尔特整顿了菲律宾秩序,反对者认为他侵犯了菲律宾人权。
如果接下来菲律宾经济没有起色,而社会秩序恶化;那么菲律宾人就会怀念杜特尔特的铁腕。萨拉的风格又和杜特尔特类似。如果未来出现那种情况,萨拉走上菲律宾总统宝座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简而言之,杜特尔特是人精,一言一行都是精心安排的。
三路顶级忽悠大军围攻普京
原创 虚声2022-06-06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普京专题
们分别来自马克龙、基辛格、克林顿。
作为资深吃瓜群众,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今地球村最盛行的术法是忽悠。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性别、阶层,都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忽悠。
级别越高之人,面对的忽悠越复杂。
越是干非常之事之人,面对的忽悠也越猛烈。
普京作为地球村权势最大的人物之一,又处于干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的档口,所面临的忽悠更是前所未有地复杂多变且猛烈。综合来看,现阶段普京面临的忽悠大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克林顿、基辛格与马克龙。
01 克林顿忽悠
4月中旬,俄乌战争拉锯状态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该文主要讲了两点。
第一,北约东扩并不是西方急于扩充势力范围,而是东欧国家想要加入北约寻求更加坚实的安全保护。
——言下之意,俄罗斯很蛮横,让邻居很害怕。这是西方政客的一贯思路,就是把俄罗斯塑造为恶人,自己则是制约恶人的世界警察。这个观点没什么新鲜的。
第二,克林顿强调,北约的大门实际上一直在向俄罗斯敞开。
——这就有点石破惊天了。
要知道叶利钦和普京几次三番申请加入北约,都被无情地拒绝了。普京也是三次被拒绝之后,才开始转而强硬对抗的。
克林顿的文章发表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4月19日的《深夜秀》节目中表示,“俄罗斯人最终决定那不是他们想做的事”。——言下之意俄罗斯不想加入北约。
对于美国方面的说辞,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做出回应,“可以肯定的是,美方一再表示,(俄罗斯)加入北约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大门一直是关着的,因为这根本不可能。”
普京本人也多次表示,北约东扩背信弃义,违背了当初给俄罗斯许下的诺言,“他们在 (20世纪) 90年代和我们说,不会向东移动一寸。结果怎么样?我们被骗了。他们厚颜无耻地欺骗了我们。北约东扩了五次。”
俄罗斯方面认为,北约东扩是乌克兰战争的祸根。
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姑且不论,但过去的历史表明,俄罗斯确实好几次申请加入北约被拒绝,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叶利钦和普京四次申请加入北约,全部被拒绝。
中国有句话叫,事不过三。北约四次拒绝俄罗斯,确实有羞辱的成分。
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克林顿再提“北约大门为俄罗斯敞开”的用意其实很简单,还是想勾起俄罗斯对北约的幻想,继续忽悠。这种情况类似“已经生娃的绿茶对舔狗说,你还有爱我的机会。”
美国如此这般忽悠俄罗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试图动摇俄罗斯军心。
2、鼓励俄罗斯内部的反对派。
3、吸引俄罗斯精英阶层亲西方。
02 基辛格忽悠
按照中国传统思维,基辛格应该算纵横派,苏秦、张仪那样的人物。
美国全球化历史进程中,基辛格是标志性人物。虽然他已经99岁,但依然思路清晰,看问题比较犀利。
5月下旬,基辛格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对俄乌局势表态:俄乌应该在未来两个月内展开谈判,否则会造成“难以克服的动荡和紧张”。
基辛格建议俄乌双方应各自做出妥协:在理想情况下,让俄乌边界重新恢复到2月24日开战之前的状态。
——注意这话的前提,理想情况下。
说实话,基辛格这话听起来没有新意;但被西方媒体解读之后变得耸人听闻。
西方媒体把基辛格的话解读为,“让乌克兰割让领土换取和平”。
为什么西方媒体如此这般解读呢?
