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郭松民 | 拿破仑:有始无终的革命军人

导 读

称帝,是拿破仑的一个人生高峰,也预示了他走向反面的开始,他本来欧洲封建君主的对立面,现在却希望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拿破仑走向反面的另一个标志,是他与曾经患难与共的约瑟芬皇后离婚,迎娶奥地利皇帝的女儿玛丽·路易丝公主。

拿破仑以革命军人的形象意气风发地登上历史舞台,以皇帝的背影黯然神伤地退出历史舞台。

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退出历史舞台则是因为他背叛了农民,而农民也撤销了对他的支持。

拿破仑最终也没有意识到,皇冠和皇帝权杖都不能赋予他力量,人民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力量源泉!

郭松民 | 拿破仑:有始无终的革命军人(上)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作 者:郭松民

编 辑:南  方

“ 没有法国大革命,就没有今天意义上的拿破仑。”

01

1769年,中国清朝的乾隆34年,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这里距离法国大陆170公里。他原名叫拿破仑·布宛纳巴,1796年才改名为“波拿巴”。

1778年12月15日,拿破仑离开故乡前往法国本土。在父亲夏尔·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仑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Brienne)。1784年10月19日,拿破仑以优异成绩毕业,被选送到法国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16岁那年,父亲去世,家境贫寒的拿破仑提前毕业,进入拉斐尔军团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军衔。

今天,拿破仑是法兰西的头号英雄,令法国人引以为傲,但当时年轻的拿破仑对法国并无好感,他是个左撇子,身材矮小,来自偏僻遥远的科西嘉,讲话有意大利口音,所以在军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辱和嘲笑,拿破仑把仇恨压在内心深处,直到后来用大炮镇压保王党叛乱时才得以彻底宣泄。

更重要的是,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原来并不是法国领土,在拿破仑出生的那一年,才被法国占领并沦为殖民地。拿破仑是父亲夏尔·波拿巴原本是科西嘉独立运动领袖保利将军的副官,后来在大军压境下归顺了法国,拿破仑为此一生也没有原谅父亲。

可以想见拿破仑这样的身世、背景,在等级森严,凭借门第才能高升的波旁王朝军队中,前景是暗淡无光的(后来崇拜拿破仑的于连·索黑尔也因此痛恨复辟后的波旁王朝,并用勾引贵妇做为报复手段),而拿破仑也并没有把自己的人生未来寄托在军队生涯上,他念兹在兹的是科西嘉独立。

1789年,在现代史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但拿破仑并没有立刻意识到他的时代来临了,反而认为这是策动科西嘉独立的大好时机,他潜回了科西嘉岛,再次投身独立运动,结果仍然失败,他在家乡无法立足,只好带着家人回到法国——也许拿破仑应该感谢这次失败,否则的话科西嘉岛会提前成为他的圣赫勒拿岛。

02

法国大革命这时还没有注意到拿破仑,继续按照自己的逻辑轰轰烈烈地进行。

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已经深受卢梭影响的拿破仑开始意识到革命的意义,也意识到革命符合自己的利益,没有革命,波拿巴将永远只能替贵族军官做一名微不足道的炮灰。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

高潮中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各保守君主国的仇恨。1793年2月1日,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

8月下旬,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人,居然引狼入室。将土伦要塞和拥有30余艘舰只的法国地中海舰队,拱手交给了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从而使英国和西班牙军队不费一枪一弹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土伦。

危急的形势为拿破仑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12月,年轻的炮兵少校拿破仑小试牛刀,在革命政府收复土伦的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两次负伤,他因此受到了雅各宾派的重视,被破格晋升为准将。

在这场战斗中,拿破仑表现了出了冷静、勇敢、善于发现对方薄弱环节并给予猛烈攻击、在态势不利时镇定自若、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善于鼓舞士气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岁月里多次挽救了他。

1794年,法国发生热月政变,雅各宾派被推翻,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拿破仑受到牵连,并且由于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拿破仑认为这不能发挥自己做为一名炮兵军官的特长),而被取消了准将军衔。

此后的一年多的时间,拿破仑经历了一次人生低潮。他寄居在巴黎迈勒路上一所房屋里,无所事事,穷困潦倒,抑郁寡欢。和他相熟的朱诺夫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拿破仑:

“非常消瘦,不修边幅,头发蓬松,不抹粉,一副惹人生厌的外表。我还看到他走进特朗基利泰旅馆的庭院,那时他拖着歪斜、摇晃的步伐,戴着一顶破旧的圆形帽子,帽子几乎遮住了他的双眼,大衣的翻领盖住了他警觉的双耳。一双瘦长、黑色的手,不戴手套,因为他说过这是多余的支出。他穿的长靴,样子不好也不上油。整个容貌因为身体奇瘦和脸色发黄而显出病态。”