1,2月24号之前,俄罗斯已经控制克里米亚,东乌处于割裂状态。
2,如果回到那个状态,乌克兰仍然无法控制东乌和克里米亚。
3,西方媒体的宣传中,西方一定会帮助乌克兰拿回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
简单来说,就是西方媒体把西方自己宣传得太高大上了,把俄罗斯贬得太低,以至于任何温和派观点都被解读为妥协。
基辛格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观点,一直比较温和。战争爆发之前,他主张“乌克兰问题芬兰化”,就是“保持中立,加入欧盟但不加入北约”。他的这个观点,相对较为可行。
但是在极端情况下,温和派观点也会被疯狂攻击。
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公开点名批评基辛格,称其是“达沃斯恐慌者”;暗示基辛格害怕普京。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各派在乌克兰搞事,都不是为了乌克兰本身,而是从“俄美关系维度”做出的选择。
激进派在乌克兰搞颜色革命,也不是为了给乌克兰送去民主和自由。实际上在颜色革命之前,乌克兰已经实现选票民主,和西方并没有本质差异。搞颜色革命,也是为了用乌克兰去牵制俄罗斯。
温和派的基辛格提出“回到2月24日之前的状态”,本质上也是对俄罗斯的一种忽悠,原因如下:
1,按照开战之前的状态,俄军表面上是不能出现在乌克兰境内的。即便东乌有部分俄军,那也是潜伏状态。
2、开战几个月,俄军除了占领东乌大部分地区之外,还占领了南乌部分地区。
3、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俄军会占领更多乌克兰领土。
如果回到开战之前,一方面相当于让俄军“吐出”这几个月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帮了乌克兰一个大忙;另一面相当于对俄罗斯温和派释放“美俄继续相处”的信号,和克林顿的“北约大门向俄罗斯敞开”类似。
03 马克龙忽悠
时间来到6月上旬,赢得大选之后的马克龙说话了:
1,尽管俄罗斯“犯了错误”,俄罗斯也不应受到羞辱。
2,当乌克兰境内的“战斗”停止时,可以找到外交解决方案。
3,法国可以发挥调停作用,结束战争。
这是典型的法兰西式忽悠。
首先看第一条,“俄罗斯不应受到羞辱”指的是哪些?具体可以参考两个案例。
案例一,针对俄罗斯领导层亲属的羞辱。
普京的女儿,梅德韦杰夫的儿子等等,都因为乌克兰战争在西方遭受排挤。美国最新制裁措施中,包括梅德韦杰夫儿子在内的一批俄罗斯高层子女的护照被取消了。——常言道,祸不及家人;但为了恶心俄罗斯,美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案例二,针对俄罗斯领导层的羞辱。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打算访问塞尔维亚。在欧洲,塞尔维亚是极少数和俄罗斯关系不错的国家。但是塞尔维亚周边的保加利亚、黑山和北马其顿三国,拒绝俄代表团专机飞经其领空,那么拉夫罗夫就无法进行正常访问。这对大国来说,绝对是赤裸裸的羞辱。
马克龙抛出这个“不羞辱俄罗斯”的话题,同时强调“外交解决方案”,也算对俄罗斯抛出一个橄榄枝。这个橄榄枝对俄罗斯境内的温和派非常重要。因为俄罗斯境内的温和派,还是想要和西方和解。而法国可以提供俄罗斯和西方和解的契机。
最后马克龙明说,“法国可以充当调停者角色”。这话要从两个层面理解:
一方面,法国希望欧洲稳定,忽悠俄罗斯收手。
另一方面是出于利益考量。土耳其充当调停人,已经从俄罗斯得到太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充当俄罗斯钢铁、天然气、粮食等物资的中间商,赚了不少差价)。
法国很明显也看到其中的商机。
04 思索
克林顿、基辛格与马克龙三人,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说了不同的话,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忽悠俄罗斯。
这里的忽悠可以分两层理解。
第一层,忽悠普京继续相信西方。毕竟普京初登大位时,也曾对西方抱有幻想(比如数次申请加入北约)。
万一普京再次信了西方,那绝对是西方政客的福音。就像当初西方忽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那样,获得了太多的好处。
第二层,忽悠俄罗斯温和派,为后普京时代做准备。
毕竟普京年龄也不小了,地球村有远见的玩家,肯定在为后普京时代布局。俄罗斯的精英阶层,亲西方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不论美国还是欧洲,如果没法忽悠普京,肯定都寄希望于忽悠普京之后的俄罗斯领导人。从这个层面就可以理解,美国和欧洲的精英阶层最近的言行。
当然这个世界,大家都不是傻子。
西方忽悠俄罗斯的同时,俄罗斯也在忽悠西方。普京肯定希望西方默认俄罗斯对东乌和南乌的实际占领,并且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
大帝摊牌了
原创 虚声2022-06-13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背景是这样的:
俄乌战争打了一百多天,外界逐渐失去新鲜感。
然而普京在6月9日的彼得大帝诞辰350周年纪念会上,对着一群年轻企业家(包括技术创新领域、农业和创意经济领域等等),说的一番话再次震惊了世界。
普京说:彼得大帝收复并巩固了领土,同样的命运落到我们头上。大意是,他决定发动乌克兰战争,也是如彼得大帝那样收复并巩固了领土。
此前俄方一直说发动乌克兰战争的理由是去纳粹与反美帝,听起来很官方,也能说得通;但远不如普京这次谈话实实在在、真情流露且自然而然。
从视频画面看,普京讲话神采奕奕、口齿流利、风趣幽默。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传出来的视频讲话中,这是精神状态最好的一次。
普京亮出来底牌:俄罗斯就是要搞土地。
对俄罗斯,以及所有曾经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帝国(匈奴、突厥、柔然、蒙古、沙俄、苏联等等)来说,搞土地就是人群的最大公约数,能获取最大的支持。俄罗斯也不例外。当普京搞了南奥赛梯、克里米亚和东乌之后,支持率居高不下。
所以普京简单直接地说出要“恢复领土”时,看起来神清气爽。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历史上,彼得搞到的领土面积并不算最大,甚至连前三名都排不上。为什么普京要把彼得大帝拉出来大捧特捧?答案有三个:
答案一,彼得很牛
彼得大帝之所以在俄罗斯地位高,主要是因为改革。
我之前写过文章,说彼得干的事儿很像北魏孝文帝。
当初鲜卑人从最东北的嘎仙洞起步,一直迁徙到塞北的大同。
面对中原的农耕文明,孝文帝决心改革,为此赔上老婆孩子也在所不惜。彼得和孝文帝一样,面对欧洲工业文明,下决心变革,为此也是赔上老婆孩子在所不惜。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家族的牺牲,换取民族兴旺、并奠定自己的历史地位。
1682年,彼得继位时,沙俄处于农奴制巅峰。
当时的沙俄虽然领土很大,但和之前的蒙古帝国等等并无区别。
当时的欧洲各国,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工业文明初现端倪,整个社会看起来朝气蓬勃。沙俄的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1697到1698年,彼得到西欧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当然他不是出访,他的身份并不是沙皇彼得,而是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也可以看作是彼得微服私访记。同时期的东方,也流传着康熙微服私访,但内容都是惩治贪官或偶遇美女之类。
彼得这次私访——
到过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当过船长;
到过英国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
到过普鲁士学过射击;
彼得走访了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而言之,这位身高堪比林肯的壮汉尽他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回到俄罗斯之后,他放出几个大招。
第一招,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提高工作效率。用参政院代替贵族领主掌控的杜马会议,下设11个委员会(类似于“部”)负责具体工作;将全国分为50个省;官员不再靠出身指定,一律靠成绩选拔。
第二招,颁布新法令移风易俗:要求东斯拉夫人必须剪掉祖传的大胡子,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向西方看齐。
第三招,经济方面,大力鼓励工商业。为鼓励引进西方工艺和技术,彼得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了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第四招,大力发展海军,和波罗的海西边的霸主瑞典干仗。
为了改革,彼得处死了自己的亲儿子皇太子,和皇后离婚(而不是幽禁到死,或者罗织罪名处决,也体现了他向文明变革的决心)。
彼得之前,俄罗斯已经足够大,但非常愚昧落伍。彼得没有去强行废除农奴制。他的这些套路,相当于给俄罗斯植入一套可升级的软件系统,名叫工业文明之路。
这条工业文明之路前后持续了几百年,直到斯大林时代才算最终完成。正是这条工业文明之路,奠定了沙俄-苏联-俄罗斯的命脉,让东斯拉夫人成为工业文明周期的地球村棋手之一。
普京在6月9日那场座谈会上,还说了一段论证俄罗斯历史的话,“俄罗斯一直都处在局势发展的最前沿。是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撤退,但这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只有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继续前进,我们将集中精力,勇往直前。”
普京这话突出几点:
1、俄罗斯在地球村扮演棋手角色,而非棋子角色。
但纵观俄罗斯历史,彼得大帝改革之前,沙俄只是野蛮落后的象征,并无棋手的地位。所以这话也突出了彼得大帝的重要性。
2、俄罗斯领土大小可能会变化,但搞领土的决心始终没变,只要有机会就搞。彼得大帝也是一样,只不过搞领土的方式更高明。
答案二,彼得式搞领土
彼得搞领土的方式,不贪多而贪精,要搞就搞精华部分。
普京在6月9日赞扬彼得大帝留下的遗产,“彼得大帝与瑞典打了一仗,他似乎侵占了瑞典的领土。事实上,彼得大帝没有侵占瑞典的领土,他只是拿回失去的领土。彼得大帝恢复并巩固了俄罗斯的领土,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显然,这一命运落在了我们的头上。如果我们从‘这些基本价值构成我们存在的基础’这一事实出发,我们一定会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
普京口中说的彼得大帝和瑞典打仗,是指持续21年的北方战争。
17世纪末期,彼得大帝与萨克森、丹麦和波兰等国结成北方同盟,共同向当时的波罗的海霸主瑞典宣战,最终俄罗斯胜利、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18世纪初的1703年,彼得大帝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圣彼得堡(这个名字,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和彼得大帝的名字暗合)。
为什么彼得一定要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答曰:彼得认为圣彼得堡是瞭望欧洲的一个窗口。
随后他把首都迁到波罗的海沿岸;有点类似于朱棣把首都迁往北京,天子守国门。彼得除了守国门,还多了一层变革之心。
进入工业文明周期后,彼得式搞领土模式就成了东斯拉夫精英搞领土的标杆。
彼得改革之前,俄罗斯一直在荒无人烟的大陆上扩张,如同野猪跑在荒原上。
彼得改革之后,俄罗斯一直以打通出海口、占领大河入海口为目的,如同一个心机深沉的猎人。
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王,继承了彼得大帝的衣钵,拿下克里米亚,相当于替俄罗斯打通黑海出海口,典型的彼得模式。
19世纪中叶,沙俄从大清帝国手里抢走黑龙江入海口,也是彼得模式。20世纪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是要打通通向印度洋的入海口,还是彼得模式。
当乌克兰倒向北约时,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克里米亚,原因就是不想失去黑海出海口,依然是彼得模式。
普京发动乌克兰战争,其实就是要搞亚速海和黑海沿岸的精华领土,还是彼得模式。由此可见彼得大帝对俄罗斯人影响之深远。也正因如此,普京把彼得大帝的模式搬出来,才能引起俄罗斯人的共鸣,从而提升战争支持率。
答案三,克服困境
彼得大帝在普京心中的地位很重要,普京把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某种意义上来说,普京的行事方式受彼得大帝影响很深,比如搞领土的模式。
但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彼得大帝在17世纪的成功模式,搬到现代未必能成功。比方说苏联巅峰时期入侵阿富汗,试图打通印度洋出海口,最后还是失败了。
普京现在面对的局面其实比彼得大帝时更复杂。
彼得发动北方战争时,西方并非铁板一块,彼得可以联合瑞典的敌人(波兰与丹麦等)发起行动。现在西方几乎一边倒支持乌克兰,搞得普京压力颇大。
虽然普京摊牌就是要像彼得大帝一样搞土地,但由于西方对俄罗斯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群体)影响很大,普京会寻找一切机会解释战争的合理性。
所以6月9日座谈会上,普京通过主权谈了战争:“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非常之快。为了获得领导权——我在这里说的不是全球领导权,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确保其主权。一个国家要么成为主权国家,要么变成殖民地,没有第3种可能。我现在不举例子,以免冒犯某些国家。但如果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不能做出主权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是殖民地了。你没法跟殖民地谈历史前景——殖民地没有在如此严酷的地缘政治斗争中生存的机会。”
——不想冒犯的国家,大概率是指欧盟各国和日韩。它们想干啥事,必须得美国老大哥点头,不能随心所欲。
但俄罗斯想干啥就干,比方说想从乌克兰搞土地,不需要任何人点头。
普京又进一步细化了主权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主权——总的来说,原则上一直如此,但现今尤其明显,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首先是军事和政治主权,这里重要的是能够在国内和外交政策领域作出主权决定并确保安全。
——军事和政治层面,俄罗斯确实有绝对主动权,所以发动了乌克兰战争。