但保王党分子发动的叛乱,再次拯救了拿破仑。

03

1795年10月,由于执政的热月党人一系列政策失误,保王党人再次发起暴动,并占领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区。

叛军在巴黎的总兵力达4万多人,而忠于国民公会的部队只有5千人。

由于他在土伦战役中的卓越表现,拿破仑临危受命,被召来拯救革命。巴黎武装部队司令巴拉斯问拿破仑,能不能把叛乱镇压下去,拿破仑考虑了几分钟,给了肯定的答复。但他附加了一个条件:谁也不能干涉他的指挥。他说:“等大功告成以后,我才会放刀入鞘。”

拿破仑接过指挥权之后,以异乎寻常的精力迅速地重新部署了国民公会的防卫。作为一个出色的炮兵,他设想了一个用炮火猛轰叛乱队伍的计划,在国民公会所在的杜伊勒里宫周围,部署了40门大炮。

这时,装备良好的叛军已经控制了巴黎主要街道,他们以为已经胜券在握了,于是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兴高采烈地举着旗帜,排着整齐队伍向杜伊勒里宫进军。

拿破仑用炮火迎接了他们。叛军完全没有料到拿破仑会使用大炮,他们被猛烈的炮火轰得措手不及,在留下200多具尸体后,拖着伤员仓皇逃跑了。

这时,另一股多达5000人的叛军又向杜伊勒里宫冲来,拿破仑也毫不留情地进行猛烈轰击,这股叛军很快就被击溃了,战斗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便结束了。

第二天早上,叛军宣布投降。叛乱被平息了,热月党人的国民公会得救了。

在平叛的战斗中,拿破仑表现出了勇敢果断,对敌人毫不留情的特征。在拿破仑看来,胜利才是最重要的,怜悯在战斗中一钱不值,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即使血流成河,也要争取到胜利。

此后的岁月里,拿破仑一直毫无例外按照这个原则指挥他的战争。

在经历过这决定性的一天后,拿破仑的命运发生了急剧变化。

拿破仑成了全法国公认的革命捍卫者,国民公会认为是拿破仑的非凡努力拯救了共和国,于是立即任命他为巴黎卫戍司令,他的社会地位迅速上升,锦绣前程在他面前展开。事实上,只要他不犯重大错误,法国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给阻止他了。

这一年,拿破仑只有26岁!

郭松民 | 拿破仑:有始无终的革命军人(下)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作 者:郭松民

编 辑:南  方

“ 革命者、解放者拿破仑已经死了,皇帝拿破仑做为他的‘影子武士’占据了他的位置。”

01

此后的几年,拿破仑主要是以战将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同时也被视为法国革命的保卫者。

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他与贵妇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随后匆匆奔赴前线。

在意大利,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多次击败了代表欧洲封建势力的奥地利帝国军队,最后迫使对方签订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中东。

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之外,还带领了175名各行各业的学者,以及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途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驮行李的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

中东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由于法国军队并不是为了帮助阿拉伯民族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而是为了取代英国成为新的殖民者,所以拿破仑大军没有得到埃及、叙利亚人民的支持,战事陷入胶着,加上法国的地中海舰队在阿布基尔海战中被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摧毁,拿破仑进退维谷,陷入困境。

这时,法国国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一方面,由俄国沙皇领衔,欧洲各君主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发起进攻,试图彻底扑灭法国革命;

另一方面,国内保王党人蠢蠢欲动,企图从内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

形势呼唤强有力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且产生了英雄的时代”,远在埃及的拿破仑,意识到只有他才能挽救局面。

02

1799年8月,拿破仑决定秘密赶回巴黎。由于英国控制了地中海,拿破仑只能抛下法国远征军(后来向英军投降),用偷渡的方式回国。

1799年10月,回到了法国的拿破仑被当成救星来欢迎。

11月9日,获得众人拥戴和支持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解散了元老院和500人院,宣布成立执政府,并担任大权独揽的第一执政。

在政变结束之后的第三周,拿破仑郑重发布公告:“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了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经结束。”

随后,拿破仑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两个世纪后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03

《拿破仑法典》的本质,是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这部法典是此后15年拿破仑所以能够在欧洲纵横驰骋的真正秘密。

当拿破仑做为这部法典的人格化力量时,他在欧洲就所向无敌,但当拿破仑开始背离这部法典的精神时,他也就走上了失败的不归路。

拿破仑深知法典的重要意义,他对起草法典的工作,简直可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雾月政变的当天晚上,拿破仑便下令起草工作立即开始。