第二是经济主权,即在基本发展领域不依赖任何人,在关键技术方面,在确保社会和国家的生存能力方面,我们不依赖任何其他人。技术主权在当今世界极为重要。
——俄罗斯在能源、粮食、资源方面能高度自给自足,可以肆无忌惮地干。
当然还有公共主权。我指的是社会整合起来解决国家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其历史、文化、语言的尊重,是对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尊重。这种社会整合是发展的关键基础条件之一,没有这种整合,一切都会土崩瓦解。
很明显,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在这里列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但实际上你可以改变顺序,从任何一点开始,因为没有这一个就没有那一个。
普京这话传递出两点关键信息:
1、一个国家有没有完整的自主权,要看政治、军事、经济和公共事业方面,能不能自己说了算。普京试图通过“主权选择”向世界发布信息,即掌握主权的俄罗斯,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干任何想干的事儿。
2、想要行使国家主权,政治、军事、经济与公共事业方面均不能被别国卡脖子。如果被卡脖子,就很难真正意义上行使主权。
3、对俄罗斯来说,“收回并巩固领土”就是核心利益,彼得大帝那样做了,普京也照葫芦画瓢。
但是普京有一点没说,那就是他虽然在领土层面效仿彼得大帝,但并没有在改革层面效仿彼得大帝。
要知道彼得大帝的改革,给俄罗斯从西方引入诸多人才。
比方说现在俄罗斯人在数学领域很强。但是在彼得大帝之前,斯拉夫人并没有展示出数学天赋。但是彼得大帝之后,斯拉夫人的数学进入开挂模式。
原因很简单,彼得大帝把数学家带入了沙俄。
1724年,彼得大帝建立国家科学院,吸引欧洲科学家,给予他们足够的资金和自由。当时欧洲因家族矛盾而被排挤的大数学家伯努利兄弟,就被吸引到俄罗斯。
其中丹尼尔·伯努利又把数学史上四大天王之一的欧拉,引诱到圣彼得堡科学院。
欧拉到沙俄时,彼得已经死了,沙俄王位在他的老婆、女儿、侄女等人之间流传,世道很乱。但欧拉的数学研究并没有受到影响。
不止沙俄,欧洲其他国家的帝王也尊重数学家。欧拉从沙俄去德国,腓特烈大帝并不很喜欢他,但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腓特烈大帝的母亲很喜欢欧拉,也很尊重他。换句话说,喜不喜欢不重要,尊重才是重点。
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继位之后,又把欧拉请回到沙俄,给予他足够的礼遇。
欧拉之后,沙俄本土数学开始兴起,斯拉夫人数学家成群结队地出现。
但是在普京时代,俄罗斯人才是外流的;很多俄罗斯数学家去了美国,给美国做贡献。就是说在体制改革这块,普京离彼得大帝较远。
如果普京想向彼得大帝看齐,仅仅靠“收复并巩固领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深度改革方面有所作为。
简而言之,彼得不愧大帝之称呼,普京的“大帝”头衔更像调侃。
最后,谈点经济
既然这次纪念彼得大帝的谈话,普京的宣讲对象是年轻的企业家,那总不能只谈政治、主权这些,好歹也得聊点经济吧。
普京在6月9日座谈会上也说了几句和经济有关的话,“设置栅栏,把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围起来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打算在自己周围建立围墙。俄罗斯不会构筑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我们过去没有这样过,未来也不会这样。”
——大意说,俄罗斯不会闭关锁国。这更像是介绍一下国策,而不像经济高招。
不过话说回来,过去20年,普京也没有拿出发展经济的高招,转而开始搞领土。搞经济真不是包括普京在内的东斯拉夫人的拿手活。
现在终于不用想着发展经济这回事了,只需要谈政治、战争与博弈这些拿手事儿,玩起来得心应手,说实话来也算神采奕奕了。
普京蹚出一条路,敲响了美国霸权的丧钟
戎评 2022-06-22云阿云智库•俄乌战争之普京专题
导读:这段演讲的第一大看点,就是普京公开敲响美国霸权丧钟,向西方世界喊话,让他们不要再抱有幻想,单极世界已经走到尽头;第二大看点,是回怼西方“通胀怪普京”的论调,有理有据论述高通胀成因;第三大看点,是称亚洲和中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发展中心,俄罗斯将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在俄乌战争爆发三个多月后,6月17日,普京首次在国际会议上(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表达了俄罗斯关于经济问题的看法。尤其对世界秩序变局、西方对俄制裁、全球高通胀、俄罗斯经济策略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普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对于中国如何面对全球变局也颇有裨益。
普京在乌克兰发起顿巴斯军事行动,给全球旧有的单边秩序撕开了一道口子,证明世界上有国家不满美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而且正在付出实际行动。俄罗斯试图成为在地缘政治、全球经济、技术领域、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中进行革命性和结构性变化的一员,成为颠覆全球单边秩序的破坏者,和多边秩序的重建者。
这段演讲的第一大看点,就是普京公开敲响美国霸权丧钟,向西方世界喊话,让他们不要再抱有幻想,单极世界已经走到尽头;第二大看点,是回怼西方“通胀怪普京”的论调,有理有据论述高通胀成因;第三大看点,是称亚洲和中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发展中心,俄罗斯将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在戎评看来,普京讲话对中国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俄罗斯敢于和西方主导的单边秩序硬碰硬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有效反制西方制裁的路子,并且从侧面印证了美国霸权的衰落,以及西方世界的虚伪。
直白一点说,美西方没有与一个核大国正面发生战争的实力和胆量,即使用激进的经济手段进行制裁,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严重的反噬。俄罗斯蹚出了一条美西方惧怕的斗争之路,也打开了中国应对未来可能面临场景的破局可能。
场景一:面对霸权主义怎么办?
普京在讲话中论述了单边秩序的终结是客观的历史进程。
——“变化是历史的自然进程,文明多样性、文化丰富性与僵化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定式难以相容,由一个中心粗暴、不容置疑地强加的各种范式行不通。”
——“我谈的都是客观进程,是地缘政治、全球经济、技术领域、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中真正革命性的、构造性的变化,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国家和地区发挥的作用正在显著增强,这些国家的利益不容继续忽视”。
随着新兴经济体利益的崛起,单边秩序和霸权主义迟早是要被颠覆的,这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普京发起的顿巴斯军事行动,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一记重拳。他打出了西方世界的底线,揭露了其虚伪和孱弱的本性。
俄乌战争的爆发,是因为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东扩,威胁到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因此,俄罗斯绝地反击试图打破美国的军事霸权,建立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力量,其实质就是打破全球的单边秩序,改变由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局面。
通过俄乌战争,普京摸清了西方的底线,即他们不会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核大国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选择用代理人战争的方式,通过对代理人源源不断的经济和武器支援,企图拖垮竞争对手。
对中国打“台湾牌”就有点类似对俄罗斯打“乌克兰牌”(当然二者有本质不同),都是西方企图抓住对方的要害问题牵制对手,通过不断的试探和极限施压打乱对方的阵脚,迫使其犯下战略错误,进而对其进行致命一击。
对于中国来说,必然顺应单边秩序走向终结的客观进程,历史站在我们正确的一边。同时,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战略袭扰,我们不仅要有与其硬碰硬的勇气,而且还要有敢于维护切身利益的底气。特别是军事力量方面,我们必须加速追赶,为解决台湾问题这样的重大战略事件,提供强有力的军事保障。
近日中国003号航母下水,和成功试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都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件,表明中国冲破西方军事霸权的决心和实力。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一极,在某种程度上既保护了自己,也是对霸权主义的震慑和瓦解。
因此,以提高军事实力为基础,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安全感,才能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强的话语权,才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场景二:面对经济制裁怎么办?