在具体制定法典的过程中,几位法学家在他授意下,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

法典草案在一年之后完成,拿破仑命人将其送往枢密院和各个法院,这些部门为了审核、修改草案,总共召开了102次讨论会,其中有97次是由拿破仑亲自主持参与的。

经过三年半的修改、讨论,于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

作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结晶,《拿破仑法典》全面体现了刚刚获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法典确认了财产所有权的原则。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

法典还确认了契约自由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并对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做了规定。

但是,这部法典最核心的部分,却是确认了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并保证这种占有不受封建复辟势力的侵犯。

比如,法典第552条规定,“土地所有制并包含该地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权”,“所有人得在地上从事其认为适当的种植或建筑”;第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对法国农民来说,《拿破仑法典》使他们从封建贵族的压迫下获得了解放,他们从此不再是农奴了,而是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由于这一点,拿破仑获得了法国农民的热烈拥戴。

马克思在评论法国农民支持拿破仑称帝时指出:

“拿破仑是充分表现了1789 年新形成的农民阶级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农民阶级把他的名字写在共和国的门面上,就是宣布要对外国进行战争,在国内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行斗争。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向投票箱,高呼:《Plus d’impots,àbas les riches,àbas la république,vive1,Empereur!》——‘取消捐税,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国,皇帝万岁!’隐藏在皇帝背后的是一个农民战争。”

此后,随着拿破仑大军的脚步,《拿破仑法典》被带到了全欧洲,拿破仑被各国生活在农奴制下的农民视为解放者。

04

《拿破仑法典》颁布后,拿破仑做为政治家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尽管他做为征服者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雾月政变”5年之后的1804年11月6日,法国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在著名的,去年不幸被大火焚毁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拿破仑从教皇庇护七世手上拿过皇冠亲自戴在了自己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从此成为“法国人的皇帝”。

称帝,是拿破仑的一个人生高峰,也预示了他走向反面的开始,他本来欧洲封建君主的对立面,现在却希望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一直非常崇拜拿破仑。

1803年,当拿破仑军队击败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占领了大部分德国和奥地利领土时,贝多芬并没有感到愤怒,反而为法国军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而感到欣喜,专门创作了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

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后,贝多芬暴怒了:“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

音乐家是敏感的,在拿破仑似乎孤独求败的时候,也许只有他看到了拿破仑凄凉的未来。

05

拿破仑走向反面的另一个标志,是他与曾经患难与共的约瑟芬皇后离婚,迎娶奥地利皇帝的女儿玛丽·路易丝公主。

和所有的奥地利人一样,玛丽·路易斯是在蔑视、仇恨拿破仑的教育下长大的。她曾经向上帝祈祷,保佑自己不要嫁给拿破仑。

但是,她的父亲,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坚持把她嫁给了拿破仑。

正因为如此,玛丽对拿破仑毫不关心,在他开始打败仗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她甚至还让他们的儿子恨他。

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玛丽·路易丝带着他们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四个月后,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后就下嫁了自己的情人。

06

称帝之后,拿破仑大封“同姓王”。

他自己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分封他的兄弟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国王、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热罗姆·波拿巴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后来又封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

尽管此后他还取得了一系列堪称辉煌的军事胜利,包括被称为他人生巅峰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但总的来说,他越来像一个征服者而不像一个解放者、革命者了。

拿破仑的军事行动不再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响应,他像一头孤独的狮子不得不和群狼搏斗那样和欧洲各君主国不断组成的反法联盟作战。

1808年,拿破仑军队入侵西班牙,西班牙军民奋起抵抗,法军陷入游击战泥潭。

1812年,拿破仑出于自己的个人野心入侵俄罗斯,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以焦土政策对抗拿破仑,使他遭遇了空前失败,60万征俄大军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此后,革命者、解放者拿破仑的已经死了,皇帝拿破仑做为他的“影子武士”占据了他的位置,“百日王朝”也不过回光返照,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虽然法国还有人要求他继续专政,解散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拿破仑意识到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心灰意冷,决定接受命运的摆布,胜利的英国人对他很不客气,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

1821年5月5日,不满52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

07

关于拿破仑的成功,毛主席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1966年11月8日,他在接见越南同志时说:

“为什么拿破仑的军队能够打遍欧洲呢?就是有农民支持。”

关于拿破仑的失败,恩格斯曾这样分析:

“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

拿破仑以革命军人的形象意气风发地登上历史舞台,以皇帝的背影黯然神伤地退出历史舞台。

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退出历史舞台则是因为他背叛了农民,而农民也撤销了对他的支持。

拿破仑最终也没有意识到,皇冠和皇帝权杖都不能赋予他力量,人民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力量源泉!


2019-12-25点击数/观注度 37436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