如何反制经济制裁,普京最有发言权。
——大规模制裁实施仅三个月后,我们就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数据显示,在达到17.8%的峰值后,目前通货膨胀水平已回落至16.7%,且仍在继续下降。
——今年前五个月,联邦预算盈余为1.5万亿卢布,综合预算盈余为3.3万亿卢布。同时,仅5月份一个月联邦预算盈余就接近5千亿卢布,比去年5月高出3倍多。
这次美欧发起的对俄罗斯的核弹级的金融制裁,不仅没有把俄罗斯经济打垮,反而让自己受到了巨大的反噬。
普京是怎么做到的呢?关键就一招:卢布结算令。而其实质就是与本国的优势商品绑定,用本币结算。可以说,俄罗斯是走出了去美元化的成功之路。
由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有着高度的依赖,普京用卢布结算这招,直接打到了欧洲的七寸。由于跟随美国制裁和卢布储备不足,欧洲国家只能减少俄油和俄气购买或者从第三方渠道高价购买原油和天然气。这样一来,欧洲的高通胀就又向上攀升了一大截。
反观俄罗斯,却在战争期间通过与友好国家贸易,大量出口石油,使得出口收入暴增,顺差还创下了历史记录。可见,一招卢布结算令,成为让对手胆寒让自己强大的杀手锏。
中国要从俄罗斯的反制裁中汲取经验教训。
首先,推进本币结算是必须的,这不仅是未雨绸缪的一步,也是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化,保护中国经济安全的关键一步。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可以阻挡美元滥发大肆购买中国商品,造成产能的过度扩张和资源的浪费,使得中国经济不会因为美元贬值而外储大幅缩水,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
其次,本币结算要锚定中国最优势的商品和资产,比如中国的高端制造和稀有资源如稀土。本币结算必须要有一个价值稳定的无可取代的锚定物,美元必然不能再成为锚定对象,而是应该锚定中国自主工业制造,以及稀有资源,或者黄金。现在有个观点是锚定中国的GDP总量,目前而言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最后,利用危机用外储抄底全球优质资产,如能源、矿产和农产品,这样可以高效利用外储,避免外储大幅缩水。美国高通胀叠加美联储加息,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必然引发又一次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而中国作为资金的避风港也必然受益,同时,我们可以运用外储在危机期间选择优质资产予以战略储备,比如稀缺的能源、矿产和粮食等,以弥补我国经济的劣势和短板,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未雨绸缪。
场景三:面对通货膨胀怎么办?
近期关于全球通货膨胀的问题和成因,各国舆论场讨论得十分热烈。其中尤以美国高通胀为甚,除了拜登到处甩锅,白宫内部还分成了两派,针对是否要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关于美国的高通胀,拜登俨然变成了一个甩锅大王。
先是甩锅耶伦和鲍威尔,承认美国的通胀是其金融部门的错误;
再是甩锅普京,宣称70%的物价上涨是“普京涨价”造成的,美国人“从未经历过这种体现在食品和汽油价格上的‘普京税’”;
最后是甩锅全球,称“有些人会把原因归咎到我身上,但如果是我的错,为什么世界上所有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比美国更高呢”?
拜登甩的锅,普京接住了,还顺手给怼了回去,怼得还十分精彩。
普京揭秘了西方超发货币在全球抢购商品引发全球高通胀的实质。
——今年的事件尚未发生前,大宗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就已成为事实。这是七国集团长期推行不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无节制排放和无担保债务积累的后果。
——过去两年,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38%,多印了5.9万亿美元。同期,欧盟的货币供应量也急剧上升,增长约20%,即2.5万亿欧元。
——他们印了一大堆钱,接下来呢?这些钱往哪儿花呢?显然,要用钱到非西方国家采购商品和服务,这就是增发钞票的流向。这些钞票榨干、洗劫了全球市场。.
——2019年底,美国的进口额约为每月2500亿美元,现在已经上升到35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增幅为40%,恰好与近年来无担保增发的美元货币供应增量相吻合。他们印钱、四处花钱,用这些钱扫空第三国市场上的所有货物。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上所有商品几乎都在涨价,原材料、消费品,尤其是食品。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仍在继续进口,但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平衡已经彻底转向。
——在通货膨胀的风暴中,许多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合理的疑问:当美元和欧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贬值,为什么还要用美元和欧元采购货物?结论是,基础可疑的经济终将不可避免地被代表真实价值和真实资产的经济所取代。
——未来几年将开启国际储备货币换商品的进程,当商品日益短缺,各国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必须把贬值的外汇储备换成真正的资源,例如粮食、能源、其他原材料。这个过程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美元的全球通胀。
那么,面对美欧货币滥发引发的全球高通胀,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下策,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让美欧想利用减免关税缓和通胀的目的不能得逞。
现在美国想通过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来缓解国内高通胀,对此,我们是欢迎的,但是中国出口商品必须结束低价的状态,防止美欧用一堆“废纸”来抢购。可以考虑取消出口退税激发企业提价,让美欧买不到我国的廉价商品,自然通胀缓和不了,也无法完成对我国财富收割。
中策,以进口高科技产品为交换条件,美欧想进口中国商品,必须解禁高科技。
美欧的霸道之处在于,他们滥印钞票到处抢购自己需要的商品,却对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实施封锁和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自己的廉价商品却无法进口迫切需要的高科技产品。比如对中国的芯片封锁,就是美欧双标的直接体现。
现在美欧遇到了无法控制的高通胀,中国应该利用这一点对美欧提出相应的条件,比如解禁我国对高科技的进口。这样,我们的自主工业体系才能进一步缩短与西方的距离,达成科技自主的目的。
上策,只接受用黄金或人民币来购买商品,拒绝美钞。
虽然黄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国际贸易的规模,但是贵金属仍然是最为保值的天然货币,即使不能回到用黄金来结算贸易的时代,也要有自主储备黄金的意识,或者在国际贸易中设置黄金结算的选项。
用人民币结算则是未来国际贸易的终极形式,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既然他们对中国商品有强依赖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拿出用人民币结算的智慧和魄力,在国际贸易中大力推进本币结算,强势推进贸易和外储去美元化。这样,才能扭转美欧对我国财富的无形收割。
场景四:面对粮食危机怎么办?
俄乌战争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粮食出口大国,战争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收割,强化了化肥等重要商品的涨价预期,从而造成供需失衡,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
对此,普京在讲话中表示俄罗斯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有能力大幅度扩大粮食和化肥出口。
——然而,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困难,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困难。是的,从形式上看,俄罗斯的粮食、食品和化肥出口都被禁止……
——问题不在我们,问题在于基辅掌权者能否做出正确决定。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办吧,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不需要请示来自境外、海外、大洋彼岸的主人。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危险:乌克兰的粮食可能被用来支付武器的货款,那就太可悲了。
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世界两大“粮仓”,平时不起眼的乌克兰,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出口国,影响力不可小觑。俄乌两国共占全球小麦出口的29%,全球玉米供应的19%,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
可以说,俄乌战争这么打下去,全球粮食危机只会加剧不会缓解。而欧美正在用超发的钞票在全球大肆抢购粮食和农产品,这无疑加剧了粮食危机。面对史无前例的全球粮食危机的威胁,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不论是出于平时粮食供给充裕满足需求的需要,还是战时自给自足的未雨绸缪,中国都必须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
中国在粮食储备与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得比较好,2022年粮食生产保持总体稳定,夏收和秋收预计都会丰收。中国的粮食储备总量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够14亿中国人一年的口粮。
虽然如此,但我们不可大意,仍然需要居安思危,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平安度过粮食危机,特别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未雨绸缪。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并严格执行,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倡导“节粮”行动,为度过粮食危机做出自己的贡献。
加强种籽安全,从欧洲国家利用种籽制裁俄罗斯中汲取教训。
加强国防力量,切实保证不受外来势力侵略,确保中国能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须牢牢守住自己的粮食供给,特别是要建立自给自足的体系,如此方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俄罗斯正在经历的,可能是未来我们需要面对的。普京对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的经济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改变国际单边秩序,到如何应对美欧经济制裁,再到全球通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探寻经济独立自主之路,都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普京蹚出的这条路,包括发起对乌克兰的顿巴斯军事行动,以及对欧美经济制裁的精彩反制,都是对美国霸权主义主导的全球单边秩序的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通过俄乌战争,普京摸清了美欧的底线,他们不敢和一个核大国正面发生冲突,因此,对于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来解决。
与俄罗斯不同的是,中国在能源和资源方面比较匮乏,我们必须趁目前的和平发展时期储备足够多的能源、资源和粮食,以应对不时之需。即在美欧高通胀逼迫其货币政策紧缩,美联储激进加息可能引发全球危机的时间窗口,中国除了要保障自己的经济安全,还需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利用巨额外储去抄底全球优质资产,特别是能源、矿产和粮食,并且保护运输线,弥补我国的资